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 赵富子

[摘 要] 花椒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其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这极大地促进了花椒产业的发展。花椒种植过程中,其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均会影响花椒产量和质量。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障花椒产量和质量,做好花椒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为例,首先概述清水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其次分析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最后探讨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清水县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花椒产业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清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加大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使其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当前清水县花椒种植过程中,仍存在着种植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对花椒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成为一项关键工作。

1 清水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总面积2 012 km2,下辖15个镇、3个乡,总人口33.2万人。清水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 ℃,年降水量583 mm,日照时间2 012 h,无霜期173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非常适宜花椒种植。

近年来,清水县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以花椒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构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花椒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该县花椒产业发展壮大,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清水县花椒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清水县花椒粒大饱满、麻味醇厚、香味浓郁,市场受欢迎度高。当前,清水县花椒已成为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在清水县花椒种植过程时,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不重视整地、选种不合理、种植密度不当、田间管理不到位及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等,这对清水县花椒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址建园

种植花椒前,认真做好选址工作是决定花椒成活率的基础条件。农户要充分意识到选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优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位置,保证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要保证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具备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富含有机质;要远离交通要道和污染区,避免降低花椒质量。此外,花椒种植优选pH值在6.5~8.0的地块,为花椒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2.2 土壤管理

科学选址后,要做好土壤管理工作。虽然花椒耐贫瘠,对于土壤并没有过高要求,但是为保证花椒产量和质量,仍要重视土壤管理。农户应深翻土壤25~30 cm,让土壤接受暴晒,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有效降低后期病虫害发病率,同时提升地块的蓄水保墒能力。整地时,应清理干净田间杂物。同时,要施加充足的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一般情况下,每667 m2可施加1 000~3 000 kg腐熟发酵有机肥和20 kg氮肥、10 kg磷肥、10 kg钾肥。施加充足的底肥,可为后期花椒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2]。

2.3 种子管理

选种亦是花椒种植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农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选种,优选具备优质、高产特性和较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花椒品种。科学选种后,应将种子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免花椒种子发霉,然后将花椒种子的表皮搓掉,以提高发芽率。要将劣质、残缺、病虫害种等剔除掉,提升种苗的成活率。此外,清洗种子时,可使用有洗衣粉的温水,将表皮油脂去除,然后再使用甲基托布津浸种,提升花椒的成活率。

2.4 育苗管理

大多选择春季3月开始育苗,将准备好的花椒种子用适量草木灰拌种后再下种,下种后14 d即可出苗。如选择秋季播种,则无须脱脂。下种后,可利用拖拉机浅耕覆盖花椒种,覆土深度控制在1.2 cm左右,然后将地整平即可。出苗后,如天气干旱则需要及时浇水,避免对幼苗生长造成影响。育苗满1 a后,即可进行移栽处理。

2.5 移栽管理

花椒最好选择在3月移栽,亦可在秋季落叶后移栽。移栽时应优选一年生苗植株,将植株剪短至40 cm左右再移栽,移栽时应尽可能选择带土移栽法,提升移栽苗的成活率。将植株放入定植穴后,需盖土夯实并浇灌充足的定根水,然后覆土保墒。定植时,应控制好行距和株距,以5 m×5 m、5 m×6 m为宜,栽植穴直径控制在0.6 m,深度控制在0.8 m,每667 m2定植25~35棵即可[3]。

2.6 整形修剪

针对幼龄期花椒树,在其长至40 cm后修剪定干,次年萌芽前将树干基部侧枝修剪掉,保留5个枝短截,同时要将病弱枝和徒长枝修剪掉,营造良好树形。针对结果树,在整形修剪时应重点培养结果枝,通过应用短截、重截、缓放及回缩等各项修剪技术,将杂乱枝、弱小枝等修剪掉,实现对结果枝组的培养,同时使树冠具备更高的通风率和透光率,为植株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针对衰老枝,应及时做好修剪工作,重点将病虫害枝、枯枝、干枝、交叉枝及重叠枝等修剪掉,有助于增强树势。此外,农户应做好压条工作,选择合适方向压条,有助于增强树势,提升光合速率,加快花芽分化,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7 田间管理

在花椒移栽定植后3 a,逐渐开始挂果,7 a后进入盛果期,此时花椒树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及时进行追肥。一般情况下,冬季每棵花椒树追施有机肥50 kg、复合肥5 kg即可,春季每棵花椒树追施尿素2 kg、过磷酸钙5 kg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追肥时应控制好距离,距花椒树1.5 m为宜。此外,要做好浇水工作。要结合降雨情况适时浇水,降雨充沛可不浇水,降雨不足则及时灌溉,控制好灌水量,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杂草会和花椒树争夺水分和养分,影响花椒产量和质量,因此要及时除草。除草应在花椒树进入休眠期后进行,不仅能够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而且能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需要注意的是,除草时应做到浅锄,不宜太深,避免对花椒树根系造成损伤。

2.8 适时采收

花椒成熟后,农户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早或过晚均会对花椒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采摘时间过晚时,易出现果皮分裂的现象,影响采摘效率,同时会对次年果实生长造成影响。以清水县为例,以入伏3 d后为最佳采收时间,此时可发现花椒果实呈紫红色。当果皮上疣状体凸起明显且光泽、发亮,香味与麻味充足时,要在晴朗天气进行采摘作业。采摘后的花椒需放置在干燥通风且阴凉的地方,避免让花椒淋雨或者被暴晒,避免对花椒品质造成影响[4]。

