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作者: 李桂海[摘 要]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巨大,因此,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应推广应用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同时采取加强人员技术培训、重视花生种子处理、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等措施,在保证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提升种植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 花生;种植技术;种子处理;节水灌溉;化肥减量增效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7--4
0 引言
花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具有滋补益寿的功效,被誉为“长生果”“十大长寿食品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满足市场对于高产量、高品质花生的需求,应大力推广应用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提升花生种植效益。
1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地与整地
土壤条件是影响花生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播种前科学选地尤为重要。农户应优选地势较高、灌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pH值在6.0~6.5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块,并要保证所选地块土壤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禁止选用黏性土壤。科学选地后应精细整地,对土地进行深翻晾晒,让土壤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整地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并将田间杂草、石块等清除干净,避免对播种造成影响。整地时要施加充足的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加适量化肥。一般情况下,每667 m2施加有机肥2 500~3 000 kg、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50 kg即可。整地后做厢,厢宽控制在1.3 m,高度控制在20 cm,厢面呈龟背形,为后期播种作业提供便利[1]。
1.2 选择优良品种
花生种植前,选种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农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情况、市场需求、实际用途等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品种。目前,花生品种主要分为下述几种。①食用型品种。该类花生富含蛋白质,苗期长势强,抗病性好,适宜密植。②出口型品种。该类花生多为大果型品种、耐贮性好、适宜出口。③油用型品种。该类花生含油量高、熟期早、产量和品质高。无论选择哪一类花生品种,均要保证其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等特性,并且要保证所选的花生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75%、水分≤10%,保证种子出苗率及成活率,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1.3 科学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也是花生播种前的一项关键工作。首先,筛选种子。农户需要剔除小种、杂种、发芽种、霉变种、病虫种,避免影响花生成活率。其次,晾晒种子。农户可选择晴朗天气晾晒种子1 d,将种子均匀摊铺在地面,每隔2 h翻动1次,保证晒种的均匀性。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在水泥地上晒种,避免种子被灼伤。晒种可杀灭种子表皮细菌,并且可提高种子活性,保证出苗率,达到增产目的。再次,种子消毒。消毒时农户可使用药剂拌种,常用药物有多菌灵、硫酸铜等,可降低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等常见病害发生率。另外,农户可使用肥料拌种,如用钙镁磷肥拌种,可提高种子出苗率。或者用种衣剂对花生种进行包衣处理,形成保护膜,可预防多种花生病虫害的发生[2]。
1.4 控制播种时间及密度
播种时间是影响花生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户要合理选择花生播种时间,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以5~10 cm处土壤温度稳定在15 ℃左右时播种为宜,具体应结合降雨、气温等多项因素适时播种。过早播种极易因遇倒春寒降低幼苗成活率,过晚播种极易对花生产量和种植效益造成影响。另外,播种时农户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具体应结合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播种密度,要遵循肥田宜稀、瘦田宜密的播种原则。一般情况下,花生播种行、株距以30、18 cm为宜,每穴播2粒花生,每667 m2播种1.0万~1.2万穴,每667 m2基本苗控制在2.2万株左右[3]。
1.5 化学除草及覆膜
花生播种覆土后,农户需在厢面、厢沟喷施化学除草剂,常用除草剂为乙草胺,每667 m2用50%乙草胺100 mL兑水60 kg喷雾,可有效降低出草率。喷药后,农户需要及时覆膜。农户要合理选用薄膜,优选150~200 cm宽、0.005~0.009 mm厚的白色薄膜,每667 m2用膜量控制在5 kg左右。覆膜时,农户要确保其平整度,避免出现褶皱,同时压住薄膜四周,避免大风将薄膜刮起。
1.6 破膜放苗及补苗
农户要密切留意花生苗生长情况,及时做好破膜放苗工作。破膜放苗时间以控制在2叶时为宜,要控制好破孔大小,孔径以3 cm为宜。及时放苗可避免出现高温烧苗的现象,放苗后需用土将破口封实。放苗时,要留意是否存在缺苗现象,如果缺苗,应及时补栽。补栽时应选用同品种花生浇水点种或带土移栽,补种移栽应在阴天、晴天早晨或下午等时间段进行,保证补苗成功率。另外,农户应优选带土移栽法,种子催芽并长出2片后带土移栽,可保证移栽成活率。
1.7 及时追肥
花生生长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如果生长期缺肥,则会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后期花生产量和品质。所以,农户要高度重视追肥工作,结合土壤墒情、花生植株长势等因素及时追肥。前期施加充足基肥的地块,后期可不追肥,尤其是覆膜地块不便追肥。针对露地花生及长势较差的花生,需及时追肥。首先是苗期追肥。在花生始花期前,每667 m2追施复合肥30 kg或氮肥10 kg,起到促苗早发的效果。其次是花针期追肥。此时花生大量开花,对于钙、磷、钾等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可667 m2追施过磷酸钙40 kg,以提高产量。最后是叶面喷肥。花生生长后期每隔7 d在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连续喷洒两三次,可起到促进荚果饱满、提高花生产量的效果[4]。
1.8 科学灌排水
土壤缺水会导致花生生长发育停滞,土壤含水量过高则会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所以,农户要结合当地降雨情况、土壤含水量科学灌排水,做到花生不萎蔫不灌水。如果发现花生叶萎蔫,需及时浇水,浇水时禁止大水漫灌,以免引发涝灾。进入雨季后,农户应保证田间排水沟畅通,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避免对花生结果造成影响。
1.9 化控定苗及杂草防治
