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村集体创建合作社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对策
作者: 李爱红 高玮 邵俊红[摘 要]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劳动力逐年减少及部分农户大型农业机械闲置的现状,促进村集体创建合作社成为历史必然。村集体创建合作社,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把闲置农业机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解决好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能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的组织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和科技项目落户;能更好地发挥合作社的规模优势,繁荣乡村经济,优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为做好村集体创建合作社工作,村集体要统揽全局,为合作社提供各项服务和政策支持;要规范运作合作社,与合作社既相互成就又相互独立,不干涉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要做好合作社创建的典型推树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科技投入。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村集体;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4
0 引言
山东省泰安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成果显著,在村集体合作社的创建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泰安市位于“五岳之首”泰山脚下,截至2020年11月,泰安市总人口547.22万人,占地面积77.62万hm2,可利用土地面积67.20万hm2,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0.142 hm2。泰安市拥有平原、山地、丘陵、湖泊和洼地多种地形,拥有泰山、莲花山、徂徕山、东平湖等名胜旅游地,也拥有农林牧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如宁阳县、东平县一带的鲁西黄牛肉质劲道、产肉率高、皮质优良,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良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东平湖麻鸭、新泰黑山羊、汶河鳜鱼在当地享有盛名。此外,泰安市还拥有板栗、核桃、梨、桃、苹果等经济林木,又拥有雪松、圆柏、银杏等观赏性林木和六朝松、唐槐、汉柏等名贵树木[1]。
依托地理优势,泰安市农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2021年粮食总产达257 t。泰安市边院镇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王庄镇、下港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肥城市、岱岳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泰山区获得全国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的殊誉。截至2020年底,泰安市规模以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 704家、10 195家、331家;泰安市种植各种苗木花卉2.3万hm2、有机蔬菜2.3万hm2、茶园0.15万hm2,养殖奶牛25.8余万头。泰安市多种农业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农业经济发展良好。为了繁荣经济、活跃市场、充分利用好各项资源,泰安市大力开展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工作,特别把村集体合作社的创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村集体创建合作社能够把村集体凝心聚力的团结优势和村集体的号召力、影响力与合作社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专业优势相结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形成品牌效应,引导合作社健康良性发展,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互利共赢,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乡村生活美丽富足。
村集体创建合作社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把农业机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解决好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三方互利共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更快、更好落实;能够更好地解决小农作业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能够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的组织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科技项目的落实;能够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的团结带领优势、合作社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及农民作为主人翁的能动优势。因此,探索村集体创建合作社的实践经验与进一步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泰安市村集体创办合作社的实践经验
1.1 改变工作理念,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坚持发挥村集体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改善村集体工作作风、改变村集体工作理念、促进村集体增收作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村集体把思想素质高、有致富能力、带动能力强、热心为民、年富力强的村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邀请其参与村集体的工作事务。同时,每个村要配备年轻干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创业活力。
为推进村集体合作社创建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定期开设线上线下培训班,组织开展基层经管部门和村级有关同志的业务培训工作,要亲自带领部分有关同志外出参观学习,为村干部答疑解惑,指导村集体为合作社建章立制,加强对合作社的直接领导。上级业务部门要专门建立村集体创建合作社交流群,及时帮助基层业务人员解答各种实际问题。政府要制定对村集体创办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确定扶持政策向村集体创建合作社倾斜。例如,示范合作社申报扶持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帮扶村集体创建合作社。
1.2 发展实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经济强劲发展,泰安市泰山区大力推进村集体合作社创建工作,把合作社组织创建工作置于合作社发展的前沿,突出村集体的引领作用,并建立起村集体与民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泰山区通过提供全链条服务、政策支持、资金帮扶、金融服务,吸纳有实力的公司、家庭农场等多主体参与的方式,吸引、组织村民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积极开展考察调研,寻求适合合作社发展的优势产业,谋求合作社销售优势路径[3]。
