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红心火龙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 张世龙

宁明县红心火龙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0

摘 要:在红心火龙果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已成为相关从业人员的研究重点。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红心火龙果栽培为例,从种苗生产、果园选址与规划、整地搭架、定植、栽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红心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且提出以“采前控水肥,采后清洗消毒”为核心的火龙果保鲜技术。经过实践,上述栽培技术在宁明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红心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2-86-4

0 引言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Foo-Lon’),又名量天尺、三角柱、霸王鞭等,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1]。火龙果为攀缘肉质灌木,其分枝多数呈边缘波状或圆齿状,颜色为深绿色至淡蓝绿色;无毛,骨质;刺锥形; 花期是夏季和秋季;浆果呈长球形,果肉呈红色或白色[2-3]。火龙果原产于巴拿马、古巴、哥伦比亚等中美洲国家,后逐渐传入亚洲[4-5]。我国于1645年开始引种栽培火龙果,现在我国两广地区、西南地区均有栽培[6]。近年来,火龙果因其独特的口感、高营养价值(富含糖类、维生素、植物性白蛋白、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而广受消费者的好评[7-8]。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提高红心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成为相关从业者的关注重点。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是影响红心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笔者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红心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火龙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红心火龙果的适生条件及其在宁明县的适生性

红心火龙果喜光耐阴,适宜生长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芽,可耐0 ℃低温和40 ℃高温,但气温较高或较低均会抑制其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 ℃。其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多种土壤类型中均可生长,较耐贫瘠,但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9-10]。

宁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经107°23′01″~107°33′40″、北纬21°59′41″~22°13′04″[1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温和而干燥,夏季较长且炎热,年平均气温22 ℃,极端高温37 ℃,极端低温4 ℃(出现在2022年),年平均降水量1 250 mm。宁明县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赤红壤、紫色土等,多呈弱酸性[12-13]。综上所述,红心火龙果在宁明县的适生性良好。

2 红心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苗生产

2.1.1 苗圃地选择与处理

种植人员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壤类型为壤土或砂壤土且地势较缓的地区作为苗圃地。清除苗圃地内的草木、石块等杂物,使用钢架、薄膜等材料在苗圃地上搭建拱棚(高3.0 m、宽4.5 m),然后使用砖石等材料在拱棚内围成长方形的畦(高20 cm、宽2.0 m,长度随机),并用干净黄沙将畦填满,安装喷灌设施。苗床搭建完成后,种植人员需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覆盖农膜备用。

2.1.2 实生苗培育

种植人员可于每年10—11月,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母株进行采种。将采收的成熟果实晾晒4 d后,即可收集种子。先去除果皮,然后用细纱布包住果实,将果实揉搓烂后,即可获得种子,将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宁明县一般于每年2—3月播种,将火龙果种子与其1 000倍体积的黄沙混合后撒播,每667 m2播种量为2~3 kg。撒播完成后,在种子上覆盖1层厚4 mm左右的沙土,然后使用喷灌设施浇足水分。播种15~20 d后火龙果即可出苗,在幼苗长到5 cm后,将其移栽至营养钵内,并浇透定根水。

2.1.3 扦插苗生产

种植人员宜选择1~2年生、长势良好、无病虫害且机械损伤的母株采集插条。插条长30~60 cm,直径5~8 cm,每段插条保留6~8个芽,然后使用剪刀或镰刀等工具将插条上端剪成平口,将插条下端修剪为锥形备用。插条削剪完成后,种植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催根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表1所示。插条处理完成后,将插条按30°~35°倾斜插入苗床,深度为5~6 cm,扦插行距为20 cm,株间距为10 cm。

2.1.4 苗期管理

第一,灌溉管理。一般要求播种或扦插后30 d内,保持苗床湿润即可,条件允许时可安装湿度传感器,根据苗床湿度进行自动灌溉。第二,温度管理。一般在气温低于15 ℃时,种植人员需要使用白色农膜覆盖拱棚进行保温;气温高于25 ℃时,需要撤去农膜,改用遮光率在40%~50%的遮阳网进行防晒处理。第三,施肥处理。在实生苗移栽7 d或扦插苗扦插15 d后,每隔2~3周追1次肥,肥料以0.3%大量元素水溶肥或0.2%尿素水溶液为主,以叶面肥为辅。

2.2 果园生产

2.2.1 果园选址与规划

种植人员应尽量选择在平地(坡度小于5°),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避开风口、交通便利的地块建园。通常按2 hm2划分种植小区,小区以长边南北走向的长方形为宜,小区周边铺设道路,道路宽度以4 m为宜。果园面积较小时,种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小区即可。在宁明县,种植人员多采取“联排密植+优化光源+调控营养+喷淋防病”的方案种植火龙果。具体而言,在小区长边处布设直径11 cm的水、肥、药灌溉主管道,然后每公顷布设1个直径9 cm的横向直管,每畦布设1个直径9 cm的纵向直管,并在每排管道上间隔1.5~1.8 m布设1盏植物补光灯。补光灯与80%的结果枝中部相距1.0~1.3 m即可,以满足连续阴雨天气下火龙果对光照的需求,实现对火龙果的统一管理。该设置有效解决了火龙果产量与品质难以协同提高的难题。

2.2.2 整地搭架

种植人员需要清除果园内的草木、石块等杂物,然后采用机械进行犁耙。犁耙完成后,沿东西向做畦(畦面宽1.00~1.50 m,畦沟宽0.50 m,畦高0.20~0.25 m),然后在果园内修建排水沟。种植人员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800倍液均匀喷洒种植沟对土壤进行消毒,而后将3%绿僵菌粉剂按每667 m2 4 kg的施用量与基肥混合施用。通常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 500 kg和钙镁磷肥150 kg作为基肥,然后覆盖上一层厚2 cm的土壤。

