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组培苗移栽关键技术

作者: 梁家基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桉树的主要种植区,随着近年来桉树人工林面积的迅速扩大,人们对桉树苗木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组培育苗是目前桉树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而组培苗移栽技术是决定桉树组培苗能否成活的重要因素。从移栽前的准备工作、移栽、移栽后管护、苗木定级与出圃等方面总结桉树组培苗移栽关键技术,以提高桉树组培苗的成活率和苗木品质,促进桉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桉树;组培苗;移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2.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112-3

0 引言

桉树属桃金娘科桉属,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用途广等优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2000年,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只有14.97万hm2,蓄积量为909.34万m3[1];而到2021年,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303.37万hm2,蓄积量为18 619.00万m3[2]。近年来,随着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的迅速扩大,人们对桉树苗木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印发的《广西林业种苗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林业种苗是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广西良种选育推广、种苗生产供应、种苗质量监管等建设,实现林业种业振兴。

组培育苗是桉树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截至2022年底,广西已选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桉树良种46种,并计划到2023年生产桉树组培苗2.4亿株,造林苗木1.2亿株[3]。而桉树组培苗移栽技术是决定桉树组培苗能否成活的重要因素[4-5]。因此,加强对桉树组培苗移栽关键技术的研究,对桉树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的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1.1 组培苗

桉树组培苗移栽前需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桉树组培苗应品种优良、纯正、组织新鲜干净无污染、无病虫害。二是桉树组培苗需要在培育室培育7~10 d,生长出根部,且从外观看,桉树组培苗已经生长为一株完整的植株。三是为了让桉树组培苗更好地适应自然生长环境,在桉树组培苗移栽前,工作人员需要将桉树组培苗置于靠近外部自然环境的大棚中进行“过渡”培育。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组培苗进行15~20 d的炼苗。从而促使桉树组培苗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自然环境的光照、湿度和温度,并促进桉树组培苗根系生长及苗木木质化。待桉树组培苗高2~3 cm时即可进行移栽。

1.2 容器

目前,广西在桉树组培苗移栽过程中,所采用的容器包括塑料容器、泥容器、纸容器和无纺布容器。此外,近年来随着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轻基质网袋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网袋制作工艺复杂,对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高,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桉树组培苗移栽时,工作人员可综合考虑经济、移栽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容器。

1.3 育苗基质

移栽桉树组培苗时,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特点及经济成本等,配制适宜的育苗基质,常见的有以黄心土为主的育苗基质和轻型基质。配制以黄心土为主的培育基质时,工作人员需要挖取黄心土(即山地的红壤),经过滤筛选出杂质后,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加入钙镁磷肥(黄心土和钙镁磷肥的质量比为17∶1)后过筛,装入育苗容器备用;轻型基质的主要成分包括泥炭土、谷壳和黄心土,其中谷壳需要经过碳化处理,且碳化程度在70%以上,将经过网筛过滤杂质后的泥炭土、经过碳化处理的谷壳及通过粉碎机粉碎后的黄心土按质量比3∶2∶1进行充分混合后,装入育苗容器备用。

以黄心土为主的育苗基质保水性好,但黄心土自身的黏性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发生板结,导致苗木严重窝根,且采用黄心土制成的育苗基质质量大,不利于后期运输;而轻型基质疏松、透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促使桉树组培苗的根部充分舒展,且轻型基质质量更小,但保水性适中。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配制育苗基质。

2 移栽

2.1 移栽时间

桉树组培苗经过培育室培育和大棚炼苗后,在符合规格要求的情况下即可移栽。由于广西桉树造林时间一般为3—5月,因此一般情况下桉树组培苗在培育室培育的时间宜安排在9月以后,组培苗移栽时间宜在11月至次年2月。为提高桉树组培苗的活性,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移栽更为适宜。

2.2 苗圃消毒

为减少桉树组培苗移栽后病害的发生,在对组培苗进行移栽前,应对移栽苗圃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人员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圃地进行喷施消毒,并确保移栽苗圃内环境卫生、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2.3 组培苗根部处理

对于符合移栽要求的桉树组培苗,在进行移栽前,工作人员应先将其从原来的育苗容器中取出并清洗干净,在清洗过程中避免对其根部造成损伤,将清洗好的桉树组培苗放置到保鲜箱中备用。如果组培苗根长大于2 cm,工作人员可适当剪去过长根部,并用0.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根消毒处理,时长为1 min,浸根消毒后用清水对根部进行清洗。此外,为促进桉树组培苗移栽后快速生长,工作人员可用ABT生根液对桉树组培苗浸根5~10 min。

2.4 移栽方法

在桉树组培苗移栽前1 d,工作人员需要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情况下用0.5%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基质,再用清水进行冲洗,以避免高锰酸钾溶液烧伤桉树组培苗的根部。移栽桉树组培苗时,工作人员需要用工具在基质中心位置挖出大小合适的栽植穴,将经过处理的组培苗放置在穴内,然后覆土,要求组培苗竖直,且根部充分舒展,无漏窝、无悬根。移栽后浇足定根水,以确保基质与组培苗根部能够充分接触,促进组培苗根部吸收养分,提高组培苗的存活率。

3 移栽后管护

3.1 温度、湿度和光照管理

由于新移栽的桉树组培苗根系生长未完全,为促进移栽后的桉树组培苗快速生长,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关键。

