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育秧期间常见问题解析

作者: 罗光耀 夏日红 王迪轩 徐军锋 简丽蓉

[摘 要] 湖南省益阳市农田谋士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开展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育苗过程中,发现常出现基质烧苗、秧苗发白、秧苗下部发黄、秧苗不整齐及感染立枯病、绵腐病、恶苗病等现象,早稻育秧期间常出现种子出苗差、戴帽苗、大小苗、青(黄)枯死苗现象。通过不断观察总结,益阳市农田谋士水稻专业合作社初步完善了水稻机插秧育苗期间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基质烧苗;秧苗发白;立枯病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近几年,湖南省益阳市农田谋士水稻合作社在机插秧育秧过程中发现存在基质烧苗、秧苗发白、秧苗下部发黄、秧苗不整齐及感染立枯病、绵腐病、恶苗病等现象,早稻育秧期间常出现种子出苗差、戴帽苗、大小苗、青(黄)枯死苗现象。现将有关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基质烧苗

水稻机插秧育秧时,有时会出现苗床部分区域不出苗或长得高矮不齐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采用了不合格的育秧基质,如基质有机质含量过高,或基质中使用尿素、碳酸氢铵和未腐熟的厩肥等,导致发生肥害而烧苗。

为有效解决基质烧苗问题,建议农户选择市场上合格的商品水稻机插育秧基质[1]。

2 秧苗发白

大棚机插育秧有时会出现白秧,或者出现大面积叶片发白现象。其原因有大棚内温度过高、秧苗生长点嫩、缺锌或者低温寡照等。

为有效解决秧苗发白问题,农户需要加强大棚温度管理,当棚内温度高于30 ℃时,应及时开棚通风;保障苗床基质养分均衡;对缺锌引起的白苗,可叶面喷施0.2%硫酸锌或螯合锌加海藻酸,每隔7 d喷施1次,一般喷2次可使秧苗恢复正常生长。低温寡照天气,可在秧苗2叶后、天气良好且气温回升时,追施尿素60.0~75.0 kg/hm2、氯化钾45.0~60.0 kg/hm2、硫酸锌22.5~30.0 kg/hm2

3 秧苗下部发黄

水稻机插秧秧苗表面看起来正常,用手捋开后,发现部分秧苗下部叶色发黄,严重时影响上部叶片。其原因主要是育秧大棚内高温高湿引起绵腐病、叶瘟等,从而导致基部叶片发黄。

为有效解决秧苗下部发黄问题,农户应及时开棚门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可选用30%恶霉灵水剂1 200~1 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或选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1 500~2 000倍液、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等叶面喷雾防治。

4 秧苗不整齐

秧床内种子出苗时间不一致,或秧苗高度参差不齐,长势不一。究其原因,一是育秧床肥料或壮秧剂掺拌不均匀,造成肥料或壮秧剂多的地方烧苗、肥料或壮秧剂少的地方苗发黄;二是秧板高低不平,导致秧苗肥水管理不平衡。

为有效解决秧苗不整齐问题,一是育苗时应将拌有壮秧剂的肥土均匀地撒在秧盘底部,然后铺床土,淹水后播种盖土。二是最好选择平整的大田或蔬菜地作为秧床,不要选用有坡度的河塘边作为秧床。三是注意水分管理,出现秧床保水不平现象时,要及时揭膜灌水,把水灌至略高于秧盘1 cm,保持1~2 h后将水放出,保持沟中有水,重新把膜盖好,早晚各1次,连续两三天后矮苗与高苗的差距明显缩小,黄苗开始转青,缺苗的地方开始冒出尖尖芽头,之后每晚灌水1次(水面至秧盘上),再逐渐转入正常管理。