3 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锈病

锈病会对叶片、叶柄等造成危害,影响花椒产量和质量。防治锈病,一方面可采用农业防治法,如科学选种,合理选地整地,控制好栽植密度,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重视整形修剪作业,保证田地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病率。另一方面可采用药剂防治法,如叶面喷施15%粉锈宁1 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 000倍液,或者可以在采摘果实后喷施波尔多溶液,能够实现对花椒锈病的有效防治。

3.2 炭疽病

炭疽病会对叶片、果实等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果实脱落,严重影响产量。防治炭疽病时,要重视田间管理,及时修剪整形,剔除病虫害枝,保证田间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降低炭疽病发病率。冬季做好花椒园的清洁工作,同时喷施3°Bé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和中期,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亦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3.3 黑腐病

黑腐病以危害花椒的叶片为主,会导致叶片逐渐干枯脱落。防治黑腐病时,一方面可进行农业防治,如及时清理花椒园的枯枝败叶,及时灌水、施肥、除草,以增强树势。另一方面可进行药剂防治,如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每隔14 d喷药1次,连续喷药2次即可[5]。

3.4 落叶病

落叶病主要危害花椒叶片、叶柄及嫩梢等多个部位,会导致花椒树陆续脱叶,影响产量。防治落叶病时,要做好移栽前的检疫工作,选择无病苗木栽植。药剂防治时,优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3.5 流胶病

流胶病会导致枝条枯死、树皮腐烂,降低花椒树产量。流胶病多发于树势较弱和管理粗放的花椒园,高温高湿环境下,其发病率高达90%,严重威胁清水县花椒产业发展。防治流胶病时,要认真做好栽培管理工作,控制好栽培密度,避免对田间光照和通风造成影响,及时整形修剪,剔除病虫害枝,及时灌水、施肥、除草,提升花椒树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及时喷药,做到早防重治,尤其是一些虫害较为严重的花椒园,应及时落实杀虫工作。如发现有病斑,应及时将其刮掉,并涂抹溃腐灵原液,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针对已经患病的花椒树,可以使用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 000倍液+沃丰素600倍液灌根防治,修复受损部位细胞,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花椒树进行整形修剪后,应喷施溃腐灵300倍液,加快伤口愈合,避免病菌的入侵。采摘果实后,可喷施溃腐灵300倍液+沃丰素600倍+有机硅,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加快伤口的修复愈合。此外,冬季要及时清理花椒园中的病虫害枝,并对树干进行涂白处理,避免冻害影响。

3.6 介壳虫

介壳虫主要包括草履蚧、桑盾蚧、梨圆盾蚧等。介壳虫体积小,主要危害枝叶,严重时会导致花椒树死亡。防治介壳虫时,应重视清园,一旦发现有枯死枝和病虫枝,应及时烧毁处理。介壳虫卵期,可人工摘除卵囊,并喷施水胺硫磷1 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嘉美脑白金1 000倍液;若虫期和成虫期,喷施吡虫啉300倍液+毒死蜱300倍液+辛菌胺300倍液,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7 蚜虫

蚜虫会吸取植物嫩叶背面和嫩茎汁液,进而对花椒树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防治花椒蚜虫时,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防治蚜虫,如蜘蛛等,同时要做好对蜘蛛等益虫的保护工作,实现对蚜虫的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时,可喷施吡虫啉1 000倍液、毒死蜱1 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500倍液,均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3.8 金龟子

金龟子为杂食性害虫,通过破坏花椒植株根系,造成苗木缺株断垄。成虫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后期果实产量和质量。防治金龟子时,可使用5%辛硫磷25 kg兑水2 500 kg,拌炉渣25 000 kg,处理土壤后再育苗,可有效防控金龟子。针对金龟子成虫,可喷施10%吡虫啉1 000倍液,效果显著。也可采用物理防治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傍晚开灯,白天关灯,可以有效诱杀金龟子。此外,成虫数量较多时,喷施毒死蜱1 000倍液,可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3.9 天牛

天牛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严重时会导致花椒树枯萎、死亡。防治天牛时,要重视对虫源的清理,收集枯死的植株并烧毁处理。可人工捕杀成虫,减少天牛数量,降低危害。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牛的天敌——川硬皮肿腿蜂,每棵花椒树释放5头川硬皮肿腿蜂,可实现对天牛的有效防治。在成虫期,可使用药剂防治,如40%氧化乐果1 200倍液、2.5%敌杀死1 500倍液、80%敌敌畏1 000倍液,均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3.10 花椒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防治花椒病虫害时,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应用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及化学防治技术。目前,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优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化学药剂,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方法和剂量,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避免造成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的问题,进而更好地保障花椒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信国彦.花椒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8(11):16-17.

[2]杨世武,杨丽芬.花椒的优质高产栽培[J].云南农业,2016(12):14.

[3]刁容.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9(3):16-17.

[4]陈庆华.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221.

[5]简丽琴.分析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花卉,2018(10):237-2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