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常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作者: 王岩
[摘 要] 杨树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树种之一。杨树凭借成活率高、耐寒耐旱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防护林、景观林和城市绿化中,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杨树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类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杨树常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对杨树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对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杨树锈病、杨树灰斑病等病害及杨大透翅蛾、天牛等虫害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林农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其用途和功能广泛,不仅可以为种植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改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杨树造林成效。因此,为降低病虫害对杨树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应不断深入研究杨树常见病虫害,并根据实际生长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各类病虫害的危害,探寻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杨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 杨树病害类型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杨树易发的病害主要包括烂皮病、灰斑病、溃疡病和锈病等,都会对杨树的健康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明确各类病害的危害特征和发病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消除病害,促进杨树更好生长。
1.1 病害类型
1.1.1 烂皮病。该病害又称腐烂病,一旦杨树感染该病,会对杨树枝干产生较大危害,主要是导致树皮腐烂,但也会出现枯枝等症状。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见图1);一旦病株长势衰弱或空气湿度大,病部组织迅速坏死,使得杨树皮层腐烂,流出褐色液体,病斑干缩下凹。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边缘呈明显的黑褐色,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见图2),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素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1]。
1.1.2 灰斑病。这种病害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多发于高温高湿条件下,5月为发病初期,7—8月进入高发期。灰斑病病原有杨灰星叶点霉和杨棒盘孢。这种病害主要危害杨树的叶片、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发展成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病斑持续扩大,最后中心呈灰白色,边缘呈灰黑色(见图3)。发病后期,特别是湿度较高时,自叶尖和叶缘出现大块死斑,病斑上出现黑绿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堆(见图4),之后形成大面积黑斑[2]。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色梭形斑,其后变黑萎缩下垂。杨树苗顶梢受侵染后,易出现多头梢。
1.1.3 溃疡病。溃疡病是杨树种植后常见的一种病害,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为发病高峰期,7—8月病势减轻,9月后又有发展,之后逐渐停止。该病对杨树的危害相对较大,尤其对枝干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当前,杨树溃疡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如此,溃疡病的感染范围相对较广,除了感染苗木外,还会对幼龄树、大树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从发病角度来看,苗木和幼树的发病率相对更高。在杨树溃疡病发生初期,病变部位会形成椭圆形的瘤,直径在1 cm左右。随着病斑部位的不断扩大,瘤的外形随之发生变化,从椭圆形逐渐发展成为梭形和圆柱形大瘤,肿瘤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颜色向灰褐色转变,并逐渐布满整个树干。此时树皮变得非常粗糙,出现开裂现象。在夏季,病变部位会从裂缝处流出棕褐色黏液,且具有相对强烈的刺激性气味[3]。不仅如此,病瘤韧皮部位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病部质地松软,用手压水渍状病斑充满棕红色液体,病部后期下陷逐渐转变为灰色,之后发展成红色。病斑扩散后期则会出现严重且明显的腐烂现象,此时会影响杨树健康生长,若不及时防治此病害,会导致杨树枯死。
1.1.4 锈病。该病害又名黄粉病,多发于新建幼林地或一些苗圃地,主要危害叶片,同时危害杨树的嫩梢、叶梗与芽。在杨树展叶期,杨树叶片及树体上出现一些黄色的小粉堆,即该病菌的夏孢子堆。一般植株下部叶先感病,逐步向上蔓延。严重时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柄部隆起。特别是种植密度较大、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受害叶片上有时形成大型枯斑,病叶提前脱落甚至枯死。嫩梢受害后,其上产生溃疡斑,严重影响杨树的健康生长。
1.2 防治措施
