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举措研究

作者: 曹高库 夏成鹏 林志亮 林光军

[摘 要]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21年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以来,以构建“一核二区三园”的发展格局为目标,推进全域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升级,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经一年来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5个方面的短板。为了更好地可持续建设产业园,必须确立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补足短板,让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县域样板示范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结模式;苍南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0--4

0 引言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苍南县西南部,产业园规划面积为5 667 hm2,覆盖灵溪镇、桥墩镇、矾山镇3镇。自2021年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以来,苍南县人民政府以构建“一核二区三园”(一核指集农业科技联合创新中心、产业园服务中心、农产品智慧物流商贸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电商中心和茶全产业链培育中心等6个公共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核心;二区指生猪养殖聚集区和美丽茶园示范区;三园指卤制品园、肉燕产业园、月饼小微园)的发展格局为建设目标,推进全域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升级,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1],将产业园打造成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县域样板示范区。产业园聚焦生猪、茶叶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围绕5个方面、22类项目,优化功能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和生产规模化,促进加工工业化和营销品牌化融合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主导产业茶叶与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联农带农的新发展模式,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初显效果,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高[2]。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还需确立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补足短板,充分发挥自身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1 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存在的问题

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一年多的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国家产业园监测平台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其还存在5个方面的短板。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就业人数多、产业产值低。截至2021年底,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为19.94亿元,农业就业人数有42 580人,劳动生产率只有4.68万元/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求指标10万元/人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深。苍南县的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企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三是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目前,务农人员主力部队仍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其综合素质较低,且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不充分,耕作机械化程度不高,“机器换人”“人工智能”应用不足[3]。四是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茶叶生产指导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当前,苍南县仅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设有1个茶叶技术岗位,无法满足全县茶叶生产指导服务的需求。五是农业和农村的抗灾能力有待提升。苍南县不仅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且存在动植物疫病等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例如,春茶易受“倒春寒”的影响,生猪易感染“非洲猪瘟”等疫病。这些短板会影响整个农业现代产业园创建的进程。

2 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思路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是探索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平台、新模式、新路径,将理论创新、项目实施、建设推进相结合,解决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农产品营销、农民收入、乡村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活力、农技推广改革及运行模式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利于加快资本、人才、土地资源要素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孵化,推动科技推广运行模式转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4]。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思路具体如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把农业就业人数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值。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5];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社会化、绿色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6]。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起大农业观,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在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追求“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发展[7]。四是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要加强“种、养、加、销(网)、游”多种业态培育,形成多业态有机交织,多元经营,共同发展。五是加速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体系。产业园应加强多元化服务新载体建设,以及集多种功能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新平台建设[8];开展多方主体合作,使产业园成为农业功能集成、系统融合、跨界发展的新模式。

3 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举措

3.1 加强三级组织建设,实行“一图一表一指数”督导机制

首先,加强三级组织建设。一是组建领导小组。成立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府办主任和分管副主任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等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产业园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决策、扶持政策的制定,协调解决产业园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农村局、灵溪镇、桥墩镇和矾山镇等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统筹推进产业园的创建。三是成立产业园管委会。成立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分管县领导任主任,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县农业农村局、灵溪镇、桥墩镇和矾山镇等分管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县发改局等16个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管委会下设产业园专班,具体负责产业园规划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监管督查、统计考核,以及技术引进、指导、推广培训等相关工作。

其次,实行“一图一表一指数”督导机制。制订项目三色建设作战图,项目任务清单表,明确每个项目建设时间节点,按时有序推进,开展产业园全景VR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建设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3.2 推进农业产业多元融合,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加强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打造现代化农业茶叶与生猪2条亿元“种、养、加、销(网)、游”的全产业链。一是延伸规模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发展“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延伸建设综合型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园区内茶叶种植面积达1 447 hm2,占苍南县的81.9%,年产量1 091 t,年产值1.15亿元,综合产值2.5亿元;生猪年出栏约4.9万头,年产猪肉7 160 t,年产值1.74亿元。二是提升效益链。结合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八亩后茶园等3座美丽茶园,把茶区变景区,推进农文旅+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建设茶叶物联网生产创新示范基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全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产业园成功举办了五凤开茶节、栀子花节等农业文旅活动,2021年吸引游客达150万人次,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0.8亿元。三是拓展价值链。产业园以农为主着力补齐农业价值链。截至2021年,扶持产业园内主导产业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农户参加合作社及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比重达到69%,适度规模经营率为78.5%。

