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探究

作者: 罗保艳 李重阳 艾永琴 万媛媛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利于稳定就业大局,而且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通过研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返乡创业的态度,发现受资金、技能、创业意愿、基础设施、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较低。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协助政府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协助政府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挖掘本土特色产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拓展融资渠道、疏导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负面情绪等举措,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时,促进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工作;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4-37-4

0 引言

为稳定就业形势,更好地推进乡村建设,国家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实施以工代赈及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等。但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资金、个人素养、政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对返乡创业充满顾虑。因此,对如何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开展研究,就极为必要。

1 问题提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1]。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在居住城市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的临时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返回家乡,利用其积累的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及其他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2]。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回不去农村,也不想回农村去,所以在社会归属上其处于城市和乡村双重边缘化的境地[3]。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增强他们对于家乡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可提升其社会融入程度。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有利于乡村劳动力回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由于受自然、经济、政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返乡创业充满顾虑。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培育农村社会组织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提供了政策支持。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对接资源、挖掘潜能、提供支持,从为新生代农民工“充权”转向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自助”创业,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完美地融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困境的过程。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乡村经济建设有积极作用,利用农村社会组织推动乡村建设也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而推动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

2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2022年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的为7 061万人,比2021年减少69万人,下降1.0%;省内流动的为10 129万人,比2021年增加87万人,增长0.9%。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阻隔交通,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减少;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在家乡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是,在后疫情时代和乡村建设持续进行的双重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凝聚多方力量去解决。

2.1 创业资金方面:累积少,融资难

资金是创业的关键要素[4]。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笔者于2023年初在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城口县等地,对108名农民工年收入做了粗略统计。在108名新生代农民工中,59.26%的农民工年收入在2万~8万元,20.37%的农民工年收入在8万~12万元,9.26%的农民工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作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大部分都已结婚并育有儿女,其收入大部分花费在日常生活和孩子扶养上,能存储下来作为创业初始资金的余额很少。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创业比在城市更容易面临融资困难问题。一是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其现有资产也往往无法进行抵押贷款;二是农村创业的风险大、投入高、回报低,很多金融机构不愿向其提供贷款。受资金缺乏和融资渠道少等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初期土地租赁、人员聘请、原料准备等工作进行困难,中期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等难以跟进,后期资金不足会导致竞争力不足,难以在市场站稳脚跟。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很容易因资金难以周转而创业失败。

2.2 创业技能方面:综合素质低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0.7%,小学文化程度占13.4%,初中文化程度占55.2%,高中文化程度占17.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程度虽然高于全部农民工,但是文化水平不等于创业能力。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水平较高,但是其一般在城市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工作,或从事修理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工作。这些工作一般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和时间,对从业者的综合素养要求不高。但是创业要求创业者具备沟通、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要求与新生代农民工具备的素养之间的落差容易造成创业困境。

2.3 创业意愿:意识有,实践少

意愿,通常指个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5]。关于创业意愿,中西方学者都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Krueger[6]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体发展创业事业的意愿,是一种反映潜在的创业个体对是否开展某种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简丹丹等[7]认为,创业意愿是指潜在创业者对创办新企业或实施创业行为的一种多方面的主观心理准备状态及其程度。笔者认为,创业意愿是指创业者在评估自身经济、综合能力等内外因素后,对开展创业活动的主观看法。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愿意进行返乡创业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资金缺乏、个人能力不足对创业产生顾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尤其网络建设滞后,难以及时获取完整市场信息;部分农民工认为创业风险过高,一旦出现亏损又无法应对,其将要承担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家庭经济状况是新生代农民工考虑是否返乡创业的关键因素。调查的108名新生代农民工中有75位考虑过返乡创业,他们认为如果在家乡工作,个人有更多时间去陪伴家人,减少独自在外工作的孤独感。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又担心家乡工资低,不能负担家庭日常开支。他们表示,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也给予扶持,但是农村的发展机会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在既负担子女学业、老人赡养,又维持大量人情来往的背景下,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会选择去城市谋生。

