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县油茶低产林成因分析及改造对策

作者: 杨国胜

[摘 要]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佳,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因长期粗放经营、土壤条件差、病虫害严重等,导致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出现了一些油茶低产林,需要采取更新换种、加强抚育管理、土肥管理、加强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改造,助力乐业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

[中图分类号] S794.4;S756.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7--3

0 引言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在长江一带和南方地区种植。利用油茶加工生产的茶油与世界顶级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1]。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不断调整和优化饮食结构,从食用动物油转向食用木本植物油,因此,茶油在市场上的销量节节攀升。同时,油茶树四季常青,除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能起到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被破坏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乐业县油茶种植概况

乐业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群地区,被誉为“天坑之都”,获“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长寿之乡”等称号。乐业县地处黔桂接合部,平均海拔1 128 m,县城海拔970 m,四季温润,水质优良,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3%,年降雨量1 100~1 500 mm,年平均气温在16.3 ℃左右,非常适合油茶树生长。

乐业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已成为当地的名特优产品。近年来,乐业县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在乐业县逻沙乡、逻西乡创建了“万亩油茶产业示范园”,积极动员林农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油茶生产加工企业。在企业和合作社示范带动下,乐业县油茶产业向深精加工方向发展。但是,因长期粗放经营、土壤条件差、病虫害严重等,导致乐业县出现了一些油茶低产林。据统计,2021年乐业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0.77万hm2,其中低产林面积0.23万hm2,主要分布在同乐镇、新化镇、甘田镇、逻沙乡、花坪镇、雅长乡、逻西乡和幼平乡的60余个行政村。对此,乐业县积极落实“双千”(“千万亩油茶基地”“千亿元油茶产业”)计划和低产林改造扶持政策,全县油茶发展势头一片向好。

2 乐业县低产林成因分析

2.1 油茶品种低劣,油茶林老化严重

乐业县现有大龄油茶林大部分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林农采用当地品种实生苗营造的林分。目前,这些林分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生长机能衰退,抗逆性减弱,病虫害严重,开花时间参差不齐,落花落果严重,挂果率低,果实小、果皮厚、含籽率低、出油少,产量逐年下滑。这便导致林农收益逐年减少,影响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2.2 长期粗放经营,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乐业县部分林农认为油茶易生易管,不需要精耕细作,茶树成活后等待收果即可,于是出现了林农造林积极、后期撂荒无人管的现象。因没有及时做好垦复、砍草、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油茶林地内杂草丛生、灌木共生、乔木混生,通风透光性差,林地内水分、营养、光照被野草杂树争抢,茶树生长空间受限、营养不足,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出现僵化苗。同时,长期粗放管理,导致茶树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茶树开花挂果,降低了油茶产量,减少了林农收入。二是乐业县部分林农的油茶种植面积小、地块散且远,不成规模,而且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阶段,以榨油为主,茶壳、茶麸、精油、化妆品用油等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支持不足,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化程度低,导致茶果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2.3 土壤条件差,不利于苗木生长

乐业县部分林农掌握的油茶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在土质选择上没有把好关,将油茶种植在一些土层浅、土质差的土地上。在此条件下,虽然油茶树最终能够成活,但是由于土质差,林农不注重后期管护,导致油茶苗缺少营养,出现僵化木,导致油茶产量低、收益少。

2.4 病虫害严重,影响苗木生长

乐业县部分林农掌握的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不及时,如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不断扩散蔓延,进而导致整片油茶树生长、开花、结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成片死亡。

2.5 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

首先,油茶生产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乐业县部分林农经济基础薄弱,难以负担这笔开支。部分林农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减少投入,一些油茶林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其次,乐业县政府部门对油茶种植的扶持政策较少,补助资金不足,林农申报相关补助时程序复杂、要求严格,经营散户难以按标准完成油茶种植和管护任务而获得补助资金。最后,因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不到位,难以形成一对一、一帮一的跟踪指导服务,导致乐业县部分林农面对修剪、病虫害、施肥等技术性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只能凭经验处理,最终导致低产林形成[2]。

3 乐业县低产林改造对策

3.1 更新换种

3.1.1 全部更新。老化严重、品种较杂、长势差、冠幅窄的老油茶林,常年667 m2茶油产量低于

12.5 kg的油茶林,可全部低位砍伐,砍伐后树桩高度控制在30 cm以下,整理林地,清除树枝和杂草,按3 m×2 m的规格重新种植两年生优良品种油茶苗。种苗时间应选在冬季至开春前,在阴天或雨后进行为宜。种植苗木时,林农需做到“三踩一提”,并压好土,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苗木成活率。

3.1.2 部分更新。对于整体林相较好、长势较旺、林龄20 a左右的油茶林分,对部分挂果率高、含油率高、品质佳的优良品种植株采取保留措施,对部分开花迟、挂果率低、病虫害严重、只开花不结果的低劣植株采取换冠更新措施。在冬末春初,采用高枝插皮嫁接技术对低劣植株进行改造。选取无病虫害、无外伤、发育健壮的良种油茶接穗备用。在离地60~100 cm高的枝干圆滑处锯断,确保断面平滑、不伤皮,从断面下方圆滑处纵切2刀,切至木质部,切口长约3 cm,然后将表皮剥离。把准备好的接穗采用“三刀法”进行处理,先在芽下方约1 cm处呈45°角平滑重削一刀,然后在芽正背面即第1刀的反面低0.2 cm轻削一刀,再在距芽3.0 cm处呈45°斜切,保留1个芽1片叶子,叶子剪去一半,减少水分蒸发。将削好的接穗大面向内、轻削面向外,靠剥好的砧木皮一侧插入,接穗要露白(即内削口高出砧木断面0.1 cm左右),调整使剥开的砧木皮与接穗外削面接触,用薄膜带绑紧,罩上塑料袋保湿。接穗成活后及时去除塑料袋、抹芽,用木棍绑好新长出的接穗,防止嫁接口破裂和枝条折断,影响嫁接成活率。