整地完成后,在果园搭建篱架式栽培架,间距为2.5 m。栽培架为“十字架”状,纵杆为边长10 cm的方形水泥柱,地上部分高1.4 m,地下土埋深度可保持纵杆稳定即可;横杆为直径1 cm的钢筋,长1.0 m,在距离水泥柱顶部0.3 m处与之连接。然后,在纵杆顶点、横杆两端分别使用3根直径0.8 cm的钢丝绳将多个栽培架相连。

2.2.3 定植

种植人员一般于每年2—10月开展定植工作,所选火龙果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水热条件,且具有高产、高抗等特点。宁明县种植人员多选择种植金都1号火龙果,通常于春季定植。定植前,开设种植沟,沟宽15 cm、深5 cm,然后按照株间距20~40 cm、行间距2.5~3.0 m进行定植,一般每667 m2定植740~1 400株。定植时,要求苗高在40~60 cm。定植完成后,浇透定根水。

2.2.4 栽后管理

2.2.4.1 水肥管理

定植后,种植人员需要注意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根系湿润,雨后注意排涝。例如,可分别在定植当天和定植后10 d,施用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15 000药液,然后用稻草覆盖其基部。从定植后15 d开始,每隔10~15 d追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每667 m2施用量为3 kg,冲水1 000 kg。

火龙果开花结果后,改变水肥管理策略,其中水分管理为晴天每天滴灌20~30 min;连阴天每3~5 d滴灌1次,滴灌时间与晴天相同,雨后注意排涝。肥料管理则按春肥、冬肥和膨果肥进行施肥(见表2),其中春肥和冬肥在距离植株根部40 cm处,开挖施肥沟进行施肥;膨果肥兑水1 500 kg后,采用滴灌方式进行施肥。

2.2.4.2 枝蔓管理

幼苗定植后,在两栽培架间使用竹竿作为支撑杆搭设生长架,生长架顶端与纵杆间的钢丝绳相连。支撑杆用于支撑火龙果主蔓(仅保留1条)并引导其向架顶生长,当主蔓生长至顶部后越过钢丝绳,然后引导其向侧方攀附生长,并使用布绳固定。当主蔓长度在30~40 cm时,对其做摘心处理,以促进侧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保留不同方位的健康侧枝3~4条,剪除其余全部弱势枝蔓。管理结果枝蔓时,按年剪除衰老枝、病残枝,并于春季剪除多余枝条和瘦弱枝。一般每667 m2种植740~900株火龙果时,每株保留有效结果枝12~13条;每667 m2种植900~1 400株火龙果时,每株保留有效结果枝6~7条。每批花现蕾7 d后,同批同枝保留花蕾1~2个。

2.2.5 产期管理与采后保鲜技术

2.2.5.1 基于“优化光源+调控营养”的产期调节

如果春季要提前产期(一般提前10~15 d),种植人员应先对火龙果进行疏枝处理,剪除病枝、弱枝,并在每条结果枝基部保留1~3个健壮新芽,其余新芽全部剪除。然后喷施促花肥(见表3),并于每年3月上旬开灯补光。通常于每天18:00开灯,补光4~6 h,直到4月中下旬。在每批次火龙果花谢后3~5 d,施用0.2%~0.3%复合肥作为壮果肥。

如果秋季要延后产期(一般可延后15~20 d),种植人员同样需要进行疏枝处理,方法与春季提前产期相同。于9月底第1、2批次疏花,每667 m2分别保留500、300个花蕾,9月第3批现花蕾则全部疏掉。然后,按与春季提前产期相同的方法施用促花肥、补光和施壮果肥,11月中旬停止补光。

2.2.5.2 火龙果保鲜技术

火龙果采收前进行水、肥、药管理(见表4),果实成熟后,于晴天果皮露水干燥后进行采摘,然后放入清水池内清洗,清洗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果皮及其鳞片。ClO2和异菌脲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延长火龙果的贮存期,因此可将清洗后的火龙果在100~150 mg/L ClO2溶液中浸泡10~15 s,转入450~500 mg/L的异菌脲溶液中浸泡1~2 min后捞出,摊开摆放,风干水分,然后即可进行包装贮藏或运输。此外,ClO2和异菌脲是樱桃、龙眼、葡萄、柚子等水果的常用保鲜剂[14-15],安全性良好。

3 红心火龙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常见病虫害

红心火龙果常见病虫害如表5所示。

3.2 防治技术

3.2.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通过利用物理因素或设备来限制病虫害传播、杀灭病原体的方法。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如下。

3.2.1.1 “3诱”技术

“3诱”技术即灯光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和食物诱杀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和食性进行集中诱杀的方法。例如,种植人员可用商品杀虫灯进行诱杀,一般杀虫灯悬挂在距离地面3.0 m处,每667 m2布设30~45盏。适用于灯光诱杀的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绿象甲等趋光性昆虫,在其发生季节,每天18:30~22:30开灯诱虫。或可用粘虫板诱杀害虫,一般将诱虫板悬挂在距离地面1.6 m处,每667 m2布设30~50张,其中黄色粘虫板可用于诱杀蚜虫等,蓝色粘虫板可用于诱杀蓟马等,每60 d更换1次诱虫板。实际生产中,种植人员也常用商品食诱剂诱杀害虫,诱杀时将其涂抹在火龙果植株茎秆上,用来诱捕果实蝇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