3.1.1 温度

为促进桉树组培苗快速生长,苗圃内温度控制在15~25 ℃为宜,当气温高于32 ℃时,工作人员可适当采用外喷水的方式进行降温,避免在中午阳光直射时进行喷水。

3.1.2 湿度

为提高桉树组培苗的活性,苗圃内空气湿度维持在80%~90%为宜,当湿度低于要求范围时,工作人员可通过适当喷水提高空气湿度。此外,为提高桉树组培苗的活性,减少基质水分的蒸发,在移栽完组培苗并浇足定根水后,移栽人员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以起到保湿作用。移栽20~25 d后可根据苗木根部的生长情况逐渐揭除塑料薄膜。

3.1.3 光照

在桉树组培苗生长初期,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不利于苗木的生长,因此在移栽桉树组培苗后,工作人员需要用透光度在70%~8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以避免组培苗叶片被灼伤,导致组培苗死亡。移栽20~25 d后,可根据苗木根部的生长情况逐渐揭除遮阳网。

3.2 水肥管理

桉树具有趋肥性和趋水性,因此要加强桉树组培苗移栽后的水肥管理,及时进行追肥,以确保养分供应充足,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3.2.1 浇水

移栽桉树组培苗后,工作人员可每2 d喷淋水1次,干旱天气可酌情增加喷淋水次数,早晚1次,喷淋水时间以10:00和15:00为宜;阴雨天可适当减少喷淋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3.2.2 施肥

一般情况下,在移栽桉树组培苗3 d后,工作人员可叶面喷施尿素2 000倍液,在移栽15 d后可叶面喷施0.1%~0.3%氮磷钾复合肥[m(N)∶m(P)∶m(K)=16∶16∶16]溶液,间隔15 d后可再次喷施1次。施肥时应严格控制施肥浓度,避免浓度过高,且施肥后需要进行叶面喷水,以避免肥害的发生。

3.3 除草

移栽桉树组培苗后,为避免苗圃中的杂草过多而影响苗圃中的通风和光照,从而滋生病虫害,可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将苗圃中的杂草连根拔起,以减少杂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3.4 病虫害防治

桉树苗期容易发生根腐病、茎腐病等,且容易受到白蚁危害,针对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根腐病主要为根部病害,会导致桉树幼苗出现类似烫伤后的病斑,幼苗组织逐渐变软,严重时会导致桉树幼苗出现倒伏甚至死亡。该病通常在苗圃排水不良、高温潮湿,尤其是苗圃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发生。为防治根腐病,工作人员可在桉树组培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与细土按质量比1∶(350~550),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按质量比1∶(750~1 000),充分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苗圃,杀灭苗圃中的病菌。

茎腐病发病初期,桉树幼苗的茎基部会出现水浸状褐色病斑,并迅速向上和围绕茎部发展,导致叶片失绿、失水、下垂,严重时根系会腐烂甚至导致整株幼苗死亡。为防治茎腐病,在移栽桉树组培苗前,工作人员切忌采用种植过农作物的熟土或表土进行装钵育苗,应加强苗木的施肥管理,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苗木的抗性;工作人员还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3~5 d再次进行喷雾,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此外,由于大部分桉树幼苗的病害主要是由高温、多雨、潮湿、通风性差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注意苗圃地的卫生,定期除草和土壤消毒,可用5%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圃地进行消毒处理,每7 d消毒1次。

白蚁主要通过咬食桉树幼苗根茎交接处和地下须根来危害桉树幼苗,使苗木水分和养分吸收受限,苗木失水干枯,严重时会导致苗木死亡。天气严重干旱时,由于地表水分缺乏,白蚁会向深层泥土退居,湿度适宜或雨水充足时,白蚁危害加剧。为防治白蚁,在移栽桉树组培苗前,工作人员可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对幼苗进行浸根处理;移栽桉树组培苗后,工作人员可用敌百虫和炒米糠按质量比1∶5配制成毒饵料,撒于苗圃地四周,以达到诱杀的目的。如果发现被白蚁危害的苗木,工作人员可用白蚁灵800~1 000倍液对苗木根部进行喷雾;对泥路明显的,可轻轻揭开泥路,用0.2%克蚁星1 000倍液对着白蚁进行喷雾。

4 苗木定级与出圃

4.1 苗木定级及处理

移栽桉树组培苗60 d后,工作人员可根据苗木生长高度和长势按Ⅰ、Ⅱ、Ⅲ级苗进行等级划分,之后置于阴凉棚中培育7 d后,移出室外进行炼苗处理。在此期间,为促进Ⅱ、Ⅲ级苗的生长,工作人员可对Ⅱ、Ⅲ级苗叶面喷施0.4%氮磷钾复合肥[m(N)∶m(P)∶m(K)=16∶16∶16]溶液,以促使Ⅱ、Ⅲ级苗迅速达到Ⅰ级苗的标准。

4.2 苗木出圃标准

一般情况下,从桉树组培苗移栽到苗木出圃需要60~120 d,待苗木高15~30 cm、地径大于1.5 cm时即可出圃。出圃苗木要求基质不脱落,茎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茎、叶颜色正常,生长健壮,有4对以上正常叶子舒展,顶芽发育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等。

5 结束语

在移栽桉树组培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规范每一个环节,定期科学、合理地管护幼苗,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提高桉树育苗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辉武.广西桉树生产现状和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2(3):49-50.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EB/OL].(2022-06-07)[2023-07-15].http://lyj.gxzf.gov.cn/bsfw/sjfb/qtsj/t11988696.shtml.

[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树种的良种生产和苗木培育技术[EB/OL].(2023-05-23)[2023-07-15].http://lyj.gxzf.gov.cn/hdjl/zxly/detail.shtml?metadataId=157814397630.

[4]张沛健,方良,张国武.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J].桉树科技,2012(4):53-57.

[5]李梅,施季森,罗建中,等.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41-5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