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红楠种子育苗及防护林营造技术
作者: 钱门发
[摘 要] 红楠用途广泛,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之一,而且可以用于营造防护林。基于此,以皖南山区为例,从采种和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红楠种子育苗技术要点,并概述红楠防护林营造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红楠;种子育苗;防护林营造;皖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92.2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4
0 引言
红楠是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如广西、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台湾、浙江、山东和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分布较为集中,国外如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有少量分布。红楠喜生长在微酸性湿润的土壤中,能耐短期-12 ℃的低温。
红楠树冠平顶或扁圆;老枝粗糙,嫩枝紫红色,二三年生枝上有少数纵裂和唇状皮孔,新枝、二三年生枝的基部有顶芽鳞片脱落后的疤痕数环至多环;顶芽长圆状卵形或卵形,鳞片宽圆形,棕色革质,先端圆形,背面无毛,边缘有小睫毛,上部鳞片边缘的毛浓密[1];叶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先端短突尖或短渐尖,革质,叶正面黑绿色、有光泽,叶背面淡黑绿色;侧脉每边7~12条,稍直,斜向上升,中脉叶正面稍凹陷、叶背面明显凸起;花序顶生或在新枝上腋生,无毛,在上端分枝;多花,总梗占全长的2/3,带紫红色,下部分枝常有花3朵,上部分枝的花较少;苞片卵形,有棕红色贴伏绒毛;花被裂片长圆形,长约5 mm;子房球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梗长8~15 mm;果扁球形,直径8~10 mm,初时绿色,后变黑紫色;果梗鲜红色。花期2月,果期7月。红楠芯材灰褐色,边材淡黄色,硬度适中。
红楠生长较快、树干通直,树冠枝叶浓密,在防风固土、水土保持、保护环境和用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庭院树种、用材林和防风树种。红楠树具有气味芳香、纹理美观、硬度中上、耐腐度较强和不易变形等特点,符合高档家具、高档装饰、工艺品雕刻等特殊用材的要求。其树皮可入药,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叶可以提取芳香油;种子含油率在65%以上,其芳香油在工业上用途广泛。正因为红楠用途广泛,一直以来遭到大量砍伐。2010年7月,笔者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旁边的倪村山林中采种,并及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处理,之后进行育苗,2012年3月初栽植营造防护林,目前红楠生长良好。现将红楠种子育苗及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皖南山区红楠分布概况
红楠在皖南山区自然分布于海拔750 m以下的地方,是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种群,常3~5株簇生,未见纯林。红楠喜生于山地阔叶混交林中,在土壤肥沃深厚、pH值5.0左右的山地生长良好,在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缓慢。在林中常见红楠小苗,红楠砍伐后有萌蘖苗长出,并能长成大树,表明红楠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和自身萌蘖能力都较强。
在皖南山区,红楠伴生植物中乔木有山杜英、黄山松、枫香、青冈、华东楠、甜槠、木莲、杉木、榆树和樟树等,灌木有檵木、格药柃、赤楠和肉花卫矛等,草本有竹、麦冬、重楼、黄精、蕨类和山血丹等。皖南山区祁门县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内有1株高21.4 m、胸径53.2 cm的红楠木,树冠高大、枝叶厚密。
2 皖南山区红楠种子育苗技术
2.1 采种和种子处理