村集体创建合作社,能把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一家一户各自发展、标准化生产缺乏、产业优势不明显、产品价格不稳定和收入没有保障的局面。泰山市小津口村村集体创建的津口女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该村种茶户联合起来,使其成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该合作社由小津口村主任兼任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确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和长远发展规划,为社员统一提供种苗、肥料,并进行统一销售,让茶农安心种茶,节约了生产成本,解除了茶农的后顾之忧。该合作社为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了津口女儿茶厂,对茶叶进行精加工。现阶段,津口女儿茶厂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效益颇丰。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每年可实现收入3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余万元,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带动一方产业经济发展。
1.3 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为推行村集体创建合作社模式,泰安市一些村集体始终坚持效益为本、稳步经营、创新发展的原则,创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强了发展能动性,凝聚了发展合力。随着业务的增多,合作社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并调整发展目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宁阳县西代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应用“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合作社于2019年11月注册成立,经过3 a的精心运营,发展入社社员160余个,多种经营主体、多个产业群体入社抱团发展。该合作社所属的泰安豪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草药的产供销。合作社所种植的中草药和蔬菜均以有机肥作为追肥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春兰、枫盛、丽源、源合等种植基地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均签订了销售订单,保障了产品销路。这种抱团发展的经营模式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提升了产品影响力,打开了产品销路,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
1.4 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定期组织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成员、家庭农场主、农机大户、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各类经营主体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寻求发展致富新路子。泰安市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让农业成为有发展前景、能吸引城乡人才创业的产业;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团结和谐、能留得住人才的新农村;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泰安市下辖各县(市、区)都会定期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活动,并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实训,帮助村民解答各种实际问题,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1.5 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泰安市村集体创建合作社通过固定资产入股、资金入股、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等方式提供有偿服务,降低了经营成本,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为村集体发展民生公益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2021年,宁阳县瑞前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共产生经济效益50余万元,每年都对考入985、211工程大学的学子给予5 000元的现金奖励,对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给予2 000元的现金奖励,合作社累计发放奖励金15万元。该合作社每年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油、面等福利,并为其代缴医疗保险,每年支付费用3万余元。2020年,宁阳县瑞前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出资修建陈庙村通往施家村电厂道路一条,总投资30余万元,改善了人居环境,方便了人们出行。泰安市岱岳区富民强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泰市乌龙山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泰安市睿成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肥城市赵吕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都在帮助低收入农户改善居住条件,兴修水利设施,改善村居环境,为泰安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展好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才有能力办好事,才能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1.6 开展“三资”清理行动,整合盘活闲置资源
泰安市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依法依规、全面彻底”的原则,对集体所有被低价租赁、非法占有的经营性资产和空闲地、林木等资源型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收回被低价承包、私自占用,甚至被无偿使用的集体资源资产,收回往年欠款,严厉处理黑恶霸痞强买强卖、巧取豪夺集体“三资”的行为。“三资”清理行动理顺了干群关系,增加了集体收入。泰山区针对凤台村集体厂房租赁流于形式的问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收回集体资产管理权和往年欠款。通过这一行动,凤台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0多万元。东平县重点清理了农村“一户多宅”和空闲地、“四荒地”,共拆除“一户多宅”土地146.47 hm2,收回“一户多宅”土地229.27 hm2,清理出空闲地、“四荒地”798.40 hm2。在这次“三资”清理行动中,泰安市共清理宅基地0.68万hm2,清理不规范合同8 000余件,收回欠款1.02亿元[4]。泰安市大部分村集体将清理出的资产资源打包入股村集体创建合作社,使清理出的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也帮助解决了合作社场地少、资源缺乏等实际困难,实现了集体资产资源清理成果的有效延续与合作社良性发展的双向互促。
2 泰安市村集体创建合作社发展对策
2.1 统揽全局、统筹谋划,提供全方位服务
村集体是合作社发展的领路人,要有统领全局的领导意识和引领发展的创新意识。村集体要为合作社旗下的家庭农场、公司、种植大户、入社农户等各经营主体充分考虑,规划好合作社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为各经营主体提供好土地托管、基础设施建设、上级扶持政策争取、金融助力、技术支持、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路拓宽等各方面的服务,解决各经营主体发展的后顾之忧。
2.2 加强规范运作与管理
村集体要建立规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转制度,保障合作社规范有序运作。合作社和村集体是两个不同的集体,其既互相成就,又相对独立,要各自具有独立的财务人员、财务系统和财务制度[5],要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绝不允许村集体负担合作社任何项目的支出,保障合作社能规范化、精细化、良性循环运作。
要健全村集体创建合作社的动态监测机制,把合作社运转情况与村干部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要大力表彰运转良好的示范合作社,在扶持政策上多向示范合作社倾斜;对运转不力的合作社要及时诫勉谈话,下达限时整改责任书;对“空壳社”、资不抵债的合作社要及时叫停,将其淘汰出局。因村干部个人原因,合作社出现重大失误、严重问题的要提交纪委严肃处理,以此保障合作社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3 加强典型推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