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人工林资源现状及质量提升措施

作者: 郭城梁

摘 要:杉木人工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经济资源,但目前当地部分地区存在立地条件不优越、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不合理、日常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杉木木材的产量与品质。为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效益,详细分析当地杉木人工林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立地条件、合理营造混交林、合理修枝间伐、强化日常管护工作等措施,以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106-3

0 引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主要的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该区山多地少、雨水充足、热量丰富,十分适合发展以松树、桉树和杉木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杉木是广西种植面积第二大的人工林树种,同时是广西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核心基地的重要树种之一,其在广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1]。然而,长期以来,广西杉木人工林营造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立地条件不优越、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不合理、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对广西杉木人工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期促进当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1 广西杉木人工林资源现状

广西作为我国杉木的中心产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核心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且分布广泛[2]。《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西全区人工林面积达890.845 8万hm2,蓄积量6.880 3亿m3,以桉树、松树、杉木为主。其中,杉木人工林面积188.735 7万hm2,蓄积量2.058 1亿m3,分别占全区人工林总面积及总蓄积量的21.19%和29.91%[3]。由此可见,杉木在广西林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树龄结构上看,广西杉木人工林以中龄林和成熟林为主,即树龄在10~30年,占总面积的60%以上,此时杉木生长速度较慢,枝叶不再茂密,但仍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4]。从分布情况来看,杉木在广西从南到北均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桂北、桂西北、桂东北地区,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兴安县、永福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八步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和昭平县等地的山区。此外,杉木在南丹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凌云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百色市等地也有分布,但这些地方的杉木人工林发展较晚。从垂直分布情况来看,广西杉木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 m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地带,上限海拔达800 m,而在桂西的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上限海拔达1 000 m。

2 广西杉木人工林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立地条件不优越

立地条件是指林业用地的基本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气候、地形等因素。广西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存在差异,这些条件对杉木的生长有着直接影响。第一,土壤质量差是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因素之一。广西林业用地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虽然这些土壤在一定程度上适合杉木生长,但局部地区存在土层较浅、石质含量高、排水性差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会限制杉木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第二,高湿、高热的气候条件是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广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然而,杉木作为喜凉植物,对气候条件要求较严,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发多种病虫害。第三,地形条件复杂也是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广西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形态各异,给当地造林和抚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2.2 造林树种单一

长期以来,当地杉木人工林存在树种单一问题[5]。具体来说,当地杉木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仅有杉木,缺乏其他树种的混交种植。这种大面积纯林的造林方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以便更好地抵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造林树种单一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易受病虫害影响[6]。此外,由于长期种植单一树种,杉木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使得木材的产量和品质逐渐下降。

2.3 造林密度不合理

造林密度指的是在单位面积上种植的树木数量[7]。如果造林密度过大,会导致树木之间竞争激烈,而且容易出现互相压制的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而如果造林密度过小,则容易导致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浪费,使土壤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广西杉木人工林之所以出现造林密度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采取了过密的造林方式,即在单位面积上种植了过多的杉木。2008年,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许多林农实现了“耕者有其山”的愿望,然而山场林地面积普遍较小,林农为了提高杉木蓄积量往往存在片面加大造林密度的错误做法[8]。而造林密度过大会导致杉木间对土壤养分、水分、光热等资源的竞争加剧,导致杉木生长受限,甚至可能会导致杉木出现营养不良、根系发育不佳等问题,最终影响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的质量。

2.4 日常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日常管护工作是指对树木进行管理和照料,以确保其良好生长和发育的一系列工作。然而,部分林农认为杉木适应性强,生长快,管护简单,种植后无须再投入较多资金,只需要做好防火、防盗措施即可。因此,在杉木人工林管护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日常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第一,部分林地的中耕除草管护工作实施不及时,导致林地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影响了杉木的生长和发育。第二,部分林地缺乏科学的施肥管理,导致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影响了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第三,部分林地缺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杉木的生长和发育。