3.3 加强“五方合作”的推广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强农和机械强农“双强”行动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要以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合作,推动生产者、学校、研究单位、推广机构和技术应用者五方紧密结合,形成“产学研推用”的“五方合作”推广体系。“五方合作”的重点如下。一是强化科技赋能。在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同时,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合作,发展“数字农业”,缩小城乡“数字差距”[9]。例如,推广植物生长感知、环境调控、土壤监测、病虫害防控等物联网设施装备,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全面数字化改造,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智能物流链等资源,健全农产品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优化机械赋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利用植保无人机、小微耕作机等智能化农机设备,推进机械强农发展。生产主体先后引进茶叶加工和茶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养殖流水线等设施,使产业园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05%;加强农产品智慧冷链建设,实现园内农产品冷库总库容达5.65万t,农产品冷链流通量达75.2万t。三是深化人才赋能。依托桥墩茶场、五凤茶博园、五凤生态养殖场、苍南老中医化妆品有限公司等,苍南县科技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吸引科研院校、人工智能农业科技企业入驻。截至2021年底,产业园内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型企业9家,相关农业科技型企业22家,园区产业科研经费投入超460万元,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 350多人次,逐步实现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此外,2019年,苍南老中医化妆品有限公司还与中国茶科所陈宗懋院士团队合作,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养发素、茶面膜等茶叶日化新产品和新技术;2021年,苍南明宝种植合作社科技立项“利用栀子花窨制红茶的技术研究”项目,融合发展黄栀子与茶叶两大产业,进一步打响园区知名度。

3.4 加强“六创新”联结模式,推动联农带动共走富裕路

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为根本宗旨,需要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10]。一是创新“折股量化”联结模式。撬动地方资产投入产业园建设,将折股量化运用到村企协同共富联结模式,让更多的村集体资本要素投入产业园创建。二是创新金融合作联结模式。通过苍南农资监管服务平台,为农商银行提供信用区块链,为农户搭桥融资、创新融资、降低融资成本,让农户以更灵活、更多样的方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该平台应用模式在2019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信息应用新模式。三是创新品牌溢价分享型联结模式。依托苍南旅投集团,运用“苍农一品”公用品牌,建立品牌溢价分享。推行优质优价,将使用“苍农一品”公用品牌新增的效益采取二次利润返还的方式返还给农民,让参与合作的农民能享受旅投集团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带动园区内小农户从事茶叶、月饼、肉燕、猪肉制品生产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创新“超市+公司+农户”联结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龙头公司根据超市的需求,向农户订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按照“六统一”模式生产经营,对接农超,联结带动产业园内茶叶种植加工、月饼生产、肉燕加工家庭农户分享现代农业产业化成果,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创新村企协同共促脱贫致富联结模式。利用五凤茶叶加工厂改造项目,八亩后村通过桥墩镇强农公司与薄弱村集体开展全方位的经营合作,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的合作社嵌入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使经济发展薄弱的乡村实现村企联合,带动村民分享农业产业化发展红利。六是加强业态创新,引领就业创业联结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加工、流通、电商、观光、文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围绕产业链条延伸配套服务,实现创业带就业,让农户逐渐成长为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创业者、从业者,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围绕产业链发展初加工、物流运输、门店加盟、直播销售、农家乐及民宿等,加快共同富裕的进程。

3.5 加强七大政策保障,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

加强在财政、信贷、保险、科技、人才、用地和容错机制等7方面的政策保障。一是在财政支农上,制定了《苍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苍南县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大力推进茶叶和生猪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在信贷支农上,苍南县农业农村局与苍南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协议,扶持产业园农创客等新型组织。三是在保险支农上,积极推行政府财政补贴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生猪能繁母猪保险等,为产业园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四是在科技支农上,鼓励各类机构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持各类公共创新载体梯队培育,给予新认定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奖励;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支持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在上级政策奖励的基础上,县级再给予奖励。五是在人才支撑上,实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苍南“人才新政18条”意见,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支持返乡创业孵化园建设。六是在用地供给上,政府出台了《苍南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苍南县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为产业园提供了全方位的用地保障。七是在容错机制保障上,政府制定了《苍南县容错纠错机制细化落地操作办法(试行)》等保障政策,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大力推进重大项目进程,实现苍南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