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研究

作者: 张洺暇 王晓婷

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研究0

摘 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2012—2021年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18个地市2021年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南阳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高,鹤壁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低;南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为农业产业化高水平地区,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为农业产业化较高水平地区,洛阳市、平顶山市为农业产业化中等水平地区,安阳市、濮阳市、新乡市为农业产业化较低水平地区,鹤壁市、济源市、焦作市、郑州市、许昌市和漯河市为农业产业化低水平地区。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4-45-5

0 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才能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吸引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和高素质人才前来工作,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靠拢。当前,较多学者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视角上,刘依杭[1]在金融供需视角下,研究得出金融支持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论;赵国锋等[2]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情况,并提出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席悦等[3]基于共生视角,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生系统进行解构,并提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生发展的策略。在研究方法上,邵珂[4]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8—2017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得分,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相关性,结合实际提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曾令秋等[5]结合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构建了相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通过线性加权平均法综合测评四川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然后对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乏力的原因进行剖析,最终提出了增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的若干对策建议;闵茹楠[6]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2006—2019年农业产业化效益水平和2019年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但目前,较少有学者对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分析。河南省不仅是人口大省,还是农业大省。因此,研究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极其重要。笔者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根据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相关数据,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分析。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指标选取的特征性、易操作性和独立性等原则,构建了包含9个具体指标的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因子分析法

笔者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细分为9个,各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把多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信息浓缩到几个比较少的指标中,笔者选择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该方法因可简化原始数据、具有可解释性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2.1.1 标准化处理

2.1.2 构造因子变量及解释因子变量

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公因子的提取按照默认提取,即特征值大于1。然后,对提取的公因子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采用最大方差法对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得出解释因子变量。

2.1.3 综合得分。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2.2 数据来源

该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3—2022年)。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3.1.1 数据描述性统计

笔者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3—2022年)中选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台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总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计算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粮食产量。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描述性数据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2012—2021年河南省大部分上述评价指标数据总体上呈递增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河南省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3.1.2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检验,以证明因子分析的可行性。结果得到,[KMO]=0.69(>0.5),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53.254,相应的概率sig值为0(<0.05),具有结构效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3.1.3 构造因子变量及解释因子变量

从9个评价指标中提取公因子,通过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由表3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有2个(其特征值分别达到5.940和1.96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814%),因此可以提取2个公共因子。由此可见,使用前2个成分作为公共因子能够描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反映原始变量包含的大多数信息。

3.1.4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

笔者根据相关数据和公式计算出的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2020年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促进农业产业化相关文件。在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扶持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多,并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3.2 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3.2.1 数据描述性统计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对2021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分析。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描述性数据如表5所示。

3.2.2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检验,以证明因子分析的可行性。结果得出:[KMO]=0.567(>0.5),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24.175,相应的概率sig值为0(<0.05),具有结构效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3.2.3 构造因子变量及解释因子变量

笔者从9个评价指标中提取公因子,通过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由表6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有3个(其特征值分别是3.913、2.402和1.30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4.644%),所以可以提取3个公共因子。因此,使用前3个成分作为公共因子能够体现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3.2.4 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

笔者根据相关数据和公式计算出的2021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2021年南阳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高,鹤壁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低,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阳市、信阳市、三门峡市、开封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濮阳市、安阳市、新乡市、许昌市、焦作市、漯河市、郑州市、济源市、鹤壁市。根据表7中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将其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低水平(鹤壁市、济源市、焦作市、郑州市、许昌市和漯河市)、较低水平(安阳市、濮阳市、新乡市)、中等水平(洛阳市、平顶山市)、较高水平(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高水平(南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2012—2021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大了农业投入力度,提升了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②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高,鹤壁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低;南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为农业产业化高水平地区,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为农业产业化较高水平地区,洛阳市、平顶山市为农业产业化中等水平地区,安阳市、濮阳市、新乡市为农业产业化较低水平地区,鹤壁市、济源市、焦作市、郑州市、许昌市和漯河市为农业产业化低水平地区。

4.2 建议

4.2.1 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农户致富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河南省政府应该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其影响力,以此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如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内部综合管理水平;创建品牌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以此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目标[7]。

4.2.2 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河南省应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将其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并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以有效解决当前乡村人才缺失问题,同时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4.2.3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

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在税收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或相应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应主动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帮扶,提高信贷额度,增加资金有效供给[8],积极解决涉农贷款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依杭.金融供需视角下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8(1):39-45.

[2]赵国锋,段禄峰.城乡一体化视角下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3(24):6191-6196.

[3]席悦,王承武.基于共生视角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策略探究[J].农业经济,2022(2):30-31.

[4]邵珂.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路径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时代金融,2020(11):25-26.

[5]曾令秋,王芳.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8(11):53-60.

[6]闵茹楠.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效益评价[J].现代农业,2021(6):77-82.

[7]杨勇.农业产业化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21(8):41-43.

[8]苏开礼,赖庆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研究[J].山西农经,2021(5):177-17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