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建议

作者: 王婷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建议0

摘 要:为了解与掌握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并据此切实做好其保护工作,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针对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9科34属49种,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在海拔2 000~3 500 m的区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水平分布较为分散,以水母雪兔子、唐古红景天、黑紫披碱草等最为丰富,广泛分布于保护区的东段至西段。为切实保护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建议采取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动态监测数据库、严格做好就地保护工作等措施。

关键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特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3-115-3

0 引言

野生植物资源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至关重要。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仅高等植物就超出3.6万种,位居世界第三[1]。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野生植物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凸显,很多野生植物濒临灭绝[2]。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祁连山保护区)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保障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3]。但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祁连山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导致部分野生植物数量大幅减少,其分布区域也明显缩小,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基于此,笔者重点调查研究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助力保护区做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从而维护祁连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安全。

1 研究区概况

祁连山保护区(97°25′~103°46′E,36°43′~39°36′N)地处蒙新、黄土、青藏三大高原交界区域的祁连山北麓,总面积为265.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达60.7万hm2,占比22.9%。祁连山保护区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属高山、谷地地貌,大部分区域海拔在2 000~4 500 m[4]。祁连山保护区兼具青藏高原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2 ℃,年降水量较少(300~500 mm),且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年平均蒸发量较大(1 200 mm)。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为部分野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据统计,祁连山保护区分布有高等植物95科451属1 311种,且多集中在海拔2 300~3 300 m的阴坡与半阴坡[5]。

2 调查方法

笔者在2018—2020年针对祁连山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调查过程中拍摄野生植物图片,采集标本,详细记录各种野生植物的物种名称、生境、生长状况等,并根据《中国植物志》《青海植物志》等各种工具书开展物种鉴定,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调查时,笔者主要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野外现场调查包括线路调查、访谈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针对分布路段上的植物种类、生态因子与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询问林区护林员、周边居民等,收集与整理林区原有的调查资料,并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状况进行记录。室内分析主要是鉴定野外采集的标本,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全面分析、统计与估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6]。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数量统计

据调查,祁连山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9科34属49种,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大类型,其中13科15属17种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2 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特征

3.2.1 植物区系分布特征

对此次调查的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区系分布进行统计,可将34属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区系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及7个变型。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共计13属,占比38.24%;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属次之,共计4属,占比11.76%;中亚至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分布属、旧世界温带分布属、泛热带分布属各2属,共计占比17.65%;其他区系分布属均为1属,共计占比32.35%。由此可见,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区系的北温带成分明显。

3.2.2 垂直分布特征

由于祁连山保护区海拔高差较大,再加上受到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由图1可知,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在海拔1 500~4 500 m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海拔2 500~3 000 m区域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数最多,分布在海拔4 000~4 500 m区域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数最少。

3.2.3 水平分布特征

祁连山保护区大致可以划分为东、中、西3段,每段的环境与气候条件不同,导致其植被分布也各不相同。其中,东段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8种,中段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3种,西段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4种。整体而言,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水平分布较为分散。例如,桃儿七仅分布于祁连山保护区东段,红花绿绒蒿仅分布于中段,蒙古扁桃、甘草、中麻黄、华北驼绒藜、锁阳、裸果木、绵刺、管花肉苁蓉、青海以礼草等零星分布于祁连山保护区的中段与西段,火烧兰、西藏杓兰、喜马红景天等零星分布于祁连山保护区的东段与中段。相比较而言,祁连山保护区的水母雪兔子、唐古红景天、黑紫披碱草等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广泛分布于保护区的东段至西段[7]。

4 祁连山保护区珍稀野生植物濒危的原因

4.1 客观原因

在自然环境中,大部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生长期极长,有的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一旦植物群落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恢复至原本状态。同时,新生植物与周边植物竞争,还会加剧恶性循环,对新种群的形成及群落稳定等极为不利。另外,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多零散分布于各个区域,还有部分物种分布于荒无人烟、地形复杂的深山。这类植物具有种群密度低、数量少、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在天然更新条件下,其繁衍难度较大,生存状况堪忧。一旦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其抵御自然灾害与病虫害能力将会显著下降,再加上这类植物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病虫害侵袭,极易由于救护不及时而死亡,这也是珍稀野生植物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4.2 主观原因

人为剧烈活动也是引发珍稀野生植物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不断拓大,毁林开荒行为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珍稀野生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外,珍稀野生植物较高的市场价值导致乱砍滥伐行为滋生,大量珍稀野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香料提取、家具制造等[8],使珍稀野生植物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5 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建议

5.1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大众保护意识

人为活动对祁连山保护区生境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有效保护祁连山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专题宣传会议,制作野生植物保护宣传片,在保护区进出口、关键通道口布置宣传标牌。这样既可以强化人们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意识,又可以调动人们积极参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9]。

5.2 构建动态监测数据库

构建动态监测数据库也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有效方法之一。相关部门应定期针对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进行全面调查,详细记录植物的属名、种名、生境、生长状况、地理分布等信息,并据此构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数据库。同时,应定期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相关资料进行更新。这样既有利于掌握各物种变化动态,又能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5.3 严格做好就地保护工作

就地保护也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可以在祁连山保护区建设一批新型的自然保护小区,通过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强化自然保护小区与野生植物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既有利于维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的完整性,又能防止人为因素导致野生植物生境恶化[10]。另外,相关部门可以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区建立小型保护区,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避免人为干扰,以确保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安全、健康生长。

6 结束语

祁连山保护区是甘肃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但近年来,受地理位置、气候、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祁连山保护区部分珍稀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为切实做好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笔者全面调查研究了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情况,发现祁连山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19科34属49种,分布在海拔1 500~4 500 m的区域,其中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在海拔2 000~3 500 m的区域。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水平分布较为分散,以水母雪兔子、唐古红景天、黑紫披碱草等最为丰富,广泛分布于保护区东段至西段。祁连山保护区珍稀野生植物濒危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客观原因与人为原因两种。祁连山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少的特点,切实做好其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当地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动态监测数据库、严格做好就地保护工作等措施加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管理,以维护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EB/OL].(2021-09-08)[2023-05-25].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86/20210908/170601763326060.html.

[2]钟奇锋,朱婷,朱文辉,等.广东龙门南昆山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及保护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22(5):709-715.

[3]李靖辉.浅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J].中国绿色画报,2018(8):295.

[4]曹安邦,陵军成.祁连山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22(1):128-134.

[5]李强,柳小妮,张德罡,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分析[J].草原与草坪,2021(3):48-56.

[6]蒋福娟,王文义,何得龙,等.大通县自然保护地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22(1):32-37.

[7]邸华.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特征[J].林业科技通讯,2023(3):23-27.

[8]杨文甫.大田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19(3):74-77.

[9]罗词安.赣东北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0):84-85.

[10]李清莹,倪惠菁,任莹,等.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5(1):84-87.

作者简介:王婷(1980—),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