针对杨树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相关人员应根据具体的病害类型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提高杨树的综合抗逆性,消除病害引发的危害,为杨树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2.1 烂皮病防治措施。一是要培育健壮苗木。栽植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和耐瘠薄的优质壮苗进行栽培,这是预防烂皮病发生的关键。二是采取科学造林技术。烂皮病的发生与树皮含水量有直接关系。因此,造林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起苗后及时栽种,并浇足底水,有效缩短返苗期,增强苗木的抗性,降低烂皮病的发生率。三是加强营林抚育管理。栽植后加强松土锄草,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干旱少雨地区要及时进行灌溉;防治蛀干害虫,合理整枝并不留残桩;初冬树干要涂白,以防日灼伤害和人畜损伤;成林后要改善林分卫生状态。杨树烂皮病菌有喜酸和病斑变酸的特点,发现病斑可用10%碳酸钠涂抹,改变病菌生长环境,抑制病菌繁殖。冬季和早春在常发生病害的部位涂抹40%福美砷100倍液或喷洒50%退菌特1 000倍液[3]。另外,针对烂皮病发生十分严重的杨树,应考虑清除,避免病菌扩散对其他杨树产生危害[4]。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杨树烂皮病扩大化,继而有利于杨树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1.2.2 灰斑病防治措施。首先,在管理上,应科学确定杨树的种植密度,给杨树健康生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并及时清除生长不良的苗木,补充健壮的苗木。同时,对大树下的萌芽要及时清除[5]。其次,药剂防治可选用50%速克灵1 000倍液,有效消灭菌源,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2.3 溃疡病防治措施。在杨树溃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喷涂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等,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1.2.4 锈病防治措施。发现病芽后,根据病芽颜色及形状的特殊性进行判断,及时摘除病变部位,并放入垃圾袋中集中处理,以避免夏孢子扬散带来更大的危害,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病害。发病期间,可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或 50%代森胺100倍液进行防治。
2 杨树虫害种类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虫害种类
常见的杨树虫害有杨大透翅蛾、天牛2类,一旦发生,对杨树的危害程度虽不尽相同,但都不利于杨树健康生长。
2.1.1 杨大透翅蛾。此虫害往往危害杨树基部,也会对树干中部产生一定危害。虫害扩大后,直接危害根部、树干,形成大量蛀孔,严重时出现杨树基部翘裂现象,使得杨树树干逐步中空,最终导致杨树枯死,在大风条件下也会从基部折断。
2.1.2 天牛。此病害常见类型有2类,分别是光肩星天牛和青杨天牛。前者主要危害成年杨树,通过幼虫来逐步蚕食树干,最终导致杨树的受害部位形成大量小孔,随后从小孔部位流出大量树液,并伴有大量木屑出现在树底部位。尤其在每年的6—8月,害虫会啃食杨树的枝叶,引发杨树枯枝、枯叶,最终影响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后者则主要对2 ~ 3年生幼苗造成危害,危害部位往往会出现纺锤形瘿瘤,并会使树梢出现干枯现象,遇大风天气易折断树梢,也可能引发树冠畸形发展,对杨树成材产生较大影响。
2.2 防治措施
根据虫害的具体成因制订合理的措施,才能确保杨树虫害得到有效防治。
2.2.1 杨大透翅蛾防治措施。在杨大透翅蛾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人工手段捕捉杨大透翅蛾,并且捕捉时间以害虫羽化阶段为宜,原因是杨大透翅蛾在羽化阶段往往是在树干上爬行或者静止停驻在树干上,便于集中捕杀。同时,春季,相关人员应对杨树进行合理修剪,将虫疤铲除后,杀死露出的幼虫,并彻底清除虫疤部位的翘皮及老皮,并对清除的树枝、树皮进行集中销毁。通过这种方式,彻底消杀幼虫,避免影响杨树健康生长。
防治杨大透翅蛾时,除了要做好常规的管理工作外,还要注重化学防治方法的使用。在成虫羽化阶段,要采用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在幼虫阶段,发现害虫在树干上排出新鲜粪便,要及时使用药剂涂抹树干,旨在灭杀这些害虫,为杨树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在幼虫孵化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按照7 d喷洒1次的频率,连续2 ~ 3次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50%甲胺磷1 500倍液,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2.2 天牛防治措施。防治天牛时,要区分天牛种类,进行针对性防治。针对成年杨树进行光肩星天牛防治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采取钻孔方式,向杨树内部注入80%敌敌畏乳油2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倍液,并封堵钻孔。钻孔位置往往选择距树木基部30 cm的位置。防治青杨天牛时,可以选择50%杀螟松乳油150~3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对树干天牛少、枝干天牛密度大的虫源树,可在1.5 m处截干,及时用水浸泡带虫枝,如果主干有虫,可用环保药棍插入新排屑孔中熏杀天牛幼虫。用长50 cm、直径25 cm左右的心腐木(带皮的最好)捆挂在离地3~4 m高的树干或主枝南面上,招引啄木鸟来啄洞、建巢、食虫、护林,每20.00~26.67 hm2林地内设置巢木1组,每组4 ~ 5根。
3 结语
目前,杨树作为广泛使用的树种之一,已经实现大面积种植,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问题严重,不利于杨树健康生长。因此,在杨树种植期间,应加强杨树病虫害的研究,落实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杨树健康生长,从而更好地发展林业,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玉,耿宗琴,杜萍.沂水县杨树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18):117.
[2]张贵学.沈阳地区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91.
[3]杨志梅.河北西北地区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8(6):54.
[4]赵雅琴.陕西兴平地区杨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9):104-105.
[5]常晓伟.浅谈杨树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