3 广西杉木人工林质量提升措施分析

3.1 改善立地条件

改善立地条件可以使杉木更好生长,并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林农可通过采取科学整地措施来改善土壤条件。整地是改善立地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局部整地、带状整地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状况,促进杉木根系生长。第二,施肥也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林农可根据杉木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选用适当的肥料合理进行施肥,以为杉木生长和发育提供足够的养分。第三,林农可通过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来改善立地条件。杉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广西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能会存在水分不足或者水分过多的问题。因此,林农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采取适当的灌溉、排水等措施,以满足杉木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例如,广西各地可根据具体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建设合理的灌溉系统,如集雨系统、灌溉渠道、滴灌设施等;或采取保水措施,如覆盖有机物料、植物秸秆等,减少土壤表面蒸发,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3.2 合理营造混交林

为提升广西杉木人工林的质量,林农可在造林阶段采取合理营造混交林的措施。混交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通过营造混交林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树种的互补作用,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在广西,林农可选择马尾松、楝、樟等与杉木进行混交,这些树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能够与杉木形成生态互补关系,提高整个林分的生态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第二,合理设计混交比例。在混交林营造中,林农需要考虑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混交比例,使各树种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达到资源的协同利用。例如,杉木和马尾松的混交比例通常为1∶1,杉木和楝的混交比例为5∶3,杉木和樟的混交比例为3∶2。

3.3 合理修枝间伐

合理修枝间伐可优化杉木人工林的密度和树冠结构,促进杉木树高和胸径增长。在实施合理修枝间伐措施时,林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第一,要根据立地条件、经营目标等因素确定适当的修枝、间伐强度和频率。一般来说,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减小修枝、间伐强度,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杉木木材的品质;而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可适当加大修枝、间伐强度,以促进杉木生长和发育。第二,要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修枝、间伐。一般来说,林农可在杉木生长旺盛时期对其进行修枝、间伐,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杉木生长和发育。第三,在修枝、间伐过程中,要确保技术操作规范,避免过度修枝和间伐对杉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林农应及时剪除枯枝和病枝,并对交叉枝、平行枝和打结枝等不规则枝条进行修剪,以使树冠保持整齐形态。修剪后的枝条切口要平滑,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腐烂。修剪后要及时清理剪除的枝叶,以防止杉木感染病菌。间伐主要是对10~20年生、林分郁闭度大于0.8、立木密度大于2 505株/hm2的林分进行合理砍伐。间伐要遵循“去密留疏、去弱留强、去劣留优”的原则[9],一般初次间伐强度为15%~30%,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7左右,使保留木可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进而促进杉木径级与树高的增长[10]。

3.4 强化日常管护工作

日常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会直接影响杉木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杉木木材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为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效益,林农需要加强日常管护工作。第一,要重视中耕、除草等管护措施的实施。在杉木生长过程中,合理中耕、除草可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杉木生长和发育。因此,林农可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实施中耕、除草等管护措施,以保持林地土壤的疏松和通透性,为杉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要科学进行施肥管理。杉木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科学施肥可有效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林农可根据林地的土壤状况和杉木的生长需求,选用适当的肥料进行合理施肥。同时,要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机,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等方式进行集中施肥,效果较好。第三,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是影响杉木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杉木人工林质量的重要措施。林农可根据林地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杉木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例如,林农可选用环保型农药或生物措施进行防治,以保护杉木和生态环境。

4 结束语

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用材树种,在广西得到较为广泛的种植。然而,在杉木人工林的营造过程中,部分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杉木种植综合效益的提升。对此,笔者提出改善立地条件、合理营造混交林、合理修枝间伐及强化日常管护工作等一系列提升杉木人工林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有效实施以上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广西杉木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其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俊,陈代喜,黄开勇,等.广西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0(2):237-240.

[2]何荣飞,卢茂永.广西优质良种杉木栽培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6(19):27-28.

[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EB/OL].(2022-06-07)[2023-09-23].http://lyj.gxzf.gov.cn/bsfw/sjfb/ qtsj/t11988696.shtml.

[4]曾春阳,糜新宇,张伟,等.广西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23(1):72-77.

[5]何苑皞.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生物监测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6]张振全.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17):101-102.

[7]王浩然.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61.

[8]黄为炳.建瓯市杉木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57-258.

[9]陈彤.杉木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J].江西农业,2018(16):102-103.

[10]邓林清,杨承荣,王朝霞.黎平县杉木中幼林资源现状及质量提升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166-16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