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王蕊蕊

[摘 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但当前海南省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还存在农民宅基地建房无序、垃圾乱丢乱堆放、部分村庄污水乱排放、村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需从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统筹协调乡村规划、深入开展“三清二改”,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着力改善当地农村人居环境。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整治;乡村规划

[中图分类号] X321;D42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4

0 引言

202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是对2018年出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升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指出,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鉴于此,通过调研分析,笔者总结海南省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地方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1 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

三亚市共有行政村92个、自然村491个,总户数7.19万户,总人口29.57万人。近年来,按照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百镇千村”工作部署,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年底已基本完成“十镇百村”建设任务。当前,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共有21个行政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约占三亚市行政村总数的23%。其中,有17个行政村被海南省分别授予“五星级美丽乡村”“三星级美丽乡村”和“一星级美丽乡村”称号,还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相继受到国家表彰。特别是近年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污水及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2 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三亚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清洁行动正在全面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乡村环境“脏、乱、差”等顽疾仍未得到有效根治,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农民宅基地建房无序

目前,三亚市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分散,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混杂,村民住房建设零乱无序,建筑与村落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人文元素相容性差,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村居普遍缺乏美感。大多数村庄有废弃的、无功能建筑物,且数量多,影响村容村貌。居民点分布、建筑布局和建筑风貌缺乏统一规划,且一些村民仍然违反规划审批内容建设住房,批小建大、批低建高的现象比较突出。

2.2 垃圾乱丢乱堆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村民有随地乱丢垃圾、乱吐槟榔水的不良习惯。一些村庄的村内小巷道随处可见垃圾,房前屋后的空地、河流池塘边都成了倾倒垃圾的场所。部分村民拆旧房、建新屋后,建筑剩材和建筑垃圾乱堆放,长期不清理。田间地头有散落的地膜、农药包装物和农资废弃物,影响田园景观。

2.3 部分村庄污水乱排放

部分村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有的排放至院落,有的直排入明沟或周边水体,影响水环境质量,形成各种病原菌的滋生地。老旧化粪池大多无底,排入化粪池的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污水下渗,影响地下水水质。

2.4 村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

许多村民的猪舍、牛栏、羊圈都建在房前屋后,畜禽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流入露天排水沟渠或随地排放,污染环境。部分已建成的美丽乡村仍存在家禽散养问题。

2.5 村居庭院杂乱问题突出

村居庭院大多杂乱,园林绿化明显不足,“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杂物乱堆乱放、棚子乱搭乱建、电线乱拉乱挂、墙壁乱贴乱画、农机具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部分村民在院子里用几块石头架锅烧火做饭,餐厨垃圾随地丢弃,污水随地泼倒,这些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3 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的成因

3.1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建立

部分村两委成员人居环境管护意识不强,乡村“熟人社会”和“亲情关系”导致对村民的约束和管理逐步弱化,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度。部分村庄的村规民约形同虚设,村干部对村民的违规行为不纠正、不制止、不教育。当前,虽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在积极推进,但由于各级的整治方案未细化、整治任务分解不具体、整治标准不明确,导致整治效果大打折扣。

3.2 农村规划缺乏协调统筹

缺乏熟悉农村、了解农业的乡村规划人才,未对宅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划分随意性大。村民建房虽有带图审批,但施工缺乏监管,随意改变图纸施工的问题突出,完工后无规划验收,导致近年来乡村虽建了大量新居,但“有新房、无新村”。近年来,虽然三亚市启动了乡村规划编制,但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协调衔接不到位,规划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统筹融合力度不足,有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规划相互制约,导致规划未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约束作用。

