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育苗及造林技术

作者: 张木金

摘 要:楠木是我国特有珍贵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为推动楠木产业发展,从种子采集、种子处理、苗床准备、芽苗培育、芽苗移栽及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楠木育苗技术,从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楠木造林技术。

关键词:楠木;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2.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2-125-3

0 引言

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又称桢楠、雅楠等,属常绿阔叶大乔木,树干通直,木材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是制作高档家具的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由于人类长期以来的过度砍伐,现存野生楠木资源急剧减少。近年来,楠木人工栽培呈迅速发展态势,但由于人们对楠木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够,楠木人工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影响了楠木产业的发展。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乡土植物种类繁多,如楠木、茶、杉木、榉、山桐子、香果树、南酸枣等。楠木在贵州省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黔北、黔东、黔东南等地,在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基于此,笔者以贵州省为例,总结楠木育苗及造林技术,以期提高楠木造林质量,扩大楠木造林面积,促进楠木产业发展。

1 楠木育苗技术

1.1 种子采集

在贵州省,楠木4月开花,11月种子成熟。当楠木种子成熟时,林农可选择树龄30年以上、树干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冠完整的楠木作为采种母树[1]。林农可用竹竿敲打果实或生长有果实的枝条,将果实打落。注意提前在树下铺一层塑料布,以便于收集打落的果实。如果条件允许,林农可以借助钩刀、高枝剪等工具,直接将果枝剪下,然后再采用打谷机处理。

1.2 种子处理

将果实装入蛇皮袋后堆沤3~5 d,等果皮变松软后用清水浸泡,再反复搓揉,去掉果皮,仅保留种子。将种子倒入水中,如果种子漂浮,说明种子品质不合格,需要去除。将筛选后的种子放在室内阴干后贮藏。楠木种子含有大量水分。为防止种子脱水,林农可采用5 ℃沙藏方式进行贮藏。在仓库地面上铺一层厚10~15 cm的细湿砂(湿度为60%,以手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然后铺一层种子,再覆盖一层湿砂(厚约2 cm),再铺一层种子,共铺3层种子即可。如果种子摊铺过厚,会影响底层种子透气性,出现烂种问题。在种子贮藏期间,林农需要每七八天检查一次。林农刨开砂子后,需要检查种子及砂子湿度,若发现砂子湿度不够,应及时喷水并上下翻动;若发现烂种或者霉变的种子,应及时丢弃。一般100 kg楠木果实可以出50 kg的种子。如果种子处理良好,其发芽率最高能够达到95%[2]。

在播种前,林农应先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60 min,以消灭种子携带的细菌、病毒,预防病虫害发生。浸泡后的种子需要先用清水冲洗一遍,再进行播种。

1.3 苗床准备

因为楠木幼苗喜阴湿,所以林农应选择背阴、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作为苗圃,且土壤最好为砂壤土。在播种前1年的秋季,林农应翻耕土壤后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3 000 kg作基肥,耙平耙细后做育苗床(宽1.3 m,高15 cm),床面上铺一层厚6 cm的黄心土[2]。林农应在苗床附近做1个临时苗床,用以培育楠木芽苗。临时苗床宽1.0~1.3 m,高15 cm,长度根据播种量确定。临时苗床做好后,先在其上铺一层厚2 cm的细砂,然后用木板压平。播种前1天,林农应在苗床上喷洒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土壤消毒。

1.4 芽苗培育

2—3月,林农可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一般每667 m2播种17 kg,种子间可紧挨但不能重叠。完成播种后,林农应先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细砂(厚1~2 cm),再加盖一层稻草,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林农应采用喷雾法浇水,每天浇水次数视天气而定,确保苗床湿度在30%左右。出苗后,林农应每7 d喷施1次1%尿素溶液。林农如果发现芽苗发生猝倒病或烂苗现象,应及时挖除芽苗,并在四周撒上百菌清粉剂。

