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和4项省级地方标准的故事

作者: 宋先锋 翟媛媛

李胜利和4项省级地方标准的故事0

听说有一项神奇的技术能使农业生产快速增产增效。2021年,该技术在河南省示范推广超过0.67万hm2,总产值达5.5亿元。什么样的技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效?答案是《小麦套种小辣椒栽培技术规程》。这是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在2021年交出的科技服务靓丽答卷。

据了解,河南省是小辣椒栽培大省,全省麦套小辣椒播种面积超15.33万hm2,但存在品种更新慢、幼苗质量差、用工多、标准化栽培程度低等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的李胜利联合河南省药检站郭艳春研究员、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慎璞教授和南阳农科院李金玲研究员等专家,在临颍县经过2 a研发,逐步解决了麦套小辣椒栽培模式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小麦套种小辣椒栽培技术规程》。通过标准的实施,667 m2产量增加15%,由于质量提升,价格提高1.2元/kg左右,667 m2减少化肥农药投入60元,综合平均667 m2节本增效达950元。2021年,该技术在临颍、邓州、扶沟和内黄等县(市)示范推广超过0.67万hm2,总产值达5.5亿元,其中节本增效达

9 500万元。

《大葱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是李胜利教授团队制定的另一项省级地方标准。李胜利教授团队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与南阳市大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和科技特派员杨爱军联合,围绕大葱育苗中存在的种子丸粒化、幼苗肥水管理、植株控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创新集成。在此项标准的指导下,新野绿健育苗基地的大葱育苗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效支撑了大葱全程机械化移栽技术的推广。2021年,新野县推广大葱工厂育苗技术近0.13万hm2,产值超过3亿元。

《番茄夏季高山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和《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技术规程》是李胜利教授主持完成修订的另外2项省级地方标准。《番茄夏季高山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直接支撑起了河南省第1个高山育苗企业——三门峡思瑞达种苗,每年夏季培育番茄幼苗超过1 500万株,能耗比传统育苗降低20%以上,壮苗率提高30%以上,培育的幼苗满足了超400 hm2秋延后番茄基地的用苗需求。越冬一大茬黄瓜是日光温室主要的栽培茬口,产量高、效益好。《日光温室黄瓜越冬一大茬栽培技术规程》在扶沟县和内黄县等黄瓜主要产区推广超过666.67 hm2,每年产值超过5亿元,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效益。设施蔬菜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支持下,李胜利共参与或主持制定了4项省级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为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贡献了巨大的科技力量。

(记者:宋先锋 翟媛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