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建议
作者: 万玉霞
[摘 要] 为提高玉米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户需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土地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加强管理。同时,各地农业部门需制定和完善丰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玉米品种的认识与研究、因地制宜制订推广计划、推广绿色管理技术等,为农户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
[关键词] 玉米;丰产;栽培要点;推广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1 康县丰产玉米栽培及推广现状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的高产玉米示范点建于山地,土质为黄褐色沙壤,肥力一般,前茬作物为大豆[1]。土地翻耕在每年春季土壤解冻前进行。受地形限制,采用牛套前木犁人工翻耕和耙耱。自2018年,康县农牧局集中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玉米也开始成为康县特色种植业项目之一,种植玉米0.44万hm2,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为康县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康县玉米产量连续多年减少。为此,康县农牧局积极推广玉米丰产栽培技术,以提升玉米产量和玉米种植效益。
2016年,康县农业局在陇南市农技总站、县种子管理站及农技中心等联合下,在康县长坝镇大山村、田坝村等多个村创建了“百亩玉米高产示范点”,并就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组织农户培训,推广相关技术。各示范点以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实施生产管理,由企业提供高产玉米种子和配套栽培技术,并向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县农技中心提供丰产玉米生产技术指导。康县的高产玉米供试种由不同企业或农科院研究所提供。2016年,高产玉米示范点共完成100多人的培训,为康县丰产玉米的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应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玉米品种。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康县应重视玉米品种与当地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根据当地的气温、降雨、光照、地貌类型、土壤特征、生产方式及种植面积等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康县主栽玉米品种有先玉335、正大12号、金凯5号、豫玉22号及陇单8号等,这些品种抗逆性好、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能为当地农民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选择玉米种子时,要求其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种子播种前需要采用高效低毒的种衣剂或药剂拌种,以预防灰飞虱、蚜虫、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蝼蛄、粗缩病、玉米丝黑穗病等病虫害。常用的拌种药剂有戊唑醇、福美双、粉锈宁、毒死蜱和辛硫磷等[2]。
2.2 土地准备
玉米虽然对自然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营养全面丰富及酸碱度适宜的土壤更有利于玉米丰产提质。规则平整、集中连片的土地更利于后期管理和实施标准化的作业及精细化的管理。因此,在土地准备方面应尽可能选择满足以上要求的地块。可通过组织示范田试验检测土壤养分、水分含量及需肥量。在土壤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环境。在满足土壤环境基本要求的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平整性好、连块、规则的地块种植玉米。
2.3 适时科学播种
适时播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具体播种时间要根据康县的气温、降雨等情况而定,要选择在墒情好的时期播种。不同的玉米品种生育期不同,播种时间也存在差异。种植户要关注玉米品种适宜的播种气温、积温等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康县丰产玉米春季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夏季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5—15日。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约75%。玉米的种植密度需根据品种酌情增减。一般农用机械每667 m2播种量为2~3 kg;紧凑型玉米每667 m2留苗4 500~5 000株;紧凑大穗型品种每667 m2留苗3 500~4 000株。播种深度一般为3~5 cm。等行距种植的行距为50~65 cm;大小行种植的,大行距为80~90 cm、小行30~40 cm。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免耕直播机进行机械化播种作业[3]。
2.4 精准化、标准化的田间管理
玉米丰产栽培的关键在于精准化把握玉米生长发育及需肥规律,根据玉米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及发育规律实施精准化的田间管理。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要以根系的生长为中心,促进茎、叶等器官的营养分化,以使玉米良好的生长发育。为确保玉米能够获得更多的光合产物贮藏能量,建议推广现代化、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标准化、精量化的田间管理技术,促进玉米根粗苗壮,为穗期及粒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确保玉米实现高产提质的目标。玉米生育期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水、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
2.4.1 水分管理。丰产玉米的水分管理需根据播种期土壤墒情及降雨量而定。一般遵循播后灌溉及连续降雨、降雨量较大时排灌的原则。灌溉以沟灌为主。
2.4.2 施肥。丰产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一般每产出100.00 kg籽粒,玉米需从土壤中获取2.75 kg氮素、1.00 kg五氧化二磷、2.15 kg氧化钾。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3∶1∶2。详细的施肥方法可参考表1。玉米施肥一般沿苗一侧开沟施肥,深度为15~20 cm。玉米追肥包括苗期肥、穗期肥、花粒期肥。其中苗期高产田追施氮肥占30%;穗期肥叶龄指数为55%~60%时高产田追施氮肥占50%;花粒期高产田追施氮肥占20%。
2.4.3 除草。以人工中耕为主,辅助化学农药的方式防治杂草。使用化学农药除草时应控制好各种除草剂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及喷雾方式,预防乱用药或过量用药。毒性较大的除草剂,如百草枯,应采用定向喷雾的方式。除草方法参考如下:①播种后每667 m2用40%乙·阿合剂200 mL,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做封闭式喷雾处理。②玉米3~5叶时每667 m2可用4%玉农乐悬浮剂100 mL兑水50 L喷雾。③玉米7~8叶时每667 m2可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兑水50 L定向喷雾。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化学药剂喷雾除草时,建议采用机械化喷雾,提高喷雾除草的精量化水平。