在皖南山区,红楠种子一般在7月初至7月中旬成熟,选择树龄25 a以上、生长健壮、干形挺直、树冠相对匀称、无病虫害的红楠作为采种母树。当外果皮由青绿色全部转变为紫黑色、变软时,表明种子成熟,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采集。采种时,可以上树用长竹竿敲打果实,使果实掉落后在地面拾取,地面需铺一层厚塑料布,最后收集装袋运回。
果实采集完成后,先人工捡除杂质,再将果实放在大桶内泼水堆沤5 d,使果实外皮腐烂,然后戴上手套进行揉搓,至果肉和果皮完全脱落。之后将果实置于流动的水中反复漂洗,完全去除果肉和果皮等杂质,得到纯净的种子。再将种子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置于2%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消毒12 h,之后捞出催芽[2]。将种子置于22 ℃左右的室内进行人工催芽,催芽时要保持种子湿润,且每隔6 h用温水淘洗2次,三四天后种子有30%~40%裂口时即可播种。
2.2 播种
2.2.1 秋播
2.2.1.1 大田播种。在皖南山区,7月下旬人工采回果实,去除杂质和外果皮,种子经消毒、催芽后即可播种。大田播种通常采用撒播方式,即在整理好的苗床上均匀撒播催芽后的种子,播后喷一次透水,覆0.6~0.8 cm厚的散碎盖土,再盖上干净干茅草5 cm厚,茅草上用小木棍压住。之后定期察看育苗地情况,当25%左右的种子出土时,于晴天或阴天傍晚揭去覆盖的茅草。揭草时动作要轻缓,防止将幼苗的茎折断。揭草后喷一次0.1%多菌灵水溶液,防止幼苗发生病害。播种后约16 d幼苗基本出齐,种子出芽率在58%左右[3]。
2.2.1.2 大棚内播种。先将大棚内的土壤充分暴晒消毒,可以撒适量生石灰进行消毒。之后扣盖大棚膜。按照棚内土壤40%、草木灰15%、腐熟有机肥25%、黄心土5%、细沙5%、腐殖土10%的比例配制营养土,均匀混合后归堆充分发酵[4]。这些准备工作要在播种前10 d完成。营养土发酵完成后,将营养土反复搅拌,装入11 cm宽、14 cm高的营养袋中,整齐排放在棚内地面上,营养袋摆放宽度以60 cm为宜。营养袋之间的空隙要用营养土填实。每个营养袋中种一粒已经破嘴的种子,深度在0.5 cm,浇一遍透水,使种子与营养土密接。为了促进种子出芽和生长,大棚内遮阳网透光度以40%为宜。播种后约7 d幼苗基本出齐,种子出芽率约为96%。
2.2.2 春播。在皖南山区,红楠种子一般在2月下旬开始春播。从贮藏坑中取出种子,并在流动的水中水选多次,去除漂浮、霉变、胚发育不完全及较小的种粒,再进行种子催芽。
2.2.2.1 大田条播。大田条播要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坐北朝南的育苗田,前茬是水稻为宜。育苗地选好后,于初冬深翻土壤,冻死农田中的虫卵和害虫。翌年春季2月,每667 m2施入1 000 kg腐熟菜籽饼肥,并667 m2施用辛硫磷颗粒3 kg杀灭地下害虫,667 m2施用硫酸亚铁铵颗粒5 kg对土壤进行消毒,再进行“三犁三耙”,确保农田土壤细碎。之后做高30 cm、宽80 cm、长8~12 m的苗床待播。
条播时,在苗床上开深5 cm的播种沟,将催过芽的红楠种子播于播种沟内,盖散碎细土1 cm厚,喷一次透水保湿,再盖上4 cm厚干净稻草。稻草要用绳子固定四周,防止风吹。种子播种后约25 d幼苗出土。当有40%的幼苗出土时,于晴天傍晚揭去覆盖的部分稻草;当有70%的幼苗出土时,于晴天傍晚揭去覆盖的全部稻草。稻草揭去2 d后,喷一次0.2%多菌灵水溶液,防止幼苗发生病害。播种后约35 d幼苗全部出齐。种苗刚刚出土时,极易受到小动物的危害,要每天派专人守护苗田。红楠种子春季条播出芽率在80%左右。
2.2.2.2 大棚播种。春季大棚播种可参考秋季大棚播种方法,但需注意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0.8 cm,大棚内遮阳网透光度以60%为宜。播种后约15 d幼苗基本出齐,此时使用0.2%多菌灵水溶液喷雾,防止芽苗发生病害。春季大棚播种出芽率在98%左右。
上述4种播种方式的红楠播种时间、方法和出芽率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3 苗期管理
2.3.1 温度管理。红楠幼苗出土后喜欢庇荫环境,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发生日灼。因此,要注意搭盖遮阳网遮阴,减少幼苗和土壤水分蒸发,也可以降低育苗地内的地表温度,起到保墒降温等作用。
2.3.2 补苗与间苗。红楠幼苗生长较快,应在苗高8~10 cm时补苗。补苗可以在晴天16:00以后或阴天进行。补苗后要适当遮阴和浇水,防止强阳光照射造成幼苗萎蔫。补苗可以结合间苗同时进行。间苗可以进行两三次,主要去除过密、弱小、茎弯曲、无头梢等生长弱小的幼苗。第1次间苗可以留苗160~180株/m2,第2次间苗可以留苗130~140株/m2,第3次间苗可以留苗100株/m2,最终每667 m2保苗3.0万~3.5万株。
2.3.3 水肥管理。红楠幼苗出土后,幼苗组织比较嫩弱,必须精心管理,才能促进幼苗茁壮生长。雨季雨后及时排干沟内积水,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进行施肥,要少量多次进行施肥。进入秋季可以减少或停止施速效肥,同时减少灌水量,防止幼苗徒长[5]。
