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志远[摘 要]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滴灌技术,可以实现对作物的局部灌溉,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加强对该项技术的合理应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基于此,在了解滴灌技术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对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助力我国农业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 滴灌技术;防线;管道安装
[中图分类号] S27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采用滴灌技术能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节约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滴灌技术作用,应充分了解其应用优势,严格控制其应用过程,保障灌溉作业有序进行。
1 滴灌技术概述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采用滴灌技术可使作物根部周围的土壤含水量适宜,并可节约大量水资源。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滴灌技术有地下固定型滴灌技术、地表固定型滴灌技术及间歇滴灌技术。其中,地下固定型滴灌技术对地表作物的干扰非常小,主要是因为相应设备埋在地下,但与此同时,对其设备的检修处理难度较大,主要应用于果园作物的栽培管理。地表固定型滴灌技术比较适用于线条状分布的农作物灌溉,如葡萄和核桃等。间歇滴灌技术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滴灌,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但很少出现滴头堵塞等问题,该技术往往应用在作物育苗灌溉环节,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在使用这些滴灌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滴头、过滤器和输水管道等设备。
2 农业生产中滴灌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节约水资源
由于滴灌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局部灌溉,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通过管道输水的方式,不仅能减少深层渗漏,而且能有效避免地表水分蒸发,进而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另外,采用滴灌技术,能通过覆盖薄膜的方式,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发,保障整体灌溉的有效性。
2.2 减少肥料与农药的使用量
在滴灌过程中,可同时将肥料输送给作物,能够帮助作物更好地吸收养分,降低肥料使用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做到适时适量灌溉、施肥,减少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同时,由于实现了水资源的封闭输送,能防止病虫害传播,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作物生产品质。
2.3 防止出现盐渍化现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滴灌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出现盐渍化问题的概率。盐渍化是农业生产中比较严重的土壤问题,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会导致作物难以正常生长,大幅降低作物产量。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需要合理调控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而滴灌技术的应用正好能够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促进土壤中的水循环,降低盐分含量,保障作物健康生长[2]。
2.4 降低劳动强度
在传统地面灌水的过程中,需要挖土堵口,劳动强度较大。而采用滴灌方式,只需要观测仪表,操作相应的阀门,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由于滴灌与施肥和施药能同时进行,有利于控制杂草生长,进而减少锄草和施肥等人工作业,提高田间管理效率。另外,由于对水资源和肥料的科学调控,能保障土壤具有良好的湿润性和疏松性,确保作物能有效吸收钾和氮等元素,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2.5 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此外,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产过滤设施和滴灌器材等设备的产业,并且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 农业生产中滴灌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应用滴灌技术的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相关人员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相关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滴灌工程的建设环境,还要明确建设需求,以保障滴灌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需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确保相关设备能满足生长需求。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现场的勘察,充分掌握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对施工的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计算[3]。
3.2 严格控制放线
在滴灌施工中,应根据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放线作业,保障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滴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仪器设备,要想保障滴灌施工的质量,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设备。在放线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基坑的开挖范围并做好标记。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应标准距离进行打桩,保证管道安装线路符合建设标准要求。另外,工作人员可以安装测量控制网,以控制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
3.3 合理进行开挖施工
一般完成放线作业后,需要进行开挖施工。实际操作时,要根据放线位置,合理确定开挖位置,以免影响后期的管道铺设工作。同时,要深入分析开挖的各项参数,如深度、长度和宽度等。对各项参数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才能保障开挖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一般将深度控制在大于0.8 m,宽度控制在大于0.6 m,以保障应用滴灌技术后能取得理想的节水效果[4]。