5 缩脚苗

秧苗大小、高矮不一,部分植株矮小,只有正常株高的1/2左右,叶片少、根弱、苗黄瘦,甚至出现枯萎死苗的情况。一是因为未选种,催芽不整齐或芽谷生长慢。二是在机插秧苗播种后覆土不匀,土厚的地方易造成闷种,覆膜期间遇雨未及时清除膜面积水,从而影响秧苗生长。三是秧板不平,肥水分布不均,低处淹水、高处过干,或者少肥与多肥,或者秧苗生长不整齐、大小不一,形成缩脚苗。四是播种过密或者稀密不均,密处苗挤苗,形成缩脚苗。五是露天育苗播后遇大暴雨,种芽冲刷到一起,种谷外露,幼根生长条件差,造成缩脚苗。

为有效解决缩脚苗问题,一是要催好芽,保证发芽整齐、根芽发育良好,芽谷播入田内出苗快且整齐一致;二是做好秧板,避免因秧板积水或者晒干板结而造成秧苗生长不齐,产生缩脚死苗;三是均匀播种,防止种子堆集,播后适当塌谷或者匀种;四是播后如遇大雨,要灌水护芽,防止雨水冲刷使种谷成堆,雨后芽谷外露的要适当塌谷或浇一些泥浆。

6 秧苗徒长

秧苗徒长是指秧苗显著蹿高、叶片披长、叶色深绿、分蘖较少,一般多发于双季晚稻秧苗。通常,温度高、湿度大、播量过大、肥秧田、长秧龄,最易产生徒长苗。

生产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秧苗徒长问题。一是选好稻种和对育苗土消毒,预防苗期恶苗病引发秧苗徒长。二是均匀播种。播种时实施稀播匀播,减少播种量,防止单位面积内秧苗过密引起徒长。三是加强秧田管理。适期、适量播种,播后控制肥水,还可使用多效唑抑制秧苗伸长生长。多效唑对控制双季晚稻秧苗的徒长率达80%,还能促分蘖,防栽后败苗。一般在一叶一心期使用为宜,宁早勿迟。多效唑常用剂量为每公顷晚稻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0 kg兑水1 500 kg;每公顷单季稻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25 kg兑水1 125 kg。

7 立枯病

早稻机插秧育秧期间,常遇气温较低、温差较大的天气,机插秧易感染立枯病,表现为幼苗茎基部变黄至褐色枯死[2],根系发育不良,植株渐变褐色直至坏死,严重时整片枯黄。其致病菌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通过种子传播。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低温、阴雨和光照不足,以低温影响最大。低洼地、土壤透气性差、根系吸肥吸水差,水稻易发病。播种量大时,秧苗细弱,抗病能力差。高温捂苗、秧苗徒长,水稻易发病。

为有效防治立枯病,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制好床土并调节pH值低于6.0。二是可用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洒底土和盖种土各1次,不能重复。三是1 kg种子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 mL包衣后浸种[3],使药液均匀分布种子表面,摊晾至种子不粘连,再将种子和水按质量比1∶50混合浸种24 h后催芽,再播种[4]。四是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用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43%氰霜唑·百菌清悬浮剂4 000倍液[5]等喷雾防治,苗床用药量2 kg/m2,连喷一两次;或者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50 mL+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 g+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3 g,兑水15 kg,喷淋200~400盘,7 d后再喷1次,可预防立枯病[6];或者在秧苗一至二叶期,用奥力克5 mL+大蒜油15 mL,兑水15 kg喷雾,5~7 d喷1次,连喷2次;发病中晚期用奥力克100 mL+大蒜油15 mL,兑水15 kg喷雾,每3 d喷施1次,连喷两三次[7]。

8 绵腐病

机插秧苗期受低温、高湿等影响易发绵腐病,秧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秧苗发黄枯死。绵腐病病原菌是一种土壤中腐生菌,播种后气温越低、持续时间越长,绵腐病发生越重[2]。

