森林火灾成因及多元应对策略
作者: 杨展翔摘 要: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探寻林业良性循环发展路径。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分析森林火灾成因、危害及特点,并提出加强教育宣传、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坚持联防联动、实现应急快速响应,加强灾情判断、科学抢险救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火管理水平,重视火源管理、加强风险防控,优选防火树木、修建防火隔离带等多元应对策略。
关键词:森林火灾;成因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114-3
0 引言
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十分重要。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毁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还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危害野生动植物,引起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甚至引发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保护森林资源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明确森林火灾成因,多措并举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防范与应对十分必要。
1 森林火灾成因
1.1 自然因素
引发森林火灾的自然因素较多。第一,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温普遍较高,我国各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大,长期高温、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第二,我国天然林区面积广,管理难度大,存在可燃物较多或长年累月堆积的情况。可燃物持续堆积加大了森林火灾风险,且容易出现地下火,扑救难度较大。第三,部分林区高压输电线路常年运作,出现了磨损老化的情况,易引发森林火灾。第四,枯死的树木遇上特殊的雷电天气极可能出现雷击起火,从而引发森林火灾。
1.2 人为因素
近年来,由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有高发趋势。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由于林场周边村庄较多,林区多与耕地相连,且当地农民防火意识较弱,防火能力较差,经常出现烧地边杂草的情况,极易引发大面积森林火灾。同时,随着广东省乳阳林场的发展,大量游客及周边居民开始经常性进出林区[1];部分人员会携带可燃物进入林区,在林区擅自用火或者乱扔烟头等,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森林火灾。此外,受传统习俗影响,每年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因上坟烧纸、烧香点烛及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引发的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加之春季大风天气较多,极易引发大面积的森林火灾。
2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会直接破坏林分结构,导致林分密度下降、树木组成成分减少、森林更新周期缩短,甚至引发森林的逆向演替。同时,森林火灾会烧毁地表植被,破坏正常的植物群落,而植物群落被破坏会使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承载量降低,使植物、动物的数量下降甚至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2]。此外,森林火灾会灼烧表层土壤,导致土壤渗透能力下降,且没有了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3 森林火灾的主要特点
森林火灾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可控性,二是扑救难度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温天气、干燥环境、大量堆积的易燃物、风力作用下自然的火源传播、人为操作失误等。这些都增加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动态影响森林火灾的发展。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林场具有风力较大、风向多变的天气特征,如果发生森林火灾则可能会四处蔓延,甚至出现因为林下可燃物堆积较多,着火点可能隐藏在堆积层下面复燃的风险。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大主要是由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林场地形十分复杂,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车辆与大型灭火设备运输难度较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灭火人员背负便携式灭火机具徒步进山,整个过程耗时较长,易耽误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而且灭火人员徒步进入林区灭火,也存在较大的作业风险。
4 森林火灾多元应对策略
4.1 加强教育宣传,增强群众防火意识
第一,相关部门应围绕森林防火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利用文化演出、法律知识竞赛、竖立警示牌与宣传栏等方式进行通俗化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在林区周边进行大范围、长时间、多层次、多方位的森林防火宣讲,密织森林防火宣传网,增强群众防火意识,真正提升群众的森林防火自觉性。第二,为了保证森林防火宣讲内容深入人心,宣讲人员可以选择通俗、真实、典型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真正让群众知晓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意义,认识到森林火灾的危害。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广东省乳阳林场与当地教育系统协同,全面开展“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知识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活动[3];各学校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动员学生当好森林防火宣传员,把森林防火知识带回家,号召广大家长积极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当地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明显加强,森林防火责任心明显提升。第三,除了在日常做好森林防火宣讲外,相关部门也要利用防火的重要节点进行森林防火巡查,将巡查与宣讲结合,形成森林防火的合力,使森林防火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为提升森林防火宣讲效果,广东省乳阳林场组织志愿者下到田间地头,深入重点山头、林边等森林防火一线,在各村口、林口设服务点,向过往村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和注意事项,并提醒村民进入林区禁止携带火种,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杜绝人为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切实增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真正形成人人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格局。