3.4 有效控制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是滴灌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相关人员需要结合设计图纸,对管材进行合理裁剪,才能进行后续的安装铺设工作。在滴灌施工过程中,对于管道的埋设深度并不是完全统一的。管道安装不仅有地面管道铺设,而且有地下管道铺设。对于两条管道分支的连接,可以使用冷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滴灌设备的安全性,而且能保证管道接口紧密相连。连接地下管道接口时,应使用承插式方法。铺设地面管道时,应保障地管与支管连接的合理性,并科学安装毛管。安装毛管时,为了保障其连接的稳定性,应在其支管管壁上打孔,并安装三通,同时有效控制孔距,以保障整体管道安装质量。另外,为了避免管道投入使用后出现漏水现象,相关人员应清理干净支管孔眼中存在的杂物,并要根据孔眼规格选择止水橡胶阀。同时,需在旁通位置套上滴灌管。为了保障套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对管口进行预热处理,当其发生热胀后进行套管连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管道漏水问题,可以在其周围挖设深坑,露出管道连接口,再对地管进行拆卸处理。
3.5 科学验收
完成管道安装后,需要进行初检,合格后才能进行试滴。试水时,应先对整个管道进行冲洗,清理其中杂物,并封堵管道尾部。以轮灌区为单位,对闸阀进行调整,检查管道是否存在漏水问题,判断滴水头滴水是否存在不均匀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排除,直到试水正常,才能对坑道进行回填。回填时,对于紧挨管道的部分,应使用细沙土进行回填。如果是在冬季进行回填,最好选择下午进行施工,以免热胀冷缩对管道产生影响。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滴灌设备检查、施工质量检查及滴灌系统规划审查,确保有效消除所有隐患,保证滴灌系统能正常投入使用[5]。对于大型工程的验收工作,需分阶段进行,并由投资部门、使用单位等参建单位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合理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4 提升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效果的措施
4.1 提高滴灌的精细化程度
在农业生产中,为保证节水效果,应根据作物实际生长需求,合理为其供水,实现精准化管控。对此,相关技术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滴灌技术的细化研究,并结合计算机系统,增强滴灌操作的科学性、精细化程度。
4.2 完善滴灌管理制度
要想充分发挥滴灌技术的优势,需要根据农业生产需求,结合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不断完善滴灌管理制度,实现对水量、管理费等方面的有效管理。首先,要实现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其次,为了促进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应合理调整用水价格。再次,应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免恶劣气候环境对滴灌系统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最后,要对滴灌设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故障,及时进行处理,以免由于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
4.3 积极推广高效滴灌系统
一方面,可以加强自流滴灌系统的推广使用。该系统主要包含滴流器、PVC软管等,其中PVC软管带有部分微孔,通过将其埋设在作物根部实现灌溉。作物收获完成后,可以回收PVC软管进行重复利用。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滴水量,能实现高效灌溉,并避免浪费水资源。这种滴灌方式具有便于操作、成本较低等优势,比较适合农户使用[6]。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微重力滴灌系统的推广使用,其主要具有节约水资源和供水量均匀等优势。该系统工作水头超低压、流量较大,可以实现连续供水,水资源利用率较高,在相同的流量环境中可实现更大的灌溉面积。采用该系统,能够为作物提供科学的水气比,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另外,在温室大棚中使用该系统,能通过温度控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4 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滴灌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相应的设备。要想获得良好的技术应用效果,就要保障设备性能良好。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及时检查其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同时,当地相关部门需加强技术培训,积极普及设备维护措施,确保不会由于设备质量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4.5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我国各地土质构成、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所以实际应用滴灌技术时应因地制宜,以真正发挥滴灌技术优势。另外,滴灌技术类型多样,不同技术类型的成本投入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4.6 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使用滴灌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加强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为高效、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支持。通过融入信息化技术,促进滴灌设备智能化发展,实现对用水量的科学调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灌溉效率。
5 结语
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结合灌溉要求,科学应用滴灌技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同时,通过提高滴灌的精细化程度,完善滴灌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等,不断提升滴灌技术应用效果,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峰.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探究[J].南方农业,2021(33):218-220.
[2]胡嗣望,习笑王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J].东北水利水电,2021(2):53-54.
[3]陈多柱.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159-160.
[4]李峰.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2):46.
[5]柳静.农田工程膜下滴灌技术实施的效益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6):62.
[6]马楠.农田水利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J].南方农业,2018(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