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 蔡永鹏 莫道铭 陈结仪 廖伟文

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0

[摘 要] 粉葛为豆科葛属植物,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自治区)广泛种植。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属于生理性病害,一旦粉葛感染空心和黑心病,将对产区农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会冲击整个粉葛产业。基于此,以提高粉葛产量、提升产区农户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针对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期望能为粉葛生产提供的理论指导,帮助产区农户有效防止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粉葛;空心病害;黑心病害;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7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6--4

0 引言

粉葛,亦称葛根、干葛、甘葛、葛子根、葛条根和鸡齐根等,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营养、药用价值较高,于1998年被列入“药食两品”名录。在药用方面,粉葛性凉,味甘、辛,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同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从粉葛中所提取的葛根素具有较好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经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在食用方面,粉葛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可食部分每100 g含维生素C 5.00 mg、维生素E 0.04 mg、钙19.00 mg、铁0.10 mg和磷11.00 mg。粉葛可鲜食,也可用于烹调菜肴、糖渍,或是从中提取淀粉用于二次加工。粉葛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促使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近年来,粉葛空心、黑心等病害问题发生严重,降低了粉葛的食用价值,对产区农户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冲击。因此,研究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发生原因,总结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是现阶段农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1 粉葛空心、黑心病害发病症状

粉葛空心、黑心病害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病害,常发生于粉葛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粉葛空心多发生于块根的维管束部位,多呈放射状或扁口状。不同产区粉葛空心的长度、宽度等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患有空心病的粉葛空心壁位置多呈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色(见图1)。但从粉葛块根外部观察,无法探知其是否患有空心病。据产区农户反映,块根较大的粉葛相较于块根较小的粉葛空心病害发病率高。粉葛黑心病害的发病位置主要是块根,切开后可见块根中间部分变黑,变黑部位的组织萎缩或坏死(见图2)。

2 引发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因素

2.1 理论分析

2.1.1 植株种植密度。粉葛种植密度对粉葛块根数量与块根大小存在直接影响。目前,我国各粉葛产区的栽培模式主要为大垄双行起土墩栽培、小垄单行栽培及大垄单行起土墩栽培。其中,大垄双行起土墩栽培密度为5 700~6 300株/hm2,小垄单行栽培密度为17 250~18 000株/hm2,大垄单行起土墩栽培密度为5 250~6 000株/hm2[2]。相关研究表明,在上述3种栽培模式中均出现过粉葛空心与黑心病害。众多学者认为,粉葛种植密度过小或过大均是导致粉葛出现空心与黑心病害的原因。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粉葛植株营养缺乏,种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植株营养过剩,如果粉葛块根部位的组织存在发育不平衡问题,则会无形中提高粉葛空心、黑心病害发生率。

2.1.2 施肥。大多数农户为提升粉葛生产量而大量施用复合肥[m(N)∶m(P)∶m(K)=15∶15∶15],平均每667 m2复合肥的使用量为175~200 kg,甚至更高,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则相对较少,施肥结构单一。

2.1.3 水分。相关研究表明,粉葛块根形成初期如水分缺失或突遇大雨,块根部位所积累的干物质无法及时运输时,会导致粉葛出现空心、黑心病害。产区农户在粉葛块根形成初期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也易引发粉葛空心、黑心病害。

2.1.4 气候环境。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对气候环境存在极强的依赖性。因此,产区的气候环境是粉葛出现空心、黑心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区的光照度、温度与湿度均会对粉葛块根膨大造成不利影响。高湿度会导致粉葛植株内部缺氧,气温骤变也会引发粉葛块根内部生理紊乱。例如,气温突然降低会使粉葛块根停止生长,当气温回升后,在适宜的生长温度下粉葛的块根又快速生长,停止生长与快速生长两个阶段的频繁交替提高了粉葛空心、黑心病害发生率[3]。

2.2 实证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引发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原因,将病原菌、土壤与施肥作为3项调查指标开展实证研究,具体研究过程见下述内容。

2.2.1 病原菌。将存在空心、黑心病的粉葛植株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技术人员并未观察到病原体。为进一步探知发病机制,技术人员进行了组织分离,通过表面消毒、无菌操作、PDA培养基上分离真菌、多次纯化后,在空心和黑心部位只分离到少数镰刀菌。而后将分离到的真菌人工接种到健康的粉葛茎秆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镰刀菌并未引发空心、黑心病害。这一试验验证了镰刀菌并不是引发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病菌。

