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5171-7花芽分化形态特征及产量形成研究

作者: 张高翔 邵妍丽 王利 任军辉 王玉林

青稞5171-7花芽分化形态特征及产量形成研究0

[摘 要] 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地对青稞5171-7品系进行栽培,按“W”取样法进行取样观察。主要对青稞新品系5171-7花芽分化情况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试验发现:该品系4~6叶时已经开始进行花芽分化,此时应进行肥水的施用,并注意排涝,保证青稞5171-7的产量。经测产,该品系顶部花芽退化较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该品系667 m2理论产量253.70~280.85 kg,属中高产品种,增产潜力大。

[关键词] 青稞5171-7;花芽分化;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1--3

0 引言

近几年,青稞的育种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培育出来的青稞新品系5171-7,具有抗倒伏、适应机械化收获、增产明显等优势[1-2]。通过对该品系的花芽分化进行研究,旨在为该品系的产量形成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青稞5171-7品系。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曲水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前茬作物为蚕豆,土壤肥力中上等,每667 m2地施羊粪2 500 kg、有机复合肥3 kg。播种期为

2021年4月13日,播种方法为人工开沟条播,行间距0.25 cm,浇拔节水和孕穗水。667 m2播种量28 kg。

1.3 取样及观察

在试验地按“W”形随机取样,每个点取样5株。幼穗分化过程观察从4月下旬开始,每隔7 d取1次样,自5月20日,每2 d取样1次。在莱卡i8显微镜下,剥取青稞小穗内外稃片,对花芽分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拍照(20×、50×)。

2 试验结果

2.1 花芽分化情况

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在5月17日之前生长点为钝圆,还未进入花芽分化阶段。5月23日后,生长点凸起,可以明显看出穗节,并且此时期株高增长明显。5月27日开始,小花凸起,可以明显观察到苞片。6月1日,小花发育,花药出现,可以观察到芒开始出现,两侧有颖片分化,进入毛状期,出现分蘖。6月7日,花药伸长。6月12日,可以观察到3枚花药。6月16日,花药完全伸出,花药顶端呈臼状,成熟。6月21日,花药成熟。6月23日,籽粒出现,进入灌浆期。6月26日,籽粒增大。6月29日,籽粒开始硬实,产量形成。此外,青稞花芽分化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6月底开始形成籽粒,这2个月主要决定着产量的高低。

2.2 有效花芽分化情况

通过对小穗的观察,可以看出对于该品系小穗,每个小穗花芽的退化数在6~12个,有效花芽分化率在71.10%~87.50%(见表4)。顶部花芽退化较多,可能和成穗期的营养条件和天气情况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2.3 产量情况

8月22日对试验区的青稞进行收获,经考种、测产,株高90.1~126.3 cm,穗长6.0~9.6 cm,单穗粒数38~54粒,667 m2理论产量253.70~280.85 kg(见表5)。

3 结论

以生长点、花药的生长情况对青稞5171-7的花芽分化进行观察,发现植株4~6叶就已经开始进行花芽分化(5月12—17日),此时就应进行肥水的施用,保证产量基础的形成。在分蘖的同时,小花分化,可以明显观察到花药伸长,进入毛状期,此时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6月10—16日),应加强肥水管理[3-5]。经观察和测产,有效花芽分化率在71.10%~87.50%,顶部花芽退化较多,可能和成穗期的营养条件和天气情况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该品系每667 m2理论产量为253.70~280.85 kg,属中高产品种,增产潜力大。

参考文献:

[1]甘雅文,唐亚伟,扎西罗布,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稞新品系13-5171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西藏农业科技,2019(增刊):47-49.

[2]马翎健,何蓓茹.小麦幼穗分化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3):272-273.

[3]时晓伟,王淑芬,王继忠,等.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5(6):4-7.

[4]扎桑,米玛仓木决.藏青690幼穗分化特点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19(2):28-30.

[5]扎桑,朱丽娟,卓嘎.几种青稞新品种叶片出生与穗分化关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4):1932-193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