1.5 芽苗移栽

当幼苗长出3片真叶,株高5 cm时,林农应将其移栽至育苗袋。育苗袋为长方形白色聚乙烯塑料袋,长8 cm、宽8 cm、高10 cm。营养土取森林腐殖土,拍散过筛后施入复合肥,再喷洒灭菌灵进行土壤消毒。配制营养土具体方法:将腐殖土、复合肥、灭菌灵掺拌均匀后堆放,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7 d后装袋即可。移栽前,林农应将临时苗床浇透水,选出健康茁壮的幼苗,并将其放置于保湿托盘上。先用木棍在育苗袋中央打一个孔(直径1.5 cm,深4.0~5.0 cm),然后将幼苗插入孔中,再将孔周围的营养土压实,而后将育苗袋摆放在育苗床上,育苗袋周围用土压实。移栽后喷1次透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1.6 苗期管理

1.6.1 遮阴。楠木幼苗喜阴。为避免阳光直射,林农需要用条木或者竹子搭1.5 m高的架子,铺设遮阳网(遮光度60%左右)。天气晴朗时,09:00—16:00遮盖遮阳网;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晚,撤掉遮阳网,满足幼苗对光照的需求。9月下旬至10月,气温下降,林农可以撤除遮阳网,以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让苗木充分木质化。

1.6.2 水肥管理。苗木生长期间浇水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当育苗袋表面土壤发白时,林农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满足苗木生长期所需要的养分,林农应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施肥宜在傍晚进行,严禁在午间高温时段施肥。

1.6.3 除草。当地常见杂草有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野燕麦等。林农在除草时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步道上无杂草。林农应在雨后土壤松软时人工拔除苗木周围的杂草,不可使用除草工具,以免误伤苗木。

2 楠木造林技术

2.1 林地选择

林农应选择海拔低于1 700 m,土壤pH值在4.5~7.5,排水条件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方营造楠木林。楠木喜温暖,林农可以选择在全日照或半日照的山坡中下部地带进行造林,不能选河滩、积水地带作为楠木造林地。

2.2 整地

林农应在造林前1年的秋季先将林地内的杂草、低矮灌木、植物根系清理干净,再开展整地工作。林农需要沿着山体等高线进行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为50 cm×45 cm×45 cm。楠木栽植密度应控制在1 660~2 600株/hm2,株行距为2.0 m×2.5 m或2.0 m×3.5 m。

2.3 栽植

4—5月,林农可栽植楠木。林农可以选用1年生容器苗,且要求苗高在30 cm以上,苗木健康茁壮,根系完整,苗木树干充分木质化,表面不存在机械损伤,顶端优势明显。在起苗前7 d,林农需要对苗床浇一次透水,以增强楠木苗长势。林农可以选择小雨天气或雨后阴天栽植楠木;先将带宿土的苗木从育苗袋中取出,再垂直放入栽植穴内,注意保持楠木根系舒展,然后回填表土;在回填至1/2穴深时,每个栽植穴内施入0.3~0.5 kg复合肥或者0.5 kg钙镁磷肥;将肥料与表土拌均匀后,回填表土与心土到比栽植穴高5 cm。

2.4 抚育管理

2.4.1 及时补栽。栽植30 d后,林农应检查楠木苗成活情况。如果成活率低于90%,林农需要及时补植。

2.4.2 松土除草。造林前3年,林农应每年松土除草两三次。造林后第1年,林农应在7—8月进行1次松土除草。以幼树基部为圆心,半径60~70 cm范围内属于松土范围。松土时,林农需要割除杂草,砍掉周围灌木,防止杂草、灌木与楠木争夺养分,并确保松土深度在5~8 cm。9月,林农需要开始第2次松土除草。此次松土除草方式与上述相同,但可幼树的基部,适当培土。造林第2、3年,林农可在每年5、7、9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如果杂草较少,林农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如果杂草较多,林农可以用40%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每公顷用药0.6 kg,兑水50.0 kg),以提升除草效率。林农在松土、除草时,注意避开楠木幼树,以免损伤幼树根系。尤其是在喷药除草时,林农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以免将除草剂喷到楠木幼树上。

