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工作成效斐然

作者: 姜春艳 翟媛媛

2022年3月2日,河南省科技厅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处相关人员到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示范园区重点服务企业——汝阳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工作成效斐然。

一是打造甘薯产业平台体系。2018年,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汝阳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2021年,汝州甘薯产业科技园(省级甘薯科技园)边建设、边使用。目前,服务团指导、依托以上3个平台拥有脱毒甘薯品种达16个;在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等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建立了健康种薯种苗繁育基地6处,拥有育苗大棚300座。同时,各县根据自身特色设立20.00、33.33、66.67 hm2甘薯示范方,并配以相应的政策补助来促进产业发展。

二是帮助企业承接省、市甘薯项目。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重点支持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申报河南省科技厅的科技惠农项目——甘薯脱毒快繁技术与产业化应用;2019年,服务团支持协助伊川县老鸦岭农民种植合作社作申报河南省科技厅的科技引领项目——甘薯富硒技术研究与应用。同时,服务团接待全国甘薯产业从业者到河南科技大学及3个甘薯产业园参观,为全国各地甘薯生产者提供脱毒薯苗及配套技术。

三是创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通过引种试验,服务团筛选并推广普薯32、烟薯25、商薯19等品种;编制多种栽培、育苗、繁育、贮藏技术规程。服务团通过甘薯品种选用,对优良品种进行脱毒育苗,采用新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贮藏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控旺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配套,形成甘薯物化成套技术。服务团以成套物化技术的方式进行输出,让薯农知道用什么甘薯品种、用什么肥料、用什么农药防治病虫害等。

四是构建甘薯栽培技术培训体系。服务团承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培训甘薯班培训任务,到河南省各地进村、进田培训,倡导绿色种植理念,强化品质、品牌、效益一体化。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期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形成了多渠道培训体系,加强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应用。

五是建设甘薯文化体系。服务团在伊川县连续举办洛阳市甘薯产业文化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攻克甘薯产业发展难题。服务团为汝阳县、伊川县制订甘薯产业发展规划,成功申报国家地标产品“汝阳红薯”,注册岭上硒薯、老鸦岭、河洛红瓤等甘薯商标,发展甘薯产业经济。服务团还通过邀请国内专家、举办甘薯擂台赛等措施,引导以上地区科学有序发展甘薯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甘薯产业和甘薯产业经济。

六是创新甘薯产业发展理念。服务团运用产业链思维,坚持让种植户赚钱的理念,提出“分期栽种,错峰销售”模式,创新了甘薯产业经营模式。采用双膜和单膜、膜上和膜下技术,使豫西地区鲜食甘薯可在7月上市,拉长整个销售周期,提升甘薯的销售价格。围绕洛阳市烟草和甘薯两大产业,服务团提出产业综合体生产新模式,重点开展“烟草—甘薯”产业综合体土地流转与轮作制度研究、烟用农机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烟用育苗大棚在种薯繁育中的应用研究,建立洛阳干旱、半干旱地区“烟草壮大、甘薯香甜、优势互补、融合有序”的产业综合体新模式。

据统计,自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项目实施以来,组织技术培训超过300场次,通过汝阳、伊川、汝州等产业园累计推广脱毒甘薯超0.67万hm2,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侯文邦教授在2020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央电视台《人物 · 故事》“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栏目中,对侯文邦及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进行专题报道;2021年,侯文邦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记者:姜春艳 翟媛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