4.2 坚持联防联动,实现应急快速响应
第一,在森林火灾常态化分析与应对管理中,相关部门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评估林区火灾风险,研判火灾形势,确保能在森林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展开扑救。第二,各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强理论贯通式学习,积极研究森林火灾应对措施,特别是要进行复杂扑救场景的难题攻关。第三,各部门要抓住森林火灾高发期进行联合演练,提升森林火灾应急响应能力、专业处置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查缺补漏,以联合作战提升森林火灾防治及扑救效果。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广东省乳阳林场在每年火灾高发季节都要提前进行火灾扑救演练: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结合地势、风向等因素研判火情,科学部署各单位灭火任务;灭火人员分组使用油锯、镰刀开辟隔离带,使用柴油抽水机取水扑火,使用打火扫帚集中灭火;卫生院人员实时待命,做好救治准备。通过一系列战术运用,火场态势逐渐好转并得到控制,确保现场无复燃可能。开展火灾扑救演练可提高扑救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能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4.3 加强灾情判断,科学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应避免其快速蔓延,要及时将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就需要加强对火灾现场的勘查,分析火灾现场周边环境,从而对灾情做出精准研判,制订最佳的扑救方案,并引入新型的救灾设施,根据不同的火灾情形科学选择扑救方法。常用的扑救方法有冷却、隔离与窒息3种。冷却主要是在可燃物上洒水,喷洒化学药剂,以降低热量的方式让火熄灭;隔离则是通过建设防火线进行火与可燃物的分隔;窒息则是用机具扑打、土覆盖等方式使燃烧物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4.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火管理水平
第一,相关部门要制订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程。第二,相关部门可设立森林防火综合治理项目,明确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难点,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以现代化的视频监控技术和森林防火科研成果做到对森林火灾的动态监测,也实现火灾发生后的精准定位和扑救[4],推进森林防火工作标准化、现代化、专业化。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广东省乳阳林场位于山区,受地势及环境的影响,交通不便,森林火灾发生后扑火人员和车辆难以快速到达火场附近,火灾得不到及时控制,防火工作效果不理想。对此,广东省乳阳林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了巡山步道,也在火灾频发区域修建了森林消防水池,在场部修建了直升机起降平台,使森林火灾日常巡查及早期火灾扑救更迅速有效。
4.5 重视火源管理,加强风险防控
加强火源管理是森林火灾防控的关键环节。第一,林业部门要与电力部门、气象部门等联合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巡查,及时更换老旧电线、发布恶劣天气预警等[5],提前消除火灾隐患,减少森林火灾风险。第二,相关部门要重点开展野外火源管理工作,认真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严厉打击炼山造林等行为,严禁在防火期间随意使用明火,禁止烧荒烧灰等,以割绿肥、挖坑沤肥等代替烧灰积肥,以劈田埂草代替烧田埂草等,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为最大限度避免森林火灾发生,广东省乳阳林场加强了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关注天气的变化,提前做好特殊雷电天气的森林防火部署;建立了可燃物巡查及清除责任机制,积极推行生物防火模式,还建立了专门的防灭火应急队伍,购置了先进的灭火装置,做好森林火灾扑救的各项准备;引入大数据技术,要求进山人员使用“防火码”扫描进山码,填报姓名、联系方式、进山事由等相关信息,真正做到实时动态监管,实现管理全链条、确保火因可追溯。
4.6 优选防火树木,修建防火隔离带
通过深入调查,明确火灾高发区域,优选防火树木科学建构防火隔离带,将各高风险区域进行有效阻隔,提升森林火灾应对能力。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广东省乳阳林场建立了以防火树种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还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起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广东省乳阳林场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同时将大面积集中连片森林分隔成若干小区,即便突发森林火灾,隔离带也能起到阻断火灾蔓延的作用,使火灾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防火隔离带的建成使林场由被动防火向主动防火转变,为火灾扑救争取了时间,可最大限度减少因火灾造成的损失。
5 结语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损害往往是毁灭性的。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必须了解森林火灾的成因和危害,并基于全面控制、科学预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制订防灭火方案,探索出适合林区实际的特色化森林火灾防范及应对措施,以保证森林火灾防控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从而为森林资源有序规范运营和林业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芸.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南方农业,2022(7):188-191.
[2]卢洪沛,胡卸文.森林火灾后泥石流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21(5):1-5.
[3]魏建珩,张文文,闫想想,等.基于“11.8”加州森林火灾探析云南林区火灾防控策略[J].林业科技通讯,2021(2):38-40.
[4]李维强.森林火灾的成因及防控对策:以“3·30”木里火灾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9(4):108-111.
[5]白夜,齐方忠,王博,等.森林火灾“爆燃”成因及应对策略[J].消防界,2019(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