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 黄敏 沈炜 梁春辉 吴璇玲 常智慧[摘 要] 休闲观光农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项目类型单一、开发模式雷同、开发深度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新型农业主体参与度不高,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渠道单一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增城区要通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特色农产品打造精品项目、突出模式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产业宣传优化宣传等措施,促进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特色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9--4
0 引言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融合一二三产业,兼顾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促进工农、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1]。目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正在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升级行动,通过筹办丰收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等方式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3]。增城区作为广东省广州市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休闲观光农业也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并谋求进一步发展值得思考。
1 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增城区是广州市的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已于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有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增城乌榄等“增城十宝”优质农产品,拥有白水寨国家4A级景区和增城画廊等众多3A级景点。截至2021年底,增城区拥有5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认定的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14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9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4家,建设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增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穗莞深港交通的重要节点,建成集高铁、城际轻轨、地铁等于一体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增城区立足农业、生态等资源优势,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探索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1.1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增城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建设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契机,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截至2021年底,增城区建有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市增城区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迟菜心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市幸福田园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增城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开展丝苗米、迟菜心、特色蔬菜水果、荔枝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各产业园多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联合省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当地种植户提供良种及技术支持,带动周边农户融入产业发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和科技化生产,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增城区努力探索“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旅游+营销”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将荔枝、丝苗米、蔬菜等传统产业发展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此总体发展思路上,增城区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如蔬果采摘园、稻菜景观带、农耕体验、蔬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和农耕文化博览园等。以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其以增城丝苗米种植为核心产业,在发展好主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园区内设置机械化示范区、源种文化区、丝苗米农业公园等项目,同时还拓展出丝苗米加工、5G智慧稻场、丝苗米商贸园和丝苗米文化博览馆等项目,大幅延长了产业链,让整个产业园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其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1.2 农业公园成为休闲观光农业的新亮点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广州市将培育现代农业公园作为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农业公园区别于普通的市民公园,是依托农业资源、自然景观等发展而来的,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观光、教育、研学和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4]。农业公园的开发为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了更多场所,同时盘活了一些闲置的农业资源,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已累计培育省级农业公园5家、市级农业公园111家,进一步拓展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增城区建设有省级农业公园1家、市级农业公园30家。农业公园已成为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前,增城区已打造出一批特色优质的观光农业项目,如七彩澳游世界、大浦围农业公园等。这些项目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研学研农、教育科普、农业创意和田园综合体等于一体,深受市民的喜爱。
1.3 塑造“增城万家旅舍”等优质品牌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民宿作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多地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已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局势[5]。为规范和推动民宿的发展,增城区政府以民宿建设为基点,整合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于2014年启动了“万家旅舍”项目,一直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品牌化运营,努力打造“增城万家旅舍”优质民宿品牌。经过数年的发展,“万家旅舍”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也成为民宿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板[6]。此外,增城区还基于此项目成功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如小楼镇柒舍里精品民宿、觅心文旅精品民宿、正果畲族溪田笑养生度假酒店和派潭镇花溪于舍等。“万家旅舍”项目的实施盘活了农村家庭闲置的住房资源,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1.4 推进增城本土农业文化品牌建设
增城区依托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农产品,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相关工作。经过多年的打造,截至2021年底,增城区已拥有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挂绿、派潭凉粉草和增城菜心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增城菜心、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挂绿、增城桂味、增城糯米糍、派潭凉粉草和增城乌榄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些产品和商标是增城区的重要资源和名片,也是打造农业文化品牌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基础。增城区政府对这些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全方位打造本土特色农业品牌,如每年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迟菜心美食节等相关农业活动,以提高农副产品文化内涵及产品附加值,推进农特产品向旅游购物商品的转变。近年来,增城区以农特产品为抓手,丰富了旅游体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内整体旅游消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当地休闲度假,拉动了全区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等消费需求,同时提高了当地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 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势头高涨,但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增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总体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仍未跟上,如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不足,难以满足大量增长的游客需求。其次,交通设施仍有待完善。当前,游客进入增城区部分景区可选择的交通方式仍比较单一,公共交通设施不足,且部分景区存在进出不便问题。
2.2 项目类型单一,开发模式雷同,开发深度不够
增城区部分观光农业项目进行建设之前,投资者或村民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市场调研和项目规划,而是对现有的农田、果园等进行自行开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由此导致部分观光项目同质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农业园开发类型单一、模式相近、层次不高、内涵不足。例如,早期大量开发的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对产业链的延伸明显不够,缺乏特色及竞争力,导致客源不足,也难以应对季节、市场变化等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方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关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措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增城区也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增城区推动集体农业用地流转补助奖励办法》《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但是,针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仍存在不足,且政府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2.4 新型农业主体参与度不高
随着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小农户到现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加入,让农业发展更具活力。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具有相应的引领、组织和服务等功能,可带动普通小农户共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成农业新业态发展。但目前增城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休闲观光农业领域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小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仍比较严重,现代化经营体系还未形成,影响产业发展。
2.5 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渠道单一
增城区特色农产品丰富,也打造了一些本土农业品牌,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但要想吸引广大旅游者,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除了不断挖掘产业特色与内涵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创新宣传推介手段,从而提高产品或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增城区大部分观光农业项目在宣传方面的投入较少,宣传力度不足,且形式和内容比较老旧、渠道单一,导致宣传效果不佳。因此,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和项目并不多,直接影响其发展规模和效益,从而遏制了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增城区缺乏权威的公共宣传推介平台,没有整合旅游资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高密度的宣传推介。
3 增城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优化农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上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引导和大力扶持[7]。政府应在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前期规划、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适度支持,使得相应项目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政府要做好以下5方面的工作:第一,制订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发展规划,建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长效机制[8];第二,完善落实休闲观光农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第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融资渠道,助力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第四,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宣传平台,做好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推介和管理工作,整合区域内的优质资源,打造全区系列精品项目;第五,建立人才智库,为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做好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为项目的规划、经营管理、种养技术、宣传营销等提供专业指导。
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增城区乡村人居环境正在逐步提升,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为了有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增城区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乡村道路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建设充足的停车场、休憩椅、公厕及医疗、消防应急设施等;第二,加强园区内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第三,加快5G网络布局和商用,力争实现全区园区5G通信网络全覆盖,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时性。
3.3 依托特色农产品产业优势,打造精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