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开放式露天育秧技术 助力光山县优质稻产业发展

2017年,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宋世枝研究员、彭波博士、刘秋员博士、李金涛博士、宋晓华副研究员和周伟博士,在信阳市光山县盛世源农机合作社推广开放式露天育秧技术。经过几年来的精心指导、深入服务,该合作社机插秧服务规模迅速扩大,由当年的200 hm2扩大至2022年的超1 333 hm2,集中服务孙铁铺、斛山、北向店3个乡镇的水稻种植户,成为光山县机插秧服务面积最大的专业合作社,有效助力了光山县优质稻产业发展。

开放式露天育秧是相对于工厂育秧的另一种育秧方法,是由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宋世枝研究员及其团队根据豫南气象规律,结合水稻高产优质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自主研发的。这一方法将机械播种暗化出苗后的秧盘直接摆放到室外平坦场地,用无纺布覆盖至秧苗立针放青,再揭除无纺布让其在自然环境下生长,不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

豫南常年水稻播种期在4月中下旬,此时气温在17 ℃左右,完全能够满足水稻苗期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不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据宋世枝研究团队观察发现,豫南4月下旬晴天同一时间育秧工厂内的光照强度比室外低25%~31%,白天中午工厂内气温比室外高8~10 ℃,傍晚工厂内气温比室外高6~8 ℃,

夜间工厂内气温比室外高4~6 ℃,工厂育秧苗期累计积温增加60~90 ℃。育秧工厂内风速接近于0,湿度比室外高20%~30%。15 d秧龄秧苗工厂化育秧比开放式露天育秧秧苗株高增加3~5 cm,

秧苗叶片长宽比大13%~24%,干/鲜质量比低17%~24%,移栽后秧苗缓苗期长4~6 d。开放式露天育秧秧苗素质显著优于工厂育秧。

宋世枝研究员认为,采用开放式露天育秧技术,一是提高了机插秧秧苗素质,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使农民乐意接受机械插秧;二是提高了秧龄弹性,由工厂育秧的7 d左右增加至20 d以上,有利于降低因自然或农事操作导致的不能及时移栽带来的损失风险;三是节约工厂建设费用,降低育秧成本。按苗床和大田面积1∶100计算,0.13万hm2大田需要13 hm2苗床,即使建设简易育秧工厂,667 m2也需要建设资金超3万元,所需资金共计超600万元。

目前,开放式露天育秧在豫南机插秧育秧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约占机插秧育秧面积的70%。不仅新的水稻生产大户大多选用开放式露天育秧方式,而且相当一部分工厂育秧改为开放式露天育秧,有力地推动了豫南水稻机插秧面积扩大和技术进步。

(记者:姜春艳 蒋洪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