2.3.4 松土与除草。松土与除草可同时进行,一般雨后天晴5~7 d就要进行松土,施肥前也要松土。松土易浅不易深,要离幼苗2 cm以上,防止松动幼苗根系。
育苗期间见草就除,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切记除草禁止用手直接拔除,以免造成幼苗根系部位土壤松动,不利于幼苗生长,严重时会造成幼苗死亡。必须用利铲直接切断杂草根系。幼苗生长期间禁止进行化学除草,如果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易对幼苗生长造成抑制,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则当年难以成苗。
2.3.5 越冬防寒。初秋可以追施一两次磷钾肥,促进苗梢尽快木质化;入冬时苗梢不能完全木质化的,其抗寒能力弱,极易遭受早霜危害,冻死苗梢。冬季可以不用撤除遮阳网,让遮阳网遮挡霜冻和积雪,增强苗木的抗寒能力。
2.3.6 病虫害防治。红楠育苗期间常发生炭疽病,虽然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防治,但病情一旦发生,便会造成损失。炭疽病病菌易危害红楠叶片、侧枝、幼茎等。枝条染病时,病斑呈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最初为紫褐色,渐变成黑褐色,病部下陷。发病严重时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甚至导致整株干枯死亡。春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土壤干旱瘠薄地块发病率较高,幼树发病多。为有效防治炭疽病,需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育苗,并施足基肥;注意通风透光,定期及时清除病枝、病叶、病株并集中烧毁;萌发新叶、新梢时,可以根据科学比例适量喷洒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溶液预防病害;发病初期可以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红楠育苗期间也会发生枯枝病。枯枝病发病初期,枝条由梢部往下失水干枯,叶片发黄,严重时整枝枯死,叶片不脱落,最终造成全株死亡。为有效防治枯枝病,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苗床通风换气,采取排水施肥、喷微量元素和改土等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发病,需剪除病枝,同时用72%链霉素20倍液涂抹剪口,以防止病枝继续向下枯死。
红楠育苗期间还易发生日灼病,日灼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采取预防措施。通常,需要在苗床上方搭盖遮阳棚或遮阳网来预防日灼病发生。
3 皖南山区红楠防护林营造技术
皖南山区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53 hm2,且大部分都是优质农田。但由于农田基本都处于大山之间,大风天气较多,往往会造成即将成熟的水稻发生大面积倒伏,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针对此,黄山市将农田防护林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快速推进实施,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皖南山区农田防护林带主要作用在于降低风速、改善环境、防治灾害、调节气候及保障农业生产等,林带建设树种主要选用红楠。下面重点介绍红楠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
3.1 规划营造路线
在农田进风口处至农田出风口处规划要营造的路线,一般风口处最少栽植3~10行红楠;中间林带可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种植在路边、渠边、田边的空地上,构成纵横连亘的农田林网。每块农田都由四周林带所围绕,以降低或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风害。
3.2 挖掘栽植穴
在初冬进行挖穴,按1 m×2 m或2 m×2 m的株行距挖穴。挖穴时要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栽植穴深40 cm、长50 cm、宽50 cm。栽植穴最好呈梅花式分布,且要经过一个冬季的熟冻,彻底改变穴内土壤的理化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