2.4.3 施肥。每年4—5月施肥1次,或者在8—9月松土除草时一并施肥。林农可在楠木幼树的树冠边缘区域,开一道长环状沟(宽35 cm、深120 cm),然后在沟内撒施0.25 kg复合肥,最后覆土,以避免肥料流失。

2.4.4 间伐。为扩展楠木生长空间,培育大径级木材,林农应及时清除弱木、病木,优化楠木树形。造林8~10 a后,林农可以开展第一次间伐,要求第一次间伐强度为30%~40%,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0.7;造林11~18 a后,开始第2次间伐,间伐强度为30%~40%,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5~0.6。林农在间伐时,应遵循“伐小留大、伐密留疏、伐弱留强”原则。

2.5 病虫害防治

2.5.1 虫害防治。

2.5.1.1 蛀梢象鼻虫。楠木蛀梢象鼻虫主要以幼虫进行危害,使被害枝梢枯死。对于蛀梢象鼻虫,林农可于3月成虫产卵期,用621烟剂10~15 kg/hm2进行熏杀;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以杀死楠木树梢中的幼虫。林农在发现楠木新梢叶片萎蔫时,应及时剪除被害新梢,并集中带出林外烧毁。

2.5.1.2 疱瘤横沟象。疱瘤横沟象主要在2—3月危害楠木,以幼虫啃食楠木的根系、表皮,成虫啃食楠木的嫩叶、嫩枝。虫害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楠木所有叶片脱落,整株死亡。对于疱瘤横沟象,林农可以在2月成虫产卵前,用石灰浆涂抹楠木的根茎进行防治;也可在3月,用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5.1.3 天牛。天牛主要在6—7月危害楠木,以幼虫侵害楠木根茎,成虫吸食楠木树干的汁液,严重影响楠木生长。对于天牛,林农可以在幼虫危害期,用短棉棒蘸48%乐斯本乳油10倍液,塞入树干上的虫道,然后黄泥封口,以灭杀幼虫;在成虫产卵期,可向枝干上喷洒8%氯氰菊酯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5.2 病害防治。

2.5.2.1 根腐病。根腐病主要危害楠木幼苗。发病初期,楠木侧根和须根感染,后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染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而新叶首先发黄。中午光照强、水分蒸发量大时,染病楠木上部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又可以恢复。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根皮变为褐色,并与髓部分离,最后整株死亡[3]。对于根腐病,林农应加强水肥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可用50%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5.2.2 炭疽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楠木叶片、枝干、花蕾和果实等。发病初期,楠木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表面布满黑色小点,最后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周围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整片叶片枯死。5—9月,外界温度较高、降雨量大,楠木容易发生炭疽病[4]。为预防炭疽病,林农应适当修剪楠木,增强树势;清除林间杂草,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林农在发现病枝、病叶后,应及时将其剪除,并统一运往林地外集中焚毁。对于感病楠木,林农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5.2.3 藻斑病。藻斑病主要危害楠木叶片。染病楠木叶片出现初呈灰白色,后转黄褐色,可见白色丝状物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隆起并向四周扩展,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导致感病植株落叶、嫩梢枯死[5]。对于藻斑病,林农可摘除病叶烧毁,合理间伐,提升林地通风与透光性;可用75%氢氧化铜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 结语

楠木属于珍稀树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林农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楠木的生长习性,坚持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做好苗木培育、移栽及抚育管理等工作,提高楠木造林成功率,扩大造林面积,促进楠木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豆兴远,何世刚,李边都,等.甘肃省白龙江岷江柏木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3(2):78-81.

[2]吴翔.谈楠木的育苗栽培技术[J].大科技,2012(1):49-50.

[3]蒋聘珠.兴安县国有摩天岭林业总场楠木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2(22):90-92.

[4]罗振财.广西大桂山林场闽楠育苗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2(18):124-126.

[5]苏红军.楠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3):21-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