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落叶松播种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 后成霞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林业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促进了林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落叶松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落叶松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种子采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落叶松播种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提高落叶松播种育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为落叶松苗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落叶松;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109-3
0 引言
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松科落叶松属乔木。落叶松枝条有长枝和距状短枝,小枝下垂或不下垂。在长枝上生长螺旋状散生叶,在短枝上生长簇生状叶。球花有雄球花和雌球花,均生于短枝顶端。球果常为紫红色或淡红紫色,当年成熟。我国落叶松林常为大面积纯林或混生林,在辽宁省、甘肃省、云南省等地均有分布。落叶松喜光、喜冷凉,耐寒、耐干旱、耐贫瘠,水肥条件对落叶松生长具有直接影响,落叶松适应性较强,但不适宜生长在通气不良、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土壤条件下,否则落叶松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1]。
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东经102°46′~104°02′、北纬34°10′~35°10′,为高原性大陆气候区,寒冷湿润,四季不分明,降水充沛但不均匀,年平均气温5.6 ℃,年降水量487.1 mm[2]。卓尼县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落叶松的生长,但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落叶松易出现生长速度缓慢、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强落叶松播种育苗技术的研究,针对常见的落叶松病虫害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保障落叶松健康生长,充分发挥落叶松生态和经济效益。
1 落叶松播种育苗技术
1.1 选地整地
在卓尼县,落叶松播种育苗时,栽培人员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向阳避风、排水良好、土层厚度在60 cm以上、中性或者微弱酸性地块作为育苗地。选好育苗地后,栽培人员需要在冬季整地,深翻30 cm,清除土壤中的杂物,每667 m2施入有机肥750 kg,并在播种前均匀喷洒硫酸亚铁10倍水溶液,然后把地耙平做床[3]。
1.2 种子采集
卓尼县落叶松球果于9月成熟,选择无风晴天进行人工采集,采集时避免损伤树干和枝条。球果采集后,通过晾晒等方式降低球果中的水分,使得果鳞开裂,种子自然脱落。去除空瘪种子,筛选出饱满、色泽佳的纯净种子。
1.3 催芽
根据卓尼县气候特点,采用快速催芽法对落叶松种子进行催芽较为适宜。播种前7 d,栽培人员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4 h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之后再放入45 ℃左右的温水中浸泡,通过不断搅拌,使得水温降至25 ℃,浸泡24 h。然后将种子捞出,放在室内铺板上进行控水,室内温度保持在30 ℃,湿度保持在60%,每天翻动种子1~2次,直至种子裂口数在30%~40%时,即可播种。
1.4 播种
在卓尼县,落叶松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最晚不超过6月上旬,当土壤表面温度在8~10 ℃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前应灌足底水[4]。采用条播法播种时,行距12 cm,沟深1 cm,沟宽10~15 cm,种子间距2~3 cm,播种量为4.0~4.5 kg/hm2。播种后覆盖细沙,厚度为1 cm左右,再覆盖厚0.5 cm的稻草。待幼苗出土30%~50%时,在阴天或者傍晚揭开稻草。
1.5 苗期管理
