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作者: 李辉荣

5种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试验0

摘 要:为研究不同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以清水为对照,选取5%阿维菌素乳油、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400亿/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0.3%苦参碱水剂和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开展油松毛虫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生物农药均对油松毛虫有一定的防效,其中以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效果最好,在施药后第15天虫口减退率为88.36%,防效为87.73%,其次是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在施药后第15天虫口减退率为84.24%,防效为83.39%。

关键词:油松毛虫;生物杀虫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132-3

0 引言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是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1]。油松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耐贫瘠、耐干旱的特点,能够起到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2]。然而,我国油松林大都是人工林,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等问题[3],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病虫害,不利于油松的生长。其中,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的虫害[4]。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又名松虎,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5],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等地。油松毛虫喜食松木,以幼虫取食针叶,发生严重时松木叶丛被吃光,发生量大、危害面广[6]。目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油松毛虫的主要方法,具有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7],但化学防治具有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污染环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影响天敌的生长繁殖和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等缺点[8-9]。为了减少化学防治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快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对害虫、病菌、杂草、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其活性成分完全存在或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生物农药在有机蔬菜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曹春梅等[10]研究表明,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印楝素对柑橘凤蝶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苦参碱效果最好,其次是球孢白僵菌。目前有关生物农药的应用研究范围较广,而在油松毛虫上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研究不同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油松毛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于2020年6月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麻沿林场开展试验,试验地属于大陆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0.72 ℃,年均降水量531 mm,年无霜期170 d,全年日照时间1 750~2 200 h,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多样[11]。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分别为5%阿维菌素乳油(由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由内蒙古中农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0亿/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由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3%苦参碱水剂(由山东焱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由河北卓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5种药剂处理,在油松毛虫幼虫期(2020年6月8日),各处理选取10株油松,使用背负式烟雾机分别对油松喷施清水和稀释后的药剂,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止,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施药前,取各处理油松中部大枝统计虫口数量;施药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取各处理油松中部大枝统计虫口数量,利用公式(1)(2)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在施药后观察各处理油松生长情况和油松毛虫天敌情况,评价各药剂的安全性。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量-处理后虫口数量)/处理前虫口数量×100% (1)

防效=(施药处理虫口减退率-对照处理虫口减退率)/(1-对照处理虫口减退率)×100%   (2)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釆用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5%阿维菌素乳油、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400亿/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0.3%苦参碱水剂、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均对油松毛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施药后第3天,各处理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虫口减退率依次是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CK;各处理防效依次是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

施药后第7天,各处理虫口减退率依次是处理2>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1>CK,处理4虫口减退率与处理1、处理3没有显著差异;施药后第7天,各处理防效依次是处理2>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4防效与处理1、处理3没有显著差异。

施药后第15天,各处理虫口减退率依次是处理2>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1>CK,处理4和处理3虫口减退率没有显著差异;施药后第15天,各处理防效依次是处理2>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4和处理3防效没有显著差异。

总的来说,在施药后第3天,处理5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最高,在施药后第7天、第15天,处理2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最高,可见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油松毛虫的速效性最好,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

2.2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试验期间,未发现5%阿维菌素乳油、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400亿/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0.3%苦参碱水剂、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油松有药害现象,油松生长正常,也未观测到5种药剂对油松毛虫天敌的不利影响,5种药剂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 结论与讨论

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油松人工林中发生比较严重[12],主要以幼虫取食针叶,对油松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将整株叶片吃光[13]。化学防治是防治油松毛虫的主要方法,但化学农药大量使用会造成农药残留、害虫抗性增强及环境污染问题,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十分必要[14]。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广谱高效等优点,适用于森林害虫的大面积防治[15]。因此,笔者以当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5种生物农药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加强对油松毛虫的绿色防治[14]。

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乳油、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400亿/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0.3%苦参碱水剂及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均对油松毛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种生物农药中,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施药后第15天虫口减退率为88.36%,防效为87.73%,其次是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在施药后第15天虫口减退率为84.24%,防效为83.39%;试验中未发现5种生物农药对油松产生药害,油松生长状况良好,也未观测到5种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天敌的不利影响,5种生物农药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此次研究中,5种生物农药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不同药剂的防治机制不同和抗药性上存在的差异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长期施用同一药剂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可使用2种或2种以上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志强.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23(3):98-99.

[2]温玲.油松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1):18-19.

[3]刘文浩,王晓,段文标,等.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季水量平衡特征[J].林业科学,2023(4):46-56.

[4]谢梅,蔡秋芳,刘禹,等.过去百年吕梁山南端油松生长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地球环境学报,2023(1):62-73.

[5]马倩.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22(4):42-43.

[6]张立军,葛秀鹏.油松毛虫幼虫种群空间格局模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22(4):38-40.

[7]冯磊,唐圣松,刘芳,等.7种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幼虫的毒力与防效[J].环境昆虫学报,2022(1):35-43.

[8]于广威,李圣辰.多种生物杀虫剂防治小菜蛾室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21.

[9]李华东.油松毛虫防治技术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21(9):198.

[10]曹春梅,刘在松,陈军,等.苏云金杆菌等4种生物杀虫剂对柑橘凤蝶幼虫的田间防治试验[J].广西植保,2017(4):49-50.

[11]王新友,王多斌,屈展.农林牧结合地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以甘肃省清水县S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16):210-213.

[12]杨延玲.4种生物杀虫剂对油松毛虫防治效果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2(1):10-13.

[13]尹园园,吕兵,林清彩,等.5种生物杀虫剂对4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评价[J].生物安全学报,2018(2):128-132.

[14]高成华.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5(6):64-66.

[15]何晓婵,余至秋,周小军,等.不同类型生物杀虫剂对莲藕斜纹夜蛾的室内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9(7):1167-11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