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 王正元

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0

摘 要:以青麦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减氮25%处理下,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大,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最多、穗粒数最多、千粒质量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小麦籽粒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质量分数均最大,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率、沉降值均最大。由此可见,适当减量施氮能够显著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其中常规减氮25%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麦;减量施氮;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1-92-3

0 引言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用途广泛,不仅可以制作成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也是生产乙醇等工业产品的原材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氮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能够提升小麦产量。但是从氮肥施用现状来看,部分农户氮肥过量,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小麦产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部分学者对小麦增施氮肥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基于此,笔者对小麦设置不同梯度减量施氮处理,探寻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期为小麦氮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海东市乐都区(东经100°41.5′~103°04′、北纬35°25.9′~37°05′),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区,日照时间长,冬夏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为429.2 mm,年日照时间为3 450.4 h,年平均气温为5.6 ℃,年无霜期90 d[1]。试验地土壤以黄棕壤土为主,pH值为7.6,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1.40 g/kg,全氮质量分数为1.0 g/kg,全磷质量分数为0.5 g/kg,全钾质量分数为7.2 g/kg,速效氮质量分数为35.4 mg/kg,速效磷质量分数为9.2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77.2 mg/kg[2]。

1.2 试验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为青麦7号,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供。供试肥料主要有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硫酸钾(含钾50%)。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年4月8日开始,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氮(施尿素240 kg/hm2,CK)、不施氮(施尿素0 kg/hm2,T1)、常规减氮25%(施尿素180 kg/hm2,T2)、常规减氮50%(施尿素120 kg/hm2,T3)、常规减氮75%(施尿素60 kg/hm2,T4)。每个处理为一个试验小区,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5个试验小区,每小区面积为75.00 m2(长10.0 m×7.5 m)。

试验地小麦播种时,采用播种机进行条播,行距为20 cm,播种量为187.5 kg/hm2。各处理除尿素施用量不同外,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均相同,分别为90、60 kg/hm2。播种前,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管理措施一致。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植株干物质积累量

分别在小麦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从各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20株,将样品冲洗干净放入纸袋后置于烘干箱中,在105 ℃下进行杀青,再将温度调至80 ℃,烘干至质量恒定,测定植株干物质积累量[3]。

1.4.2 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于小麦成熟期,从各小区选择1 m2区域,每个小区重复3次,共计3 m2,调查单位面积穗数;从各小区的3 m2样区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0株,调查穗粒数;将小麦人工收割后,进行脱粒并自然晒干,随机选择1 000粒,测定千粒质量,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1.4.3 小麦品质

于小麦成熟期,从各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20株,采用IM9100型近红外整粒谷物分析仪,对小麦籽粒品质进行测定,测定指标包括小麦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及其组分质量分数、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率、沉降值。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7软件进行统计,用SPSS2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4]。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减量施氮对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为T2>T3>T4>CK>T1。在小麦抽穗期,T2处理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6 468.0 kg/hm2,与CK存在显著差异;在小麦灌浆期,T2处理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14 903.6 kg/hm2,与CK存在显著差异;在小麦成熟期,T2处理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大,23 972.0 kg/hm2,与CK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常规减氮25%可显著促进小麦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2.2 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单位面积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均为T2>T3>T4>CK>T1。T2处理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最多(483.1万穗/hm2),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小麦穗粒数最多(31.8粒),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T4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小麦千粒质量最大(42.4 g),与CK、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单位面积小麦产量最高(4 340.8 kg/hm2),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比CK增产11.4%。总的来说,常规减氮25%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小麦穗数、穗粒数,提高小麦千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

2.3 减量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各处理小麦籽粒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质量分数均为T2>T3>T4>CK>T1。T2处理小麦籽粒总蛋白质量分数最大(13.40%),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小麦籽粒清蛋白质量分数最大(1.34%),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小麦籽粒球蛋白质量分数最大(0.83%),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小麦籽粒醇溶蛋白质量分数最大(4.68%),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小麦籽粒谷蛋白质量分数最大(35.7%),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常规减氮25%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质量分数。

由表3可知,各处理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率、沉降值均为T2>T3>T4>CK>T1。T2处理小麦籽粒容重最大(847.3 g/L),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差异显著;T2处理小麦籽粒硬度最大(71.4%),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差异显著;T2处理小麦籽粒出粉率最大(78.3%),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差异显著;T2处理小麦籽粒湿面筋率最大(35.8%),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差异显著;T3处理小麦籽粒沉降值最大(35.7 mL),与T3、T4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T1处理差异显著。总的来说,常规减氮25%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率、沉降值。

3 结论与讨论

氮素在小麦植株营养循环及代谢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适量施用氮肥可增强植株光合作用,提升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但是氮肥施用过量会对小麦生长产生抑制作用[5]。此次试验中,在常规减氮25%处理下,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大;在常规减氮25%处理下,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最多、穗粒数最多、千粒质量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在常规减氮25%处理下,小麦籽粒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质量分数均最大;在常规减氮25%处理下,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率、沉降值均最大。由此可见,相比于常规施氮(施尿素240 kg/hm2),适当减量施氮能够显著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常规减氮25%(施尿素180 kg/hm2)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王爽,李菡,任学军,等.减量施氮对冀东地区春小麦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3(5):115-121.

[2]肖倩,武升,刘莹,等.不同有机养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OL].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5[2023-08-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347.S.20230419.1735.007.html.

[3]罗静静,王贺亚.减量施氮及氮肥运筹对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2(23):62-67.

[4]曲文凯,徐学欣,赵金科,等.施氮对滴灌冬小麦花后光合生理、灌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5):327-336.

[5]徐龙龙,殷文,胡发龙,等.水氮减量对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主要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2):437-44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