2.4.4 病虫害防治。一般建议优先选择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辅助化学防治方法。即坚持从选种到整个生育期管理,以壮根壮苗、提高病虫害抵抗力为主,采用精细整地选择综合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等防治方法。化学防治上,针对玉米瘤黑粉病可采用戊唑醇或三唑酮高效低毒剂做种子包衣。针对玉米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等,可在发病初期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玉米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连续喷药两次,中间间隔10 d左右。对于玉米螟,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9~10叶展开时,用1.5%辛硫磷颗粒与细砂按照1∶5的比例混合后撒入心叶,每株1.5~2.0 g。对于玉米黏虫、蓟马、地老虎等害虫的成虫,可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进行诱杀,来降低虫口密度,或在其幼虫期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建议采用机械作业喷药,交替使用不同种类药剂,以提升病虫害化学防治的精准化程度,提升防控效果[4]。
2.5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玉米丰产的又一关键因素,其目标是获取丰产玉米栽培的最高经济效益。一般在每年8—10月,籽粒变黄、变硬,玉米果穗苞叶干枯时,玉米完熟,此时即可收获。采收时应注意适时晚收,充分发挥后熟作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玉米品质。另外,要脱壳晾晒,果穗收获后,要及时去除苞叶,堆放在朝阳的地方晾晒,并经常翻动。
3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3.1 推广效率低下
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康县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新成果的过程中,前期由于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创建不完善,导致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认识不足,在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实践过程中问题百出,具体表现为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效率低、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水平低等。
3.2 对优良品种认识不足
在康县丰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前期,存在因对良种认识不足,导致选种上忽视了良种与当地种植条件的适应性的问题。虽然前期也选择了综合抗逆性效果较好的品种,但玉米丰产效果不佳。
3.3 栽培技术推广与实际栽培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
康县前期玉米种植存在相关技术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引进综合抗逆性较好的玉米品种栽培时,忽视了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外部因素与选择品种生物学特性的适应性,导致示范田初期作物丰产效果不佳。
4 优化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方法
4.1 制定和完善丰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康县农业农村局应制订和完善丰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根据玉米丰产目标制订技术推广流程和管理制度,以指导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更加规范地开展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康县各级、各站点应根据玉米生产目标及技术推广任务,制订与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相适应的分类分级责任制、奖惩制,激发技术推广人员在技术推广及服务指导方面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4.2 加强对玉米品种的认识和研究
康县在引进玉米栽培新品种、新技术及新成果时,要加强对玉米品种的认识,并针对高产玉米品种生物性状进行适应性种植分析。必要时,对玉米种植地做测评,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要配套推广其他有助于玉米推广品种实现丰产目标的技术,提升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5]。
4.3 做好栽培地实地调查,因地制宜制订推广计划
康县各农业部门相关站点在组织玉米种植前,应对土壤环境、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及劳动力等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因地制宜地制订玉米丰产栽培计划,以保证玉米计划种植产量目标的实现。
现阶段,康县农业农村局应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提高玉米栽培的标准化程度,加强对水、肥、农药的精量化控制,根据玉米栽培的产量目标及产量性状实施针对性的田间管理,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4.4 推广玉米栽培的绿色化管理技术
现阶段,康县农业农村局应鼓励农民在玉米栽培全程中应用绿色管理技术。在病虫害、杂草防治过程中,应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多种手段综合防治的方法。技术人员要指导康县农民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应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安全的有机化学农药。
5 结语
在康县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进程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丰产玉米栽培推广计划及推广体系,开展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当地相关部门应引导技术人员下乡,或在各乡镇建立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指导中心,做好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调查及技术指导,并针对各阶段玉米栽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调整推广计划,完善丰产玉米推广体系,高质量地完成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艳华.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8):112-113.
[2]薄燕.黄河三角洲区域夏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98-199.
[3]李振英.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71-172.
[4]李金松.高山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8):160.
[5]张大兵.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其推广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