1.5.1 出苗期管理
出苗期是指从播种到幼苗出土这段时间。在落叶松出苗期,栽培人员要在09:00前、16:00后进行浇水,要少浇勤浇,通常每天浇水3~5次,保持土壤潮湿即可,如遇大风天气,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每天10:00—15:00需要对落叶松幼苗进行遮阴处理,当幼苗出土量达到70%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减少遮阴时间,以促壮苗。早晨和傍晚应注意驱赶鸟类,防止苗木被啄伤。
1.5.2 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是指从幼苗出土到地上部分脱掉种皮、地下生出侧根、再到幼苗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这段时间。在落叶松幼苗期,栽培人员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每天浇水3次左右。当落叶松幼苗长出两轮针叶时,栽培人员开始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6~10 d追肥1次,施肥量为45~60 kg/hm2;同时利用松土耙进行第1次松土,要先浅后深,表层松土深度为0.3~0.5 cm,松土最大深度不超过2.0 cm,避免损伤苗根。人工松土可与人工除草同时开展,除草时应遵循除早、除小、除了原则[5]。待幼苗生长稳定后,可进行第1次间苗,及时拔除过密苗、弱苗、病苗,留苗量要适宜,一般比计划产苗量多25%~30%。
1.5.3 速生期管理
速生期是指从苗木生长量大幅度上升到生长量大幅度下降这段时间。在落叶松速生期,栽培人员需要追施速效氮肥,每6~10 d施肥1次,施肥量为90~105 kg/hm2。浇水应遵循多量少次原则,每3~5 d浇1次透水。松土先浅后深,表层松土深度0.3~0.5 cm,松土最大深度不超过2.0 cm,避免损伤苗根。人工松土可与人工除草同时开展,除草时应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原则。苗木进入速生期后,可进行第2次间苗,及时拔除过密苗、弱苗、病苗,留苗量要适宜,一般比计划产苗量多15%~20%。
1.5.4 苗木硬化期管理
苗木硬化期又称生长后期,是指苗木地上、地下部分充分木质化时期。在落叶松苗木硬化期,栽培人员可停止施氮肥,追施磷钾肥,磷肥施用量为2.5~2.8 kg/hm2,钾肥施用量为2.0 kg/hm2,促进苗木木质化。苗木越冬前,灌足底水。8月中旬以后,选择无风天气在叶面喷施0.4%~0.8%磷酸二氢钾溶液,用量为7.5~15.0 kg/hm2,共喷施2~3次,每次间隔5~7 d[6]。
2 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落叶松立枯病
2.1.1 病害表现
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落叶松苗期常见病害之一[7]。落叶松种子发芽前染上病菌,会造成种芽组织腐烂,进而引起缺苗断条情况;幼苗破土后染上病菌,苗木茎部会出现水渍状病斑,对苗茎组织产生破坏,造成苗木倒伏;苗木木质化以后染上病菌,地上部分会失水萎蔫,但直立不倒伏。
2.1.2 防治措施
播种前,栽培人员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干净,最好使用经隔冬埋藏的种子;还可用1.5%漂白粉、5%明矾、0.5%高锰酸钾、五氯硝基苯等进行土壤消毒,如将五氯硝基苯与砂粒混合配成药土,在落叶松播种前和播种时均铺垫1层药土,可有效防治立枯病。出苗后,栽培人员可用30%苏化911乳油300~500倍液、5%明矾水、1∶1∶200倍波尔多液进行喷施,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2.2 落叶松枯梢病
2.2.1 病害表现
枯梢病是松球壳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具有传染性强、危害大等特点[8]。落叶松幼苗或者嫩梢染上枯梢病,病菌会直接侵入苗木组织。患病初期,嫩芽、针叶及枝梢呈青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新梢染病后会发生弯曲枯萎,针叶变成褐色,多数枝梢受害部位有松脂溢出,凝成块状,严重时直接导致苗木枯死。
2.2.2 防治措施
播种前,栽培人员应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工作;苗圃地应禁止建设在有病林木附近,同时还要将苗圃地杂物清理干净,苗床消毒后再播种。播种后,栽培人员要对苗木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若发现幼株染病,要及时剪除残枝病叶,并集中焚烧处理,对染病幼株及时喷洒1%波尔多液或者75%百菌清600~1 000倍液。
2.3 蛴螬
2.3.1 虫害表现
蛴螬俗称鸡乸虫,成虫为金龟子,也称为金贵甲[9]。幼苗经常受到蛴螬危害。通常每年的6—9月为蛴螬暴发期。土壤干旱时,蛴螬会隐藏在地下;土壤水分含量过大时,蛴螬会于早晨或者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的苗根,导致幼苗死亡。