为有效防治绵腐病,农户应精选种子,严防糙米和破损种子下地;适时播种,提高整地质量,避免用冷水、污水灌溉;发生绵腐病时,及时晾田防治,可喷洒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液,不仅能对土壤进行消毒,而且能促进植物生长。另外,可用9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3.5 kg/hm2兑水100.5 L,在播种前浇泼秧板。或者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期,用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如果持续低温,于低温来临时再施药1次。抢救严重病苗时,可将敌磺钠质量浓度提高至500倍液喷雾。

9 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叫徒长病,一般在苗期发病,表现为植株细高、叶狭窄、根少,全株淡黄绿色,一般高出健壮苗1/3左右,部分病苗移栽前后死亡。枯死苗上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该病病原菌为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种子带菌。

防治恶苗病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二是晒种1~3 d后选种、消毒。农户可以每100 kg种子选用0.2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 000~2 500 g、400 g/L萎锈灵·福美双悬浮剂120~160 mL、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600 g、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60~200 g、16%福美双·甲霜灵·咪鲜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67~400 g、70%恶霉灵种子处理干粉剂70~140 g、20%菌灵·咪鲜胺·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67~250 g、1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25~300 g、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500~600 mL[8]进行处理,或选用3.5%咪鲜胺·甲霜灵粉剂1∶(80~100)(药、种质量比)、1.3%咪鲜胺·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40~50)(药、种质量比)和15%甲霜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0~50)(药、种质量比)进行种子处理。三是浸种后播种。农户可选用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0倍液、50%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50~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等[9],浸种2 h,捞出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另外,农户使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2~4 mL/kg包衣后干拌播种或500倍液浸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使用6%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0 mL/kg包衣后直接播种,对恶苗病的防效较好;使用10%精甲霜灵·戊唑醇·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 mL/kg拌种包衣后直接播种,防效好,且具有明显的壮苗效果。

田间发病后,每667 m2可用45%代森铵水剂78~100 mL+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35~46 g,兑水40~50 kg喷雾防治,或用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1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600倍液喷雾防治。

10 其他问题

水稻机插秧育秧期间还存在种子出苗差、戴帽苗、大小苗和青(黄)枯死苗等常见现象。

针对种子出苗差问题,应在育秧前精选种子,选择符合标准的种子育秧;育秧床要选用合适的肥料和壮秧剂,而且肥料和壮秧剂用量要适宜;育秧肥料应选用复合肥。

针对机插秧育苗中戴帽苗现象(盖土被秧苗顶起),要选择适宜的盖土,且覆盖均匀。对已出现的戴帽苗,可在床土上轻轻拍打,使顶起的土块被震碎后掉落下去;然后撒一些细土,将秧根全部盖住,再轻喷一些水,将黏于秧叶上的泥土冲洗干净。

针对可能出现的大小苗现象,在制作秧田时做到板面平直;播后均匀覆土,不见芽谷;保持膜内温度适宜,雨后及时清除膜面积水。

针对机插秧苗二三叶期遭遇低温冷害可能出现的青(黄)枯死苗现象,要做到遇低温寒潮时灌水保温;遇冷后暴晴时不要立即排干水,而要及时灌深水护苗,之后逐渐排水;根据苗情早施“断奶肥”,以增强秧苗抵抗力。

参考文献:

[1]杨雄,张有民,王迪轩.水稻优质高产问答[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29-34.

[2]邱强.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9.

[3]陈龙春,周宇杰,骆琴,等.4.23%甲霜·种菌唑ME预防早稻苗期病害效果评价[J].上海农业科技,2021(6):128-129.

[4]饶镭,邱蝶,李保同.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立枯病和恶苗病效果研究[J].植物保护,2020(6):254-258.

[5]赵滨.43%氰霜唑·百菌清防治水稻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7):58-59.

[6]王连芬.2020年天津市水稻立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J].天津农林科技,2021(3):28-29.

[7]韩军.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20(35):32-33.

[8]关学文,张帮林.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9):91.

[9]袁忠勤,凌小明,顾国伟,等.4种药剂浸(拌)种对早稻恶苗病的预防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21(1):124-1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