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康 李春明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0

[摘 要]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在粮食产量水平、农机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相对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仍存在氮肥、磷肥、农药及农膜过量使用等问题。河南省需要解决上述问题以逐步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从农业耕地与粮食产量、农业面源污染、绿色农产品、农机化水平、农业集约化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理念6方面出发,分析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4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进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推进秸秆的全面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草局制定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其总要求是对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科学谋划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近年来,河南省过度依赖资源投入进行农业生产,造成农业资源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问题越来越约束农业的绿色发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不容乐观[1]。

1.2 研究意义

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底色,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提高农业耕地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重要途径。第一,在经济效益方面,农业绿色发展能够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生产集约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第二,在社会效益方面,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第三,在资源利用方面,农业绿色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利用绿色的生产体系,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情况

耕地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河南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从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来看,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见图1、图2)。

在2000—2008年这9 a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先增长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在2002年达到最高,为726.28万hm2;粮食总产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出现短暂下滑。2009—2015年这

7 a间,受到房地产热潮的影响,耕地被大量占用,河南省耕地面积约减少8.608万hm2;但由于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增长,从2009年的5 389.00万t增长到2015年的6 470.22万t,增长值达1 081.22万t。2015—2018年,政府部门对耕地面积实行严格管控,河南省耕地面积实现缓慢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地复种指数越高,粮食的产量越高,因此,土地复种指数对衡量农业绿色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河南省土地复种指数从2009年的1.748 2上升到2018年的1.810 3,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良好,农业产量不断增加。

2.2 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化肥、农药和农膜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3种生产性投入资料,更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因素。要想更好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关键在于解决好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近年来,河南省致力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不仅农药用量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转变使用强度为负增长。

由图3可知,自2000年,河南省农药使用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达到峰值,使用量高达13.01万t,是2000年农药使用量9.55万t的1.36倍。2015年6月,河南省制定了相关政策后,自2015—2019年,河南省农药使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民对安全药品的认识不够、农药使用后包装物被随意丢弃、农药喷洒工具相对落后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

如图4所示,在过去2015—2019年的5 a里,河南省化肥使用量趋于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使用一定量的农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以此促进产量的提高。但使用不当,就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图4可得,在河南省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使用量仍然很高,且根据河南省政府统计显示,肥料利用率仍然较低(约37%),远低于发达国家。化肥使用效率过低,会降低粮食产量,降低耕地质量,影响农民直接的经济效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薄膜常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具有保持土壤温度、水分和肥效的作用,还可有效抗病菌、防虫害。因此,农膜深受农民欢迎。如图5所示,河南省农膜消费量由2000年的91 900 t增加到2013年的167 800 t。据统计,近几年河南省农田覆盖膜回收率不到50%。农民使用薄膜后,一般是将其留在耕地或当场烧毁。这会造成一定的白色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当场燃烧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损害农民的身体健康[2]。

2.3 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

促进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始终秉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理念。近年来,河南省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努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圆满完成33.27万hm2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并成功创建5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9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截至2020年,河南省已有“三品一标”农产品4 679个。近年来,虽然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较差,绿色农产品的种类和产业规模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2020年山东省“三品一标”的数量为9 470种,是河南省的2倍多。因此,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推动绿色农产品发展任重而道远[3]。

2.4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可大幅度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变化情况见表1。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迅速提高的趋势。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4.2%,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出15%。

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2%)。2013年,河南省每667 m2粮食产量为375.4 kg;至2019年,每667 m2粮食产量已提高到415.8 kg,相比提高了10.76%。不仅如此,为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全面建设,河南省建设了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了1 031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涉及的各项主导技术转化率均在95%以上。

发展绿色农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专业的农业人才和相关的政策支持。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研发水平较低,合作水平亦较低。部分科研人员没有进入生产线进行观察调查,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基层农业推广技术机构建设不合理,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不够全面,不能满足绿色农业发展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河南省绿色农业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2.5 农业集约化水平

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收,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体现。2020年7月,河南省土肥工作会议确认,2020年河南省土肥试验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到90%,化肥使用量处于减少的趋势,肥料的利用效率也达到40%。有效灌溉系数是指有效灌溉面积与可耕种面积的比值,它反映了农业绿色发展中农田水利建设与进展情况。近10 a来,河南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持续扩大,其有效灌溉系数已经从2010年的50%左右提高到2018年的70%[4]。

2.6 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情况

20世纪中期,我国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极度重视增加粮食产量,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生态的保护不够了解,再加上没有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导致环境恶化较为严重。现阶段,虽然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提出,但受传统观念和技术的影响,农民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了解仍较落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然使用大量的化肥,认为以此可以保证田地的产出,导致农田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

3 改善建议

3.1 激励引导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施肥技术的培养和对有机肥使用的补贴,从生产环节的最初阶段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第一,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挥基层土肥站等相关机构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土质检测和配方施肥服务,使农民改变原来的落后观念和行为,按照科学的方法施肥。第二,加快推广和使用有机肥。种植和饲养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三,增加对农民使用有机肥的补贴。第四,可以对化肥供应进行限制,增加农民的化肥使用成本,以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3.2 推进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河南省打造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需要科技力量来支撑,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绿色农业技术标准和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农业绿色技术的创新。另外,可以通过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政府在农业相关领域高等教育中要投入一定精力,培养一批适合绿色农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此外,政府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培训力度,使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完全掌握新型绿色农业技术[5]。

3.3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消费

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方式进行宣传:一是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解释绿色理念内涵,并通过广播进行宣传;二是利用电视媒体传播绿色理念,通过专题影片和相关电视节目向农民展现绿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三是借助“文化墙”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四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扩大绿色理念宣传范围,引领带动绿色农业发展;五是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示范与指导;六是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向农民提供示范与指导,以此增强农民的绿色发展理念。

为引导和鼓励绿色农产品消费,有关部门或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积分制度,消费绿色农产品后可以获得一定量的积分,消费者拥有的积分可以在相关软件中换取一些日常生活物品,如可以兑换免费公共交通卡、停车券、景区门票减免、通讯话费充值及通讯流量礼品等,从而弥补绿色产品的差价,带动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姚一帆.绿色发展理念下河南省农业发展路径选择[J].乡村科技,2020(5):46-48.

[2]何琴慧,张琪,关浩杰.河南省粮食产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9):24-27.

[3]胡春亚,梁瑞华.河南省固始县绿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21(27):44-46.

[4]吴信科.新时代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9):16-17.

[5]王文远,朱性哲.河南省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21(10):101-10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