2.3.2 防治措施
翻耕前,栽培人员可用6%六六六粉溶液与砂土混合拌匀,撒施在土壤中,用药量为7.5~15.0 kg/hm2,但该药剂不宜连年使用,否则会污染土壤。在虫害易发期,栽培人员要加强对苗木的监测,若发现蛴螬,则在幼苗受害区用0.5%氧化乐果乳油或0.1%~0.2%敌敌畏、敌百虫进行防治。
2.4 蝼蛄
2.4.1 虫害表现
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其畏光、畏水、畏风,喜欢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蝼蛄会对落叶松造成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其中直接危害是蝼蛄会直接啃食落叶松幼苗根部和嫩茎;间接危害是蝼蛄会在落叶松苗床上打洞,挖出泥土,使得苗根脱离土壤,造成幼苗死亡。
2.4.2 防治措施
在播种至育苗期间,栽培人员需要深耕土地,适时中耕,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利用蝼蛄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或者太阳能诱虫灯进行人工诱杀;也可以在落叶松苗木受害区域,准备毒饵,投放在蝼蛄挖掘的地道或洞口处,捕获蝼蛄然后集中焚烧;还可用0.1%~0.2%敌百虫、敌敌畏等化学药剂熏蒸蝼蛄。
2.5 落叶松鞘蛾
2.5.1 虫害表现
落叶松鞘蛾属鳞翅目鞘蛾科鞘蛾属[10],主要啃食落叶松幼苗针叶,会造成针叶枯黄,严重影响落叶松幼苗的生长。落叶松鞘蛾幼虫阶段会依附于孢子内,老熟幼虫会将几片针叶串在一起,藏匿其中进行化蛹,6月下旬是幼虫羽化的高峰期,成虫后爬行至落叶松针叶上进行危害。
2.5.2 防治措施
栽培人员可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对落叶松鞘蛾幼虫进行诱捕;加强落叶松幼苗管理,定期清除杂草,剪除受害针叶,集中焚烧处理有虫芽孢的针叶;在苗圃地适当设置人工鸟巢,有效吸引捕食落叶松鞘蛾的鸟类,提高天敌控灾能力;落叶松鞘蛾成虫期,可用敌马或林丹烟剂进行大面积烟熏,用药量为15 kg/hm2;也可用稀释后的灭幼脲均匀喷于落叶松针叶上,可有效降低落叶松鞘蛾虫口密度。
3 结束语
落叶松育苗播种技术要点较为详细且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落叶松育苗播种的难度,再加上卓尼县的气候环境复杂,易引起落叶松病虫害的发生。对此,卓尼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叶松育苗播种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落叶松生态特征,注重落叶松育苗地的选择,做好落叶松种子采集与处理工作,充分掌握播种技术要点,加强落叶松苗期管理。同时,针对落叶松常见病虫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落叶松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在卓尼县落叶松种植过程中,落实具体的播种育苗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促进落叶松健康、稳定生长,为卓尼县林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雪鹏.落叶松育苗及栽培技术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23(11):19-21.
[2]王晓红.落叶松栽培技术创新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2(4):22-24.
[3]张冰,张通.基于落叶松育苗及栽培技术路径研究[J].种子科技,2022(7):114-116.
[4]陈卉,郭永兵,赵阅,等.外来种日本落叶松对土壤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05-111.
[5]柴魏峰.华北落叶松的栽培与管护技术[J].现代园艺,2020(5):82-83.
[6]黄鑫春.落叶松育苗及栽培技术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18(11):56.
[7]朱悦明.长白落叶松种苗繁育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9(8):87.
[8]张向锋,刘晓良.华北落叶松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5):43.
[9]李朝晖,王丽敏,张玉柱.浅谈兴安落叶松的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J].防护林科技,2018(5):63-64.
[10]徐英华.黑龙江省落叶松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