2.4 创业环境方面:内外环境均不稳定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取得显著发展成效,如居民收入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增加、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居住环境改善等。但是,农村与城市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尤其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可能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收益不佳。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在乡村进行创业活动可能受到市场信息获取不畅、产品供应不及时等因素影响,然后因错失商业机会而受到经济损失,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受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风险增加。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需要大量时间,市场具有不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在返乡创业时会面临天气、病虫害、合伙人倒戈等自然、社会风险,加之其缺乏判断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难以控制风险损失。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抗压能力弱,一旦在创业时发生意外,其自信心和积极性会受挫,缺乏重新开始的勇气。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承受创业失败后需要承担的严重经济损失。

2.5 创业人才方面:劳动力流失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23 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 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度扩大,2020年人户分离人口为49 276万人,相比2010年增长88.52%。上述数据说明,城镇化建设拉开了城乡发展差距,农村青年为了更好的就业与发展机会选择去城市工作生活,导致大量劳动力外流。

人才流失带来的返乡创业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返乡创业主体变少,没有创业主体,则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难以推进。另一方面,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足够的劳动力去支撑。创业者要想打造专门品牌,促进企业规模化、长期性发展,则需要聘请拥有不同能力的各类人才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企业运行。因此,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必须提升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愿意留下来共同进行乡村建设。

3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策略

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具体体现在专业价值与伦理、专业理论与知识、专业实务技能与方法3个方面[8]。社会工作者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可从协助政府落实惠民政策、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拓展融资渠道、评估最终创业成效等多个方面探索介入策略。

3.1 创业前:准备与行动

3.1.1 协助政府落实创业优惠政策

政府出台创业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顾虑、困难,提升其创业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农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拉力”,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期望获得的扶持政策做的粗略统计可知,64.8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需要“接受创业技能培训”,57.28%希望政府“设立创业基金”,47.22%表示政府可以“实行创业岗位补贴”,39.81%希望政府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30.56%想要政府“建立创业交流平台”。

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在服务前期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进行调研,在确保数据真实、建议可行的基础上向政府提议,推动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合适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打通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3.1.2 协助政府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

社会工作者可协助政府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各类创业者入驻,在基地登记的企业可以享受租金、税收、贷款等优惠。社会工作者可挖掘资源,引导促进大型企业向基地募捐资金或投资,给予创业企业资金保障。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可带头创建创业者线上交流平台,通过网络把各行各业的创业者聚集起来。通过该平台,创业者们可以分享创业经验,共享创业资源,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成为彼此创业路上的同行者。

3.1.3 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创业培训分为政策讲解和技术提升两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对创业政策关注少、政策获取渠道缺乏、政策内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以专门成立返乡创业政策学习小组,通过专人讲解、情景模拟、小组测验等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解读政策,逐步加深其理解和记忆。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备与创业方向一致的知识和技能与其创业能否成功息息相关。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的工作经验通常较为单一,但创业考验人的综合素养。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需求调研,根据不同创业方向整合多样化培训资源,对个人条件差异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展个性化创业服务,帮助创业者丰富理论、提升技能,增强其创业信心。

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应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以检验培训效果,并加大返乡创业宣传力度,鼓励更多人员参与其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

3.1.4 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挖掘本土特色产业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愿意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在108名农民工中,愿意从事工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工作的占50.00%,愿意从事建筑业(房屋修建、装修装饰等)工作的占44.44%,愿意从事农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工作的占43.52%,愿意从事运输业(拉载乘客、货物运输、快递物流等)工作的占41.67%,愿意从事商业(日常百货销售等)工作的占16.67%。这些行业基本属于传统行业范畴,市场竞争力小、不易创新,并且不受大公司青睐。新生代农民工如果选择创办相关企业,容易面临融资困难的情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