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与优化措施
作者: 余方菲
摘 要: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已被我国列入森林植物检疫对象。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当地松林资源丰富,是陕西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从岚皋县松林分布状况和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入手,对其防治现状进行总结,并结合岚皋县多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治经验,提出提高普查监测准确度、加强植物检疫、加强林分改造、加强松墨天牛防治及加强防治队伍建设等优化措施。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优化措施;岚皋县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3-111-4
0 引言
松林是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2017年,松材线虫病传入岚皋县。2018年2月,岚皋县正式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松材线虫病疫区[1]。笔者对岚皋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采取的防控措施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以进一步落实《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现岚皋县疫情发生面积和镇级疫点数量双下降,保护岚皋县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1 松材线虫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2]。雌雄虫均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雌虫体长0.81 mm,雄虫体长0.73 mm[3]。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雌雄成虫口针细长,唇区高;食道腺细长、叶状,中食道球卵圆形;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雄虫交合刺大,且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尾部呈亚圆锥形。
1.2 传播途径
在我国松材线虫分布区,其传播媒介均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4]。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有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两种传播途径[5]。自然扩散主要是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飞翔传播到邻近的松树。在纯松林中,松墨天牛1代每年的自然扩散距离大概为100 m。人为传播主要是远距离调运染疫的松木及其制品(如板材、包装箱、电缆盘等)引起的。这种传播方式不受自然屏障限制,呈远距离、跳跃式传播。
1.3 症状特点
松树在感染松材线虫病后,针叶逐渐褪绿,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减少,通常60 d左右染病松树便会萎蔫枯死,快则只需要40 d[6]。病死松树树干横断面常伴有蓝变现象(蓝灰色、辐射状),并在树干处可见天牛蛀屑或次期害虫栖居痕迹。松材线虫病具有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一旦松林染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松林毁灭,因此被称为“松树癌症”[7]。
2 岚皋县松林资源基本情况
岚皋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巴山北麓、汉江之滨,毗邻湖北省、重庆市,与安康市平利县、紫阳县、汉滨区和重庆市城口县接壤,辖12个镇136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 956 km2,林地面积17.33万hm2。岚皋县最高海拔2 641 m,最低海拔331 m,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森林覆盖率为80.22%,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带和全国第二富硒资源带,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根据岚皋县林业科技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当地有松林9 173.2 hm2,主要松树种类为马尾松、油松和华山松(见表1)。
3 岚皋县松材线虫病基本情况
3.1 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
岚皋县于2017年发现松材线虫病传入。2018年2月,该县正式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松材线虫病疫区。该病传入岚皋县后扩散蔓延迅速,造成大量松树枯死,对岚皋县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根据岚皋县林业科技服务中心普查数据,2022年9—10月,当地松材线虫病疫情涉及6个镇39个行政村(社区)129个小班,发生面积465.27 hm2(见表2)。
3.2 防治区划
根据岚皋县松林资源情况、枯死松树分布状况等,结合县域内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特点和防治情况,将该县划分为除治区和预防区。除治区是指正在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预防区是指未发生松材线虫病或经过防治已实现无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区域。除治区包括城关镇、佐龙镇、石门镇、蔺河镇、民主镇、官元镇,松林面积合计1 997.99 hm2,疫情发生面积合计465.27 hm2;预防区包括四季镇、堰门镇、大道河镇、滔河镇、南宫山镇、孟石岭镇及国有林区,松林面积合计7 175.21 hm2(见表2)。
3.3 防治成效
对比岚皋县林业科技服务中心2021年和2022年松材线虫病秋季疫情普查结果:2021年,岚皋县疫情发生面积569.60 hm2,涉及11个镇49个行政村(社区)167个小班;2022年,岚皋县疫情发生面积465.27 hm2,涉及6个镇39个行政村(社区)129个小班,疫情发生面积同比下降18.32%,疫情小班数量同比下降22.75%。经陕西省林业局认定,2022年成功撤销大道河镇疫点,2023年成功撤销滔河镇、四季镇、南宫山镇疫点,实现岚皋县松材线虫疫情发生面积和镇级疫点数量双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区域悬挂APF-I型诱捕器,松墨天牛虫口密度逐渐降低,疫情传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在城区周边、重点景区等生态重点区域推行树干注药防治技术,使健康松树得到有效保护,为岚皋县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4 岚皋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
