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策略

作者: 司顺军

[摘 要]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不仅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而且可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目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类型主要有微灌技术、喷灌渠道防渗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等。为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应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加大专业人才引入力度,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

[关键词]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农业灌溉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断被优化,使水资源有效利用率逐渐提升,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农业效益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传统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 灌溉方式不合理

首先,许多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灌溉方式不合理,如挖掘饮用水源或是借助大坝、沟渠从水库、河流等进行引水灌溉。这种灌溉方式表现出了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对水利设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做好深入研究等工作,极易在后期出现水源供给不足、灌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甚至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传统灌溉技术会受到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灌溉方式科学性不足,使得水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发挥,难以满足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1]。

1.2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我国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存在科学性不足、完善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未达到预期。首先,开展农田灌溉工程建设时,部分工作人员未及时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对农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了解不够。例如,南方部分地区农田呈现分散度高、形状结构差异较大的特点,如果未到现场进行实际调研,将影响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开展农田灌溉工程建设时,虽然工作人员针对当地农田的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调查,获取了相关数据与信息,但未合理应用所得数据与信息,这不仅会降低工程施工质量,而且会影响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类型

2.1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的应用涉及灌水器、水泵、过滤器等设备设施,目前主要适用于大棚生产。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能达到预期节水要求。微灌技术包括滴灌、脉冲等灌溉技术,能满足不同农作物的灌溉要求,避免受地理条件差异影响。使用微灌技术时,需要掌握当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区域范围内做好管道布设工作,确保灌水器安装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灌溉阶段,可适当施加植物所需肥料等,使其借助水流进入农田土壤。使用微灌技术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节约施肥时间的基础上保障种植工作高效开展[2]。

2.2 喷灌渠道防渗技术

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为了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喷灌渠道防渗技术应用的合理性,需严格要求渠道建设质量。渠道建设材料以石块、防渗材料等为主,建设后经抹平处理可达到预期防渗效果,减少水资源在运输阶段出现的下渗等问题,及时将水资源运输至农田。使用喷灌渠道防渗技术时,需要掌握农田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渠道长度、横截面等,在合理范围内减小渠道水断面,避免水资源过多接触空气,进而减少水分蒸发。使用喷灌渠道防渗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下渗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水资源损失的有效补充,保障水资源灌溉的充足性,提升灌溉效果。

2.3 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作为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虽然与喷灌技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具体应用中主要借助机械达到灌溉目的。从优势上来讲,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时不需要在农田中打造专属渠道或者铺设管道,只需简单组装装备,具有操作便捷、实用性较强、灌溉灵活性较强、成本支出较少及移动效果较好等特点,适用于大面积农田喷灌。现如今,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时还可以进行施肥等作业,灌溉效果优于微灌技术,应用范围较大[3]。

2.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使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时,应确保灌溉管道铺设的合理性,将灌溉管道铺设在土壤下方,同时需要专属压水设备打造适宜的低压环境,确保水源能进入灌溉区域,达到预期灌溉效果。使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时,依靠低压作用能及时将水源运输到要求位置,可达到直接灌溉的效果。另外,因使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时需要提前做好管道预埋工作,所以能保障水源不会直接接触空气,进而避免出现水分蒸发等问题,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2.5 喷灌技术

目前,喷灌技术属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大、灌溉效果理想的技术之一,在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成效方面作用显著,能满足节约水资源的要求。使用喷灌技术时,需要水泵、动力装置等对水体进行加压处理,将水位提升到预期位置,以确保水体能进入装置,再通过细密喷头进行灌溉。在灌溉过程中,水体经由细密喷头按照丝状、线状等散落到地面,完成灌溉任务。应用喷灌技术,不仅可以对灌溉水的渗透量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有效灌溉,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预期节水目标。

3 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措施

3.1 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需要主动将循环经济观念引入农业系统,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农业发展中,应始终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选择最为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作物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分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农作物种类不同,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也不同,所以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采取最为适合的方法调控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例如,部分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势平坦,主要采取连片种植方式,若作物品种统一,则可以使用轻小型喷灌机。在部分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则可以采取膜下滴灌技术等。通过深入分析当地水资源条件,在掌握影响因素的同时采取最为适合的增效型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在水资源运输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所以需要从输送环节出发,制订合理的措施,保障有效节约水资源。在工程建设中,输水管道是农田灌溉中比较重要的输水载体,保障输水管道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但在输送阶段,因阳光照射使得周边区域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出现水资源渗漏、蒸发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渗措施,并选择防渗效果较佳的新型材料。另外,使用水泵向高处送水时需要做好过水管道布设工作,选择最为适宜的位置,保障其作用充分发挥。例如,夹砂玻璃钢管具有材料强度较高、整体密封程度高、质量较轻、内部光滑等特点,加之其防腐性较强,在安装阶段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在过水管道设置方面推广使用夹砂玻璃钢管,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支出,而且可以减少在输水过程中出现水量损失等问题,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输水速度,实现合理用水[4]。

3.2 保障管理规范性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时,应提高对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视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时做好责任划分等工作,确保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严格、规范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工程高效运转,才能保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第一,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掌握当地具体情况,针对现有条件,在创新工作思想与模式的基础上转变工作态度,明确农业生产模式与特点。由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做好系统化分析工作,制订专属管理方案,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保障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第二,开展节水灌溉设计、管理等工作时,应保障工作的可操作性。第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及时掌握目前比较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针对不同技术的特点、要点等进行分析,并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生产结构,在做好农田水利灌溉用水量调节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控制力度,保障管道等布局的合理性。如果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势必会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节水灌溉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组织管理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做好调查与分析等工作,选择最为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确保人们能清楚认识到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进而主动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扩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

3.3 加大专业人才引入力度

人才资源不足一直是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城乡分布不均衡,政策优势不明显,最终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果。人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需要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入手,确保人才作用的全面发挥。第二,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另外,鼓励相关技术人员加大灌溉技术研发力度,助力乡村农业发展。第三,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采用柔性引进方法,通过积极开展专项项目研讨等,确保人才引进方式的合理性。第四,做好人才储备库建设工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定期更新储备目录,实现精准储备目标。第五,发挥人文关怀作用,掌握人才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5]。

3.4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首先,为保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工作人员深入基层,针对当地农业灌溉的具体要求、土地条件与特点等,选择最为适合的技术手段,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灌溉技术得到合理应用。相关部门要提高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农田,及时向种植户介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其掌握技术要点与操作技巧。其次,可以借助新闻媒体与自媒体等,及时向种植户宣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确保种植户能清楚认识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与应用意义,在增强种植户节水意识的同时,使其能主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再次,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专业维护人员进入农田,分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找出其中隐藏的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解决,确保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运行的稳定性,提升农田灌溉效果。最后,优化灌溉量与时间。种植户应掌握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的特点与需求,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好灌溉时间,保障灌溉的合理性。此外,需掌握水资源实际损失情况,如农田灌溉阶段的下渗量、蒸发量等,据此确定最为适合的灌溉时间,保障灌溉方法的合理性,确定好农作物灌溉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 结语

在农田水利灌溉中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实际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灌溉技术,制订合理的灌溉方案,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建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4):157-158.

[2]吕晓丛,赵金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24):58.

[3]范立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7(22):229-234.

[4]许王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6(1):122.

[5]高万彪.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机,2021(4):47-4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