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连作栽培试验

作者: 应晓平 何冰清 郑梦飞 曹建君

3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连作栽培试验0

摘 要:为筛选适宜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连作的晚稻品种,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选取3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以常规晚稻宁88作对照,进行连作晚稻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宁88相比,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穗大粒多、农艺性状优良,均表现出较大的产量优势,适合在江北区作为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关键词: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连作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0-100-3

0 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水稻种植模式逐步由单季晚稻向双季晚稻转变,而常规连作晚稻品种在产量上提升空间有限。因此,为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必要推广新的连作晚稻品种。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其他类型水稻品种,在我国率先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直接利用从设想转变为现实[1-2]。目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宁波市江北区主要作单季晚稻栽培。根据在其他地区的种植试验,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仍表现出极强的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适时播种,及时早插,可充分发挥其较强的杂交优势和增产潜力[3]。扩大连作晚稻种植规模是提高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充分发挥光、热等自然资源的有效举措。因此,笔者选取甬优系列3个杂交稻品种进行连作晚稻栽培试验,旨在为江北区连作晚稻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白米湾村进行。试验田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早稻。

1.2 试验材料

参试水稻品种为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以宁88作对照(CK)。

1.3 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为1个试验小区,共4个试验小区,不设重复。甬优1540小区面积为170.5 m2;甬优538、甬优7850、宁88小区面积均为180.0 m2。

1.4 栽培管理

各参试品种均于2020年7月2日播种;于秧苗移栽前1 d(7月23日)施底肥,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25 kg,另施丁草胺乳油100 mL除草;7月24日移栽,每丛1本,株行距25 cm×30 cm;8月1日,每667 m2施尿素13.5 kg;8月8日,每667 m2再施复合肥22.5 kg;8月12日,每667 m2喷施杀虫双水剂200 mL+四氯虫酰胺100 mL,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9月5日,每667 m2施丁峰粉剂10 g、爱苗乳油25 mL、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福戈粉剂10 g,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纵卷叶螟;9月20日,再用丁峰粉剂、爱苗乳油、井冈霉素进行防治。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 生育进程

试验期间,调查各参试品种生育进程,记录各品种播期、移栽期、高峰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1.5.2 秧苗素质

于2020年7月23日考察秧苗素质。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秧苗100株,调查苗高、单株分蘖数,然后用清水洗净秧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分别称量百苗鲜质量、百苗茎叶鲜质量,计算百苗根鲜质量。

1.5.3 经济性状

于2020年11月10日每小区连续调查20穴,测定各品种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成穗率;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水稻5丛,测定穗粒数、穗实粒数,计算结实率,称量千粒质量。

1.5.4 产量

于2020年11月18日分小区进行机割测产(湿谷产量),晒干后再测干谷产量,并折算每667 m2湿谷、干谷产量,计算折干率。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WPS Office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品种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宁88播期和移栽期一致;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高峰苗出现时间在8月24—25日,比宁88(CK)早3~4 d;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始穗期在9月12—13日,比宁88(CK)早3~4 d;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齐穗期在9月15—16日,比宁88(CK)早4~5 d;成熟期在11月12—13日,比宁88(CK)早3~4 d,说明参试的甬优系列品种在江北区作连作晚稻在适宜时间内播种均能安全齐穗。

2.2 各参试品种秧苗素质

由表2可知,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的苗高、百苗鲜质量、百苗茎叶鲜质量、百苗根鲜质量均较宁88(CK)有明显优势。其中,甬优7850秧苗最高(36.8 cm),比宁88高20.7%。各参试品种百苗鲜质量大小顺序为甬优1540>甬优7850>甬优538>宁88(CK),甬优1540、甬优7850、甬优538百苗鲜质量分别比宁88(CK)高48.2%、36.8%、33.2%。宁88(CK)的单株分蘖数略多于甬优1540,但少于甬优7850、甬优538。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在秧苗期的百苗根鲜质量也明显高于宁88(CK),分别比宁88(CK)高39.0%、61.0%、45.8%。综合来看,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秧苗素质优于宁88(CK)。

2.3 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株高为104~105 cm,均高于宁88(CK);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的穗长在19.42~20.67 cm,差异较小,但均大于宁88(CK);各参试品种每667 m2有效穗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宁88(CK)>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宁88(CK)成穗率最高,甬优7850成穗率最低;甬优7850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最多,甬优1540和甬优538次之,宁88(CK)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最少;各参试品种结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甬优1540>甬优7850>宁88(CK)>甬优538;宁88(CK)千粒质量最大,甬优538最小。

由表3可知,各参试品种每667 m2湿谷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宁88(CK);各参试品种每667 m2干谷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宁88(CK),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分别比宁88(CK)增产29.97%、27.21%、20.60%。总的来说,甬优7850、甬优1540的大穗优势较为明显,每667 m2干谷产量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说明穗大粒多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从观测记录和考察情况看,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在宁波市江北区作为连作晚稻进行品试,均能安全齐穗和正常成熟,表现出增产优势明显、性状良好等特点,是比较理想的连作晚稻品种[4-6]。甬优538、甬优7850、甬优1540穗型较大、着粒较密,但成穗率和千粒质量降低[7]。由于杂交稻具有大穗优势,生产中可以通过降低种植密度来发挥个体潜力,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降低经济成本[8]。李燕等[9]的研究显示,宁波市多数水稻品种在7月10日之前播种可安全齐穗,也可在7月10—20日播种,但需尽量提早播种,7月20日之后播种风险较大。因为水稻种植时间弹性较大,所以在栽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早播可延长营养生长时间,有利于增产增收[10]。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耕地资源日渐稀缺。在有限的土地上,科学选择连作晚稻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才能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韦还和,姜元华,赵可,等.甬优系列杂交稻品种的超高产群体特征[J].作物学报,2013(12):2201-2210.

[2]康庄严.我国水稻发展史上一大创举:“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发展报告[J].宁波通讯,2013(1):47-48.

[3]黄根元,张求军,林百合,等.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1(4):820-822.

[4]杨立武,韩娟英.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在余姚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4(3):101-102.

[5]蔡克锋,张彭达,刘大明,等.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8(6):899-902.

[6]黄淑浩,寿建尧,方冰,等.“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的种植表现及绿色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9(1):42-43.

[7]吕长其,陈卫东,钱秋平,等.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的种植表现[J].福建稻麦科技,2016(3):12-15.

[8]陈惠哲,朱德峰,林贤青,等.稀植条件下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研究[J].杂交水稻,2004(6):51-54.

[9]李燕,施俊生,俞琦英.浙江省水稻品种耐迟播性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21(9):1689-1693.

[10]卢依灵,杨威,王清清,等.杂交稻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的极限播期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21(6):1063-106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