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
作者: 赵彦敏 郑博 岳鹏 许南希 刘齐光[摘 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张家口市积极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精心规划布局,以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探索一条极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乡村振兴之路。但目前,张家口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如人才严重匮乏与外流、农产品市场无序竞争、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张家口市要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打造农产品品牌,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拓宽农民收入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张家口市
[中图分类号] F323;F3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0--4
0 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件还提出了2021年“三农”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1]。在该背景下,河北省张家口市在“六个精准”“八项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精心规划布局,以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要点,以农业产业化转型发展为突破口,以冬奥会项目为契机,在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走出了一条极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乡村振兴之路。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关系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极其重大。一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因此,必须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型升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居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景目标的大势所趋。
1.1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内容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基本上容纳了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各项问题,如城乡关系重塑、农村经营制度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乡村绿色化发展、乡村文化兴盛和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等。从发展目标上来讲,乡村振兴战略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实现。
1.2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能使农村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有效得到解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在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基于既有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成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见》,在强调“三农”问题重要性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提升到了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合力,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驱动力,使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1.3 两者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向同行,两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意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的基础上,提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帮助农民过上期盼已久的幸福、安康、富足的美好生活。
1.3.1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纲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总纲领性指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农业现代化等的整体框架。各地必须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以避免农业农村现代化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有效开展。
1.3.2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对乡村振兴战略意义进行论述时,《意见》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我国的城乡关系政策已然从“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转变,以往重农业、轻乡村的错误理念得到矫正,城乡地位平等性逐步凸显,城乡互动、城乡共融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看出,农村不是城市的附庸,更不是城市的后腿,农业也并非工业的附属品。乡村振兴的目标并非简单笼统地铺开城市化,而是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农村户籍公共福利水平及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简而言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张家口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得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乡村振兴战略也对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面临新的困境与挑战。
2.1 人才严重匮乏与外流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有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才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张家口市部分村庄尤其是脱贫村老龄化严重,人口外流严重,知识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进而引发了有项目缺劳动力、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无法落地等现实问题。同时,农村人口的不断外流还形成了大量“空心村”,导致土地荒废。另外,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基层治理存在明显短板。
2.2 农产品市场无序竞争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下,张家口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庞大的市场也造成各农产品商户之间竞争的激烈化,导致各种无序竞争行为的出现,严重影响餐桌安全。2021年12月,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张家口市农产品市场不正当竞争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典型案例曝光。其中包括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案、无证生产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化肥案、冷库经营未经检疫羊肉案等,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严重扰乱了张家口市农产品的市场秩序,对当地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3 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标志,对农业未来的转型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虽然目前张家口市在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品牌化发展依然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各地农户碍于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知存在局限,并没有建立起超强的农产品品牌意识。具体来说,张家口市农业经营者品牌意识薄弱的表现主要为:第一,经营者品牌法律意识淡薄。在前期经营过程中,面对农产品良好的市场化发展态势,经营者并未及时申请品牌,导致商标抢注行为频发。第二,经营者品牌质量意识淡薄。部分经营者注册的品牌层次不高且技术含量较低,加之生产过程中未开展品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品牌的可靠性、耐久性。第三,经营者品牌经营管理意识淡薄。在后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数经营者忽略了对品牌形象的优化和市场化推广,导致品牌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4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张家口市各地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以张家口市沽源县为例,该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2014年实现了67%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但是,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了一个显著的问题,即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目前,种植业、养殖业依然是张家口市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当地也建有一些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但仍难以满足庞大的农村人口需求,还不足以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张家口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
3.1 培养和引进人才
张家口市应持续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乡村建设创造活力[2]。一方面,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本地人才,整合当地和京津冀地区优秀科研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教育资源,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校园田间相结合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为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乡村振兴核心人才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素质提升培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调动致富带富主动性,切实发挥当地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的新动能;另一方面,深化城市人才入乡体制机制改革,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成功经验应用到田间地头,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有组织地动员全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及医生等下乡服务。
3.2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张家口市应扶持脱贫县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建立扶持政策与联贫带贫效果挂钩机制,在脱贫县区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小农户全部融入农业产业链条。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的发展思路[3],集聚科技、绿色、品牌、质量、生态发展要素,大力实施“群、园、品”行动,集中打造特色优质杂粮、马铃薯、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食用菌、优质葡萄、高端乳品、优质生猪、草原肉业及优质肉鸡蛋鸡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5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高端精品。同时,逐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支持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推进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3.3 产业规划下有序发展
第一,立足“首都两区”功能定位,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畜,以《张家口市特色农牧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上位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卡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使其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抓手。第二,各地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编制本地特色农牧产业规划[4],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第三,推动产业发展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根据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及生态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旅游[5]、生态养生、休闲农业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长期能受益的农业产业项目,着力培育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