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研究
作者: 李蕙竹[摘 要] 在云南省元谋县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中,通过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各阶段招投标工作,重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重视建后工程管理等,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结束了该项目区多年来供水不正常、饮水条件差、水质不卫生等局面。
[关键词] 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元谋县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4
1 项目背景
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龙川江流域下游段,总面积2 025 km2,辖3镇7乡、77个村(居)委会、6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9万人。元谋县四周群山环抱,中部扭陷,形成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海拔最低的“元谋断陷盆地”。盆地东南高、西北低,东西平均宽26 km,南北平均长78 km,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最低海拔898.0 m,最高海拔2 835.9 m。由于地质构造及河流切割等原因,元谋盆地以龙川江为界,被分割成东、西2个大的坝子。龙川江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金沙江由西向东于县境北部边缘穿境而过,龙川江自南向北纵贯元谋盆地,过境水量丰富,河流大部分为季节河流,洪枯变化大,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汛期6—10月径流占全年总量的85%,枯季仅为15%,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48亿m3。海拔1 350 m以下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亚热带干燥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0 ℃,极高温达42.0 ℃,极低温仅-0.8 ℃,光照充足,全年无霜。元谋县具有降雨少、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特征。
元谋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暖,有“天然温室”之美称,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成为全国闻名的“冬早蔬菜之乡”“绿色康养之乡”,也是冬春季种子天然的“育种天堂”,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元谋冬早果蔬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而且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前列。
元谋县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区位于元谋盆地东坝子,涉及老城乡、元马镇、黄瓜园镇和江边乡。其中,元马镇地处东坝子中部,是元谋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通信的中心。元谋县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是列入“元谋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暨2016年度计划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是云南省水利厅批准实施的元谋县“十三五”期间第一个千吨万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也是元谋县涉及乡镇、村委会、村组及供水人口最多,供水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1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影响极大。科学研究表明,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占人体质量的59%~66%。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每天必须得到一定数量的洁净饮用水,最低数量为每人每天3~5 L。此外,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洗浴等用水也属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范围。据国外专家研究,每人每天需清洁饮用水50 L,我国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为每人每天20~35 L。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因饮用水不卫生致死人数约530万人,发展中国家所有疾病中的80%致病源来源于受污染的水。
2.2 实现饮水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关部门对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抽样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对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有37.9%的人饮用水不安全,62.1%属安全或基本安全[3]。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总大肠菌数、细菌总数、氟化物、色度、有机污染、硝酸盐氮、铁和锰等超标。按这一比例推算,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数至少有3亿人。饮用不洁净水易导致肝炎、痢疾、腹泻等传染病流行,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的氟、砷中毒还会使人丧失劳动能力、早亡。
2.3 工程建设是实现元谋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项目区为元谋县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大部分村组基本上解决了吃水困难的问题。然而,由于元谋县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客观原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水源、水量没有保证。大部分村庄都是采取一个村一个水源点的分散式取水,虽然汛期水量充足,但是水体浑浊、悬浮物较多,枯水期水量骤减,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断水的情况十分明显。二是水质安全无保障。虽然每个村都安装了净水消毒设施,但是设备简陋,只能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三是工程管理滞后。地方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大部分由村小组领导兼管或代管,管理水平差,技术落后,加之老百姓管水、用水意识不强,造成工程运行管护差,供水没有保障。四是水费收取率低。收取的水费难以保证管理人员正常的工资。五是农村饮用水环境较差。一方面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不到位,农民的生活垃圾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都对周边地区水体造成了污染,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威胁。六是原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使用期不长,管路破损严重。七是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水价运行机制及工程管理机制,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缺失,以水养水、以水管水的良性循环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实施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是当地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2.4 工程建设是元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位于元谋盆地东坝子,涉及老城乡、元马镇、黄瓜园镇和江边乡,总面积453.91 km2,占元谋县总面积的22.5%;区域内耕地面积1.21万hm2,占元谋县耕地总面积的39%;区域内人口6.5万人,占元谋县总人口的34%;区域内农业总产值186 047万元,占元谋县农业总产值的44%。项目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经济发达,居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高,是元谋县经济发达地区,是当地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元谋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区域。项目区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政治优势、交通优势和文化底蕴突出。因此,实施元谋县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是元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项目建设目标及任务