3.2 加强抚育管理

3.2.1 加强林地清理。每年定期清理油茶林。7—8月,林农需砍除茶林中的杂草、杂木,改善地上部分环境条件,减少杂木、杂草与茶树争抢养分和光照,把有限的养分供应给茶树,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茶树生长、开花和结果。冬季采果后,将修剪后的残枝、挖除的病株和砍掉的小灌木、杂草、野藤等带离林地集中处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3.2.2 合理调整密度。根据林地特点,合理调整油茶林密度,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对于种植密度大的油茶林,砍掉过密植株,使茶树间枝叶向四面八方伸展,不拥挤,不重叠,增加林间通风透光性。在较稀的地方进行补植补种,调整后的油茶林667 m2种植密度保持在110株左右。

3.2.3 科学垦复。林地垦复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行垦复时,一般冬春深挖、夏季浅挖,3 a一深挖,1 a一浅锄。坡度15°以下的油茶林进行全垦;坡度15°~25°的油茶林进行带状轮垦,环绕山坡,在行与行之间隔一行垦一行,交替进行,树冠内全垦,来年再轮替垦复,有利于保持水土;坡度25°以上的油茶林地要进行穴垦,即沿树冠投垂直投影深垦,将表土、青草翻埋在下面,上面培新土。

3.3 加强土肥管理

每年采果后,即12月和来年5月,各施1次肥,以树冠周围滴水线为界,挖深20 cm左右的环形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盖好土。冬季施肥以有机肥为主,667 m2施1 250 kg左右,具体施肥量视植株大小而定,大树多施,小树少施。夏季以复合肥为主:大年以施磷肥和钾肥为主,667 m2施磷肥50 kg、钾肥25 kg、氮肥15 kg;小年以施氮肥为主,每667 m2施氮肥50 kg、磷肥15 kg、钾肥10 kg。生长势强的树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生长势弱的树要多施氮肥[3]。只有加强土肥管理,及时补充养分,促进油茶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方可提高油茶产量、增加林农收入。

3.4 加强修剪

整形修剪一般在冬季采果后进行,夏季以抹芽为主。油茶树修剪应根据地势、树形进行,总体修剪原则是剪密留稀、去弱留强[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枝条密的要重剪,稀的要轻剪;靠近地面的枝条重剪,中部、上部和外沿枝条轻剪;小树轻剪,大树重剪;长势强的树轻剪,长势弱的树重剪;向阳面枝条轻剪,阴坡方向枝条重剪。通过修剪,优化林间结构,增加通风透光性,达到“小枝多、大枝少,枝条分布合理、均匀,内部通风透光,光能利用增强,减少病虫害,上下内外都开花,形成立体结果”的效果[5]。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油茶树最常见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其中,炭疽病可导致油茶叶、枝腐烂,落花落果和裂果,具有传染性强、难根治等特点;软腐病传染性强,主要引起油茶树大量落叶、落花和落果,甚至导致病株死亡。油茶树最常见的虫害有蓝翅天牛、茶梢蛾、油茶毒蛾等,主要危害是啃食油茶叶、梢、枝,导致叶、枝缺乏养分,引起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死亡。油茶树病虫害防治应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综合防治。为有效预防油茶树病虫害,应定期清理林地内的枯枝和杂草,并带出林地销毁;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并带出林外销毁,避免病害扩散蔓延。冬季用石硫合剂对油茶树进行涂干防虫,第2年4月和7月交替使用白僵菌粉剂或苏云杆菌粉剂对油茶树进行病虫害防治。

3.6 加大技术培训和油茶产业扶持力度

乐业县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屯开展油茶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传授技术要点,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为林农提供技术指导,建立一帮一带机制,定期回访。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开通咨询电话和建立技术指导服务微信群,成立技术互助小组,及时解决林农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疏通技术阻碍。同时,乐业县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持力度,增加低产林改造补助资金和降低林农申请补助门槛,简化申报程序等,让更多的林农能享受政策扶持,切实提高广大经营者的积极性。

4 结语

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6]。在乐业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引导扶持下,林农要加强学习,切实掌握油茶种植技术,积极改造低产林,科学做好油茶林管护工作,不断提高油茶产量和收益。同时,乐业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大型油茶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带动油茶产业向高质量、深加工方面转型,使油茶产业成为当地能使林农增收、财政增收的好产业、好项目,为乐业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英.河南省罗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6(2):37-38.

[2]李潇晓.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9(5):55-59.

[3]马锦林.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J].林业与生态,2020(4):40-41.

[4]柏劲松.柑橘的果后修剪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5(12):28.

[5]李东娜.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2018(7):54-55.

[6]冯荣芳,廖诗林.江华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0(4):109-1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