2.2.2 土壤。研究组于2017年11—12月前往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有病害)、云浮市罗定市(无病害),采集了不同产区不同田块的土壤,而后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研究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化验。结果表明,所采集的6个不同田块的土壤中硼、钙、镁、钾等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从土壤质地分析来看,高明区瑶村和大洞村2个产区田块的土壤为轻壤土,pH值分别为5.90和5.38,高明区田村、城村和罗定市三坪村3个地方的土壤为中壤土(见表1)。分析黑心、空心和健康的粉葛成分发现,其硼、钙、镁、钾、氮、磷等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健康粉葛的多项指标含量比健康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仅健康粉葛的硼含量明显低于黑心和空心粉葛(见表2)。这表明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粉葛化学成分的分析来寻找粉葛空心和黑心的发生原因,无法获得明确的答案。

2.2.3 施肥。研究组为进一步探知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发生原因,于2018年、2019年在高明区更合镇水井村、田村选择历年粉葛病害发病严重的地块,就施肥水平进行了田间试验。选用的试验品种为细叶粉葛。粉葛收获时,研究组在每个地块随机抽取50条粉葛块根,逐个切开检查并记录粉葛的空心率与黑心率,结果见表3和表4。

综合2018年和2019年田间试验结果可知,在粉葛种植过程中,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加重粉葛块茎空心和黑心病的发生;而施用较少的氮肥或不施肥,尽管有的年份粉葛块茎空心和黑心病的发生率较低,但粉葛产量偏低[4]。在常规施肥和标准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不同使用量的硼、钙等元素对粉葛空心和黑心病害的发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总体效果来看,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加中等量的硼和钙,可以明显减轻粉葛空心病和黑心病的发生,同时显著提高粉葛产量。

3 粉葛空心、黑心病害防治对策

3.1 合理密植

为降低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发生率,产区农户在粉葛栽培期间应结合当地环境保证密植的合理性,通过调节粉葛植株间的距离优化田间小气候,从而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建议产区农户将大垄双行起土墩栽培密度控制在6 750~7 500株/hm2,将小垄单行栽培密度控制在13 500~15 000株/hm2,将大垄单行起土墩栽培密度控制在6 750~7 500株/hm2。

3.2 勤于整形

为避免粉葛发生空心、黑心病害,产区农户应勤于对粉葛植株进行整形。在粉葛块根形成初期,将主蔓上长度1.5 m以下的侧蔓全部摘除,主蔓上长度1.5 m以上的侧蔓保留。当粉葛的主蔓生长至2.0~2.2 m、侧蔓约为0.2 m时,建议产区农户及时对粉葛进行打顶摘心处理,并及时剪去侧蔓上新发的嫩枝蔓。通过对粉葛植株的整形,能保证粉葛块根部位通风、透气良好,降低粉葛空心、黑心病害发生率。

3.3 科学施肥

结合上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发现,高氮施肥处理加重粉葛空心和黑心病的发生,低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粉葛空心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产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此,笔者建议产区农户以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为前提,以当地耕作栽培和管理水平为基础,在常规施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00 kg+挪威复合肥[m(N)∶m(P)∶m(K)=15∶15∶15]150 kg)的基础上,适量增施硼肥和钙肥,可以明显减轻粉葛空心病和黑心病发生情况,提高粉葛的产量和品质[5]。

3.4 合理灌水,及时排涝

在防治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过程中,产区农户既要保证水分供应,又要避免出现旱涝不均的情况,从而保证粉葛块根能均衡生长。一般粉葛块根膨大期在每年7—8月。该阶段粉葛块根对水分极为敏感,而这两个月极易出现极端天气,或暴雨或大旱,所以产区农户应将7—8月的灌水、排涝作为重点工作。建议农户在种植前期采取稻秆覆盖或农膜覆盖措施,既可防草,也可保水保肥,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解决粉葛水分供应问题。此外,农户应在暴雨后及时进行田间排涝,解决田间渍水问题。

4 结语

笔者对可能造成粉葛空心、黑心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就不同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粉葛空心、黑心病并不是病原菌侵染造成的,也不能将土壤因素作为引发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重要原因,而施肥水平对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发生存在直接影响。所以,产区农户在防治粉葛空心、黑心病害的过程中,除合理控制植株栽培密度、勤于修剪、科学灌水、及时排涝外,还应将施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粉葛空心、黑心病害发生率,保证产区的生产效益与粉葛的食用、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建明.广西葛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26-30.

[2]张宇,郭坤元,何美军,等.粉葛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135-136.

[3]郑文凯,邓正春,杜登科,等.常德地区葛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10):250-251.

[4]唐良妹,李倩璀,李明艳,等.粉葛根腐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南方园艺,2013(3):52-53.

[5]陈泊韬,卢剑娴,苏桂南.鼎湖粉葛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J].作物研究,2012(5):543-54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