4.1 做好监测普查
4.1.1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岚皋县12个镇在有松林资源分布的村庄(社区)均设置不少于1个监测点,负责该村(社区)松材线虫疫情日常监测工作。每月至少调查、统计、汇总1次,有松树死亡情况时,必须详细记录发现时间、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及死亡数量等。同时,设立县级松材线虫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快速检测实验室,配备取样、检测等仪器设备和试剂,负责对日常监测和普查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感病木进行取样和DNA快速检测,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1.2 强化人工地面普查
在开展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各镇充分利用生态护林员队伍组织开展春、秋季普查工作。春季普查一般在5—6月开展,秋季普查一般在9—10月开展,要求普查范围覆盖所有松林小班,以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及时、准确掌握松材线虫病疫情动态。
4.2 清理病(枯)死松树
4.2.1 实行疫木除治专业化
岚皋县采取疫木清理销毁绩效承包模式,按照程序遴选具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质的专业防治公司进行疫木除治。同时,岚皋县采用施工作业小组制,分区域施工,并设置安全员,实现分工明确、作业有序,确保除治质量和作业进度,杜绝施工安全隐患。
4.2.2 探索改进疫木除治方式
岚皋县不断探索改进疫木除治方式,由最初的“枯死一株、除治一株”的被动方式转变为“积极防御性”除治方式,对枯死木周边有明显虫眼的松树及疑似感病木进行采伐处理,最大限度阻止疫情扩散。除治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落实疫木伐除彻底、山场清理彻底、伐桩投药覆膜处理到位的“两彻底一到位”技术标准,对所有伐除的松木及直径在1 cm以上的枝条就近在用火安全的空地进行烧毁,直至其完全碳化。焚烧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现场监管,指派专人看管至全部火堆熄灭。
4.2.3 加强施工监管和检查
岚皋县实行技术干部包片制、护林员跟班作业制和监理责任工作制。施工前,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勘查现场,实地明确施工方式、验收方法、验收标准。施工中,按照管护区域实行跟班作业,负责日常监管。林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施工现场,检查疫木除治质量。施工后,采取“施工方自查,部门核查”的形式,通过查阅除治资料和查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检查验收。现场采取“无人机加地面踏查”的方式,主要查看除治任务是否完成、质量是否达标,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至施工方,并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4.3 做好疫木管理
岚皋县按照松材线虫病疫区管理办法,禁止松木采伐审批,禁止松木加工利用和外调。在清理销毁疫木期间,各镇、各村在作业山场及周边设立临时检疫封锁点,落实专人值守。疫木销毁遵循就地、就近销毁原则,严防疫木流失,避免疫情扩散。
4.4 做好检疫封锁
4.4.1 完善检疫体系建设
岚皋县设立安康至岚皋高速出口临时检疫检查站1个,依托佐龙、蔡垭、界梁3个木材检查站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培训并配置兼职检疫员20余名,配备检疫检验设备、电子监控设备,加强主要交通路口的日常值守和入境调运松木及其制品的复检工作。在南宫山、千层河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依托南宫山、横溪、东坪、红光等管护站,加强对调入松木及其制品的监管检查,确保国有松林资源安全。
4.4.2 强化检疫和疫情封锁
岚皋县坚持常态化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疫木管理,加强检疫检查,定期排查涉木企业、门店,对建设工程中违法违规调运、加工、经营、使用和存储疫木及其制品的行为,以及违规调入林业植物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植物检疫部门对松材线虫病疫点周围开展明察暗访,检查周围农户房前屋后有无松木存放,严禁疫木被非法运输或流失到周边农户的柴草垛中,严禁任何涉木企业和个人非法在境内采伐、收购、运输、经营、加工和利用松木及其制品。
4.5 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措施
4.5.1 挂设诱捕器
在松墨天牛羽化活动期间(4—11月),工作人员在各镇疫情分布区挂设APF-I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公顷悬挂1盏。诱捕器悬挂在松林中空气流通的地方,每月更换1次诱芯、收虫1次,并进行除害处理。经岚皋县林业科技服务中心统计,该县共挂设诱捕器1 600套,防治面积达1 600 hm2,有效降低了松墨天牛的种群密度,减缓了松材线虫病的进一步传播。
4.5.2 树干注药防治
岚皋县积极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于2019年引入树干注药防治技术。该技术所用药剂主要成分为5%阿维菌素乳油,具有杀死树干内松墨天牛幼虫和松材线虫、增强树势的功能。具体注药量依据松树胸径确定,即胸径小于10 cm注药1支(每支20 mL),胸径在10~20 cm注药2支,胸径在20~30 cm注药3支,胸径大于30 cm注药4支。防治关键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经岚皋县林业科技服务中心统计,自2019年开始在城区周边、重点景区景点和生态脆弱重点区域开展树干注药防治工作以来,累计注射药剂10余万支,防治面积达66.67 hm2。通过防治效果评估,树干注药防治区的松树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有效保护了岚皋县城区周边等重点地段的生态安全。
4.6 科普宣传
岚皋县常态化开展《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广播电视节目宣传、发送短信、发放资料、张贴宣传画、召开群众会和向涉木企业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同时,岚皋县开设群众举报信箱、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向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涉疫违法行为,并及时核查处理,回应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