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 马占龙[摘 要]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发生了变化,如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等,增加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灵活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效果。因此,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变得尤为必要。但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理想、信息挖掘不充分、平台内容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平台建设未贴近农民实际。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平台建设中,要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重视程度、丰富平台信息、优化教育平台功能等方面入手,提升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应用效果。
[关键词]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4
0 引言
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掌握现代化农业知识和技术,通过采用科学的生产方式,提升自身收入,为农业发展提供助力。农民培训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农业生产者学习农业知识提供了极大便利,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笔者研究提出了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1 建设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1.1 有利于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领域衍生出了诸多先进的生产手段,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及时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实现资源共享[1];同时,农民可以通过该平台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农民能通过该平台了解农业技术原理、应用方式和应用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行为习惯,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1.2 创新培训方式
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创新了农民教育培训方式,为农民学习现代化农业知识提供了诸多便利。在传统的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往往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将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不仅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无法保证传授农业知识的时效性与全面性。而农民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转变了传统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在平台中检索相关知识,通过线上获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与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方式相比,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培训内容更丰富,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提升农业技术传授效果,促进农业经济更好发展。
1.3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中有很多关于农业的信息,如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种植技术等。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农民能掌握科学的种植知识,能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从而提升自身农业生产能力[2]。农民通过学习现代化农业知识,可以优化知识结构,积累农业生产经验,实现向职业农民转型,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4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业种植、养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农业生产落后、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3]。
2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
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各地政府部门对农民教育培训平台研发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积极为平台建设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理想
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其是实现全区域通网的关键,也是有效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的前提。但是,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不理想,无法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支持。通过调研可知,在“十四五”初期,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农村家庭未接入宽带,4G和5G信号基站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部分农村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用户分散且消费能力较低,加之建设成本较高,增加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2.2 信息挖掘不充分
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开发建设单位要做好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工作,构建数据资源库,使农民利用平台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保障[4]。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开发单位在建设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农业领域资源信息的挖掘,导致平台中的信息数据不全面,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2.3 平台内容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进行分析发现,“三农”要闻、政策扶持、供求信息是各个平台上的共性内容,大多数平台缺乏个性化内容,如缺乏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理念、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2.4 平台建设未贴近农民实际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具有开放性、资源共享的特点,建设目标是为农民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使农民获得更多现代化的知识,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对相关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进行分析发现,其部分功能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符。第一,部分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在建设中,忽视了当前农民群体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功能比较复杂,增加了使用难度,导致农民难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取信息,从而致使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应用效果较差[5]。第二,检索功能有待完善。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中,检索功能的建设十分重要,其有利于辅助农民查找信息、解决相关问题。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数平台的检索功能仍有待完善,其只能通过输入精准的关键词才能搜索到相关的信息,无法通过关联词汇获取相关信息,影响了平台的使用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平台的应用价值。
3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对策
3.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前提。一方面,针对仍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的村庄,要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合作,拓展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的村庄,要进行数字化建设,与网络建设相关企业(如中国移动)合作,构建智慧乡村。例如,截至2022年2月底,广东移动已面向全省1.1万个行政村提供了智慧党建、综治管理、应急指挥、数智农业等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助力建设智慧乡村。
3.2 强化宣传,提升农民的重视程度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利用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对这一平台的认识不足,缺乏农业信息运用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对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宣传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与基层单位合作,组织面对面的宣传活动,使农民了解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价值,提升农民对运用该平台的重视程度[6]。在宣传活动中,还应开展关于智能手机操作方法的培训工作。智能手机是该平台运行的重要载体,若农民没有掌握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那么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就无从谈起。
第二,加强新媒体的运用。将新媒体作为宣传活动的载体,利用其用户多、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包括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平台运用价值等,使农民对该平台产生正确认识。例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建设人员开设快手、抖音等账号,用于教育平台相关内容的普及,将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方法以直播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农民主动利用该平台学习农业知识,提升自身农业生产能力。
3.3 立足农民需求,丰富平台信息
在平台建设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信息调研工作,了解农业发展情况,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平台内容等进行完善,建设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平台,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资源共享的优势,了解、收集农民的需求,将互联网中关于农业发展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丰富平台中的信息资源,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例如,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跨时空、不间断的在线“科技在春”活动。在“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技推广”App中开设“科技在春”专题栏目,分产业、分区域发布最新“三农”政策和春耕备耕有关技术,展播《乡村振兴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在行动》专栏培训视频、春耕春管培训视频、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特聘农技员技术服务视频、问答互动内容以及农情和服务日志中有关春耕、下乡科技服务的视频等。该平台可以为农户提供线上技术指导,为农民开展农耕活动提供专业知识,使农户在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掌握更多现代技术手段。
3.4 优化教育平台功能,提升应用效果
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好农业信息整合工作,而且要结合使用群体的操作水平,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提升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可操作性,为平台的有效运用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提升农民教育平台的可操作性。立足当前农民的实际情况,对平台功能进行完善,降低操作难度,丰富检索方式,如语音检索、关键词检索等,为用户操作提供便利。此外,还应完善线上服务,针对用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升用户的满意度[7]。
其次,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在建设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之前,应先明确服务对象,结合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平台的功能、内容,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使其可以快速获取相关农业知识和技术,为农业建设提供支持。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其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从而促使该平台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可将相关农业发展信息与农民的需求分享给平台开发建设人员,使其在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平台功能,为后续运用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农民教育平台建设单位与农业部门进行互动,发现农民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平台功能设计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内容,如成功案例、具体操作案例等,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保证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中农业技术的先进性,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4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程序
4.1 明确建设目标
建设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便利,使其通过线上获得更多信息,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将大量农业信息整合在一起,以满足农民的使用需求。
4.2 明确建设原则
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4.2.1 实用性原则。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内容设计应以实用性为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难题。
4.2.2 便捷性原则。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简单、易操作的原则,使农民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获得需要的信息,以提升平台的使用效果。遵循便捷性建设原则,不仅可以满足农民进步需求,而且可以帮助农民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使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4.2.3 及时性原则。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遵循及时性原则,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做好信息更新与功能完善等工作,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不佳,影响平台的应用价值。
4.2.4 系统性原则。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内容与功能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保证内容的全面性与衔接性,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