化控定苗是花生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花生开花后30 d且苗高40 cm时,应及时落实化控定苗工作,防止植株徒长。一般情况下,可每667 m2用15%多效唑30 g兑水60 kg喷洒叶面,保证坐果率、饱果率。喷药后5 d可继续喷药1次,提升控旺效果。如果花生田有杂草,会与花生植株争夺水分、养分,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降低花生产量和品质。所以,农户要高度重视杂草防治工作。此时杂草防治以人工除草为主,禁止滥用除草剂,避免对花生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及时除草可提高田间通风性、透光性,促进花生良好生长,提高花生产量及品质。
1.10 收获及贮藏
花生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作业。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会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农户应结合花生植株长势、荚果成熟期外观标准合理确定收获时间。当发现花生植株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步脱落,茎枝转为黄绿色时,应及时收获。此时果壳内海绵体呈闪亮的黑褐色,籽仁充实饱满,种皮色泽鲜艳。花生采摘收获后,其含水量较高,所以要做好晾晒工作。当种子含水量在10%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要保证贮藏室干燥通风,防止花生受潮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贮藏时要做好防鼠工作,避免鼠害影响花生品质[5]。
2 提高花生种植效益的措施
2.1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保证花生种植效益,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对广大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成立专门的技术培训队伍,创新技术培训方法,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就线上培训而言,技术培训队伍可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制作短视频等方式,为农户讲解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使农户了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进而摒弃传统落后的种植技术;还可建立微信群,及时帮助农户解决在花生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确保花生规范种植。就线下培训而言,技术培训队伍应深入农户家中发放宣传单页、手册,或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使农户掌握花生科学种植技术,提高花生成活率,保证花生种植效益。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花生优质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农户参观采用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地块的花生生长情况,让农户更加直观地看到采用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并在参观的同时掌握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关键点,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扩大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覆盖面,为花生种植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重视花生种子处理
花生种子品质会影响出苗率,进而影响花生产量及种植效益。为提高出苗率,获得更高的种植效益,农户要高度重视花生种子处理工作。目前,常用的花生种子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2.2.1 药剂拌种。利用药剂拌种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如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降低苗期烂根死苗的概率;用50%辛硫磷乳剂拌种,可实现对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
2.2.2 种衣剂包衣。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起到良好的杀菌治虫效果,提升种子活性,达到齐苗、壮苗、全苗的目的。目前,常用种衣剂有25%华农牌种衣剂23号、21%复方适乐时种衣剂等,要控制好种衣剂使用量,防止浪费。注意部分种衣剂含有毒物质,使用时应格外注意。
2.2.3 根瘤菌剂拌种。根瘤菌剂属于生物制剂,利用其拌种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获得更加理想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根瘤菌剂时禁止接触农药、石灰及硫酸铵,避免将根瘤菌杀死。
2.2.4 保水剂拌种。花生保水剂非常适用于旱薄地,可使花生产量提高10%,值得推广应用。
2.3 严格落实各项种植管理工作
花生种植管理质量是影响花生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农户要充分认识到种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弃传统“重种轻管”理的思想和做法。农户应始终坚持轮作制度。花生喜生茬忌连作,连作会极大地增加病虫害发生率,并且会导致花生产量下降。据统计,花生连作1 a可减产10%,连作2 a可减产25%。由此可以看出,花生轮作至关重要。花生优先与禾本科作物实施轮作,或实施水旱轮作,均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花生产量,进而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种植效益。与此同时,种植花生时要选用合理的栽培方式。覆膜栽培可为花生生长营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提高出苗率,同时可降低出草率。因此,要大力推广应用花生覆膜栽培,提高花生产量和种植效益。此外,各地要推广花生机械播种法,利用花生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喷药、覆膜等各项工作,提升花生播种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花生种植效益。
2.4 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浪费、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农业生产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各地应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方面能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能降低灌溉成本。目前,花生栽培中常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种。
2.4.1 滴灌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在低压管道上设置多个滴头,并将其分散于田间花生植株间进行灌溉,灌溉时水由每个滴头缓慢滴入土壤,满足花生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能、适应性强、成本低、管理方便和增产幅度大等诸多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该技术时应避免滴头被堵塞,因此,有必要安装过滤器,以减少杂质,还需定期对管道、过滤器等进行冲洗,注意选用清洁水,并及时疏通、更换被堵塞的滴头,满足花生灌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