3.1 建设目标
3.1.1 确保水源稳定。该工程采用挨小河小一型水库供水,水源稳定、可靠、可用。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 687—2014)规定,严重缺水地区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该工程生活供水保证率取95%。
3.1.2 保证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 687—2014)表4.1.2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元谋分区属于四区,元谋县农村生活用水定额统一采用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90 L/(人·d),集镇及3个移民安置点生活用水量120 L/(人·d),农村学校生活用水量40 L/(人·d)。采用挨小河小一型水库供水,能保证农村居民、学校用水标准。
3.1.3 确保水质安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对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达到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应达到Ⅲ类标准。该工程水质经过挨小河水厂处理后,水质达到Ⅲ类水质饮用水标准。
3.1.4 建立良性循环管护机制。项目区地势平坦、村庄集中,人口密集,有利于形成集中连片供水体系,便于工程管理养护,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区适宜开展和推行农村饮水管理体制和水价改革工作,对建立良性循环农村饮水管护机制起到很好的试点作用。
3.2 建设任务
解决项目区2乡2镇和甘塘、瓦渣箐、江边启宪3个移民安置点,以及4所中学、17所小学校,共15 206户64 284人、9 050名师生和18 472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4 工程规划布局及建设规模、内容
4.1 工程规划总布局
4.1.1 工程规划。项目区地势高低分明,由南向北延伸,呈带状分布,挨小河小一型水库水量充沛,水头高。综合地形地貌特点,考虑高水高用,采用管道供水形式,建设主干管及支管、分支管,通过新建、改造村组管网和调节蓄池,解决项目区饮水安全问题。
4.1.2 工程总布局。元谋县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主管从元谋县挨小水厂为起点,至江边乡结束。供水水源为元谋县挨小河小一型水库,大部分村庄及集镇采用管道自流供水的方式;局部村庄管道无法自流,采用管道二次加压泵加压供水的方式。
4.2 建设规模、内容
4.2.1 建设内容。一是新建水厂,解决项目区水质安全问题;二是新建主干管和支管、分支管和入户(入校)管;三是根据供水实际,新建调节蓄水池;四是新建村组巷道管网,或进行更换、加固改造;五是更换全部入户(入校)水表,统一新安装智能水表;六是完善干管、支管、分支管及村组(学校)的各种闸阀等附属设施;七是解决项目区企业、种养大户的供水问题。
4.2.2 建设规模。新建供水规模1万m3/d水厂1座(包括全自动净水器、蓄水池、管道及办公楼等设施、设备);新建配水干管1条,长36.78 km;新建支管19条,总长59.35 km;新建分支管24条,总长为36.20 km;新建20~300 m3调节蓄水池44个,架设巷道管210.57 km,安装智能IC卡水表12 746块。
5 工程建设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5.1 工程建设经验
5.1.1 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扎实。该项目规划思路新、战位高、远景好,目标任务明确,紧紧抓住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和本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结合项目区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和地形地势特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优先采取管网延伸、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的方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集中供水。该项目被列入了“元谋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为确保规划实施质量和效益,元谋县水务局抽调业务强、技术好的工作人员配合设计单位参与规划工作;通过现场反复勘察和调查研究,完成了水质检测、水源地调查、水量论证和工程布置等一系列工作;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国家和省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编制完成了《元谋县东山大沟沿线集中连片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报告》;云南省水利厅组织省级专家对该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批复,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4]。
5.1.2 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各阶段招投标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和施工建设各个阶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了具有规划设计资质、信誉好、业务强及综合技术水平好的设计单位,确保了工程规划设计质量和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了工程所需管材设备、水泵设备及水厂水处理设备的采购供应商,确保了饮水材料、设备的质量;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了土建施工承包企业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确保了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通过层层落实项目招投标制,从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确保了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一步减少了工程投资成本,对依法依规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5.1.3 重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一是成立元谋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局,水务局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质量管理监督、工程审计和竣工验收等工作,项目乡镇配合做好工程占地和施工协调工作,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负责制。二是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实行了工程建设质量一票否决制,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重点落实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从源头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三是抓好质量检测工作:协调元谋县技术质量监督局和监理单位对进场管材分批按量进行抽检,并送到国家指定的部门检测;对工程使用的各种设备及产品质量合格证严格进行检查、查验;对钢筋、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控制,不合格的材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动态控制,落实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