3.3 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农村地区原有生活污水治理仅依靠化粪池处理,但老旧化粪池下渗问题严重,污染地下水水质。近年来,三亚市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急需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因征地问题导致建设进度慢、投入使用率低。据估算,三亚市就近接入市政管网、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村不到自然村总数的1/3,大量的生活污水无法消纳和处理。混排入化粪池和沼气池的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污水日积月累,造成化粪池和沼气池负荷严重,加之管理维护不到位、处理不及时,造成污水溢流。由于农户依赖思想严重,多年前建成的沼气池和化粪池年久失修、结构老化,无法正常使用,影响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污水的处理。

3.4 农户共建卫生文明美好家园的意识不强

部分村干部卫生文明意识淡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敷衍塞责,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不到位,对村民的不文明行为不规劝、不制止、不批评。部分村民卫生文明意识不强,对村中和自家庭院的“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自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不高,组织参加环境卫生整治也推三阻四,少数人治理、多数人麻木观望的现象普遍存在。

4 提升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对策

4.1 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强化组织领导

4.1.1 完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三亚市可借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的“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基层民主典范的经验做法,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将组织和管护工作覆盖延伸至自然村和村民小组,推动自然村和村民小组设立村民理事会,配合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4.1.2 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三亚市要着力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各主责部门、区责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特别是自然村干部履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每个区应分类、分等级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点)建设,让整治标准直观化、具体化,为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样板。每个村都要制订具体的整治方案,让每一个村干部、每一名党员、每一家农户、每一个村民都知道应该要整治什么问题和整治标准,并通过年计划、月督查、周考评,推动整治任务有效落实。

4.1.3 广泛发动村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村民的主力军作用,紧紧依靠村民、组织村民、发动村民,攻坚克难。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使村民积极参与整治工作。同时,可在报社、电视台等开辟专题专栏,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传播正能量,让村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和效果,增强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1]。

4.2 统筹协调乡村规划,改善农村风貌

4.2.1 推动规划人才下乡服务。借鉴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经验,建议三亚市政府统一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乡村建设规划员,鼓励城市设计机构投入乡村建设,为推动农村有序建设、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4.2.2 推动多规合一,规范引领村庄建设。三亚市要推动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协调安排村庄建设规划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生态要求,合理布局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和建设用地,引导村民充分利用现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等土地资源,按照“逢建必报”的

原则进行建房。结合三亚市农村实际,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整合、统一安排使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和规范利用程度。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建房更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方式,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整体推进,拆除村庄内废弃的、无功能建筑物,确保“建新房、有新村”。

4.2.3 持续开展“两违整治”。三亚市要严格实施村庄规划,加强建筑风貌管控,保持统一风格;建立完善的乡村规划实施监控网络,构建多部门联动执法、村民参与的管护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监管,控制新建民房不超过3层,推行村民建房规划验收,依法查处违法用地和违反规划审批内容建设行为,维护乡村规划秩序,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领作用[2]。

4.3 深入开展“三清二改”,提升宜居质量

当前,甘肃省正在开展以“清洁村庄美化家园”为主题的“三清二改”村庄清洁行动。因此,三亚市可以此为借鉴,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把清理农村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农村厕所作为当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攻方向。

4.3.1 清理农村垃圾。按照国家农村垃圾治理“五有”要求,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保障和投入比例,配齐、配足垃圾收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厂扩建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村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21个美丽乡村推行生活垃圾户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三亚市政府应加强统筹,指导各区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有相关资质和保洁清运实力的外包公司,提高农村地区垃圾清运的及时性,防止因长时间堆放而导致垃圾腐烂变臭;应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和“乡村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提高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

4.3.2 清理农村污水。按照《三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三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建设任务,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率。当前各区应着力解决污水管网和站区建设项目征地难问题,组织精兵强将落实好征地工作,不能因征地难、征地慢而影响项目建设进程。在建设布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城旁接管”纳入市区污水处理管网、“就近联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独建补全”建设化粪池的方式,实现支管入户、雨污分流的治理目标,确保污水治理整体推进、不漏一户。同时,以村居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全面拆除乱设的生活污水直排管道,清理水域生活垃圾,清淤疏浚,消除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