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陈永强

[摘 要] 我国森林具有面积小、分布散及质量不高等特点,并且近年来森林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同时,当前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森林采伐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需要采取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调查和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速生丰产林等对策,维护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1--3

0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有机体结合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人口极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环境污染、气候突变、资源过度开发等,从而影响了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物种减少,部分物种甚至处于灭绝的边缘,森林生物多样性也因此面临严峻威胁。其中,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乱砍滥伐等人为活动。鉴于此,无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还是为了森林自身的长久发展,都需要保证森林经营科学化、合理化。

1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广袤的森林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遗传资源及稳定的生态系统,森林生物多样性奠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社会、生态及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前提。加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系统能够依靠自我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系统稳定性就越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1.2 改善林地环境

森林生物物种越多,林地易形成大量的枯枝落叶层,将提升土壤的腐殖质含量,生存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动更加频繁,土壤肥力自然得以提升。同时,微生物等释放出一定的二氧化碳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丰富的森林生物种类对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促进经济发展

多样的森林生物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而且能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各种食物、药物以及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和燃料。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资源消耗,丰富的森林资源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多样性的生物资源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带动森林周边地区居民增收致富。

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从事森林生物多样性管理人员较少,但是森林管护内容较多、管护面积相对较大,导致当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多地相关管理部门招聘区域内的居民作为临时工对森林进行巡护,以解决当前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居民未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巡护管理中难以及时发现森林物种变化情况。例如,目前祁连山森林保护区基层管理人员仅有约1 000人,其中部分管理人员是当地居民,年纪较大,工作能力和工作时间有限,他们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管理知识全部来自实践,不成体系。这种情况在我国其他林区同样存在。不仅如此,部分林区相关管理层忽视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主动组织开展体系化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活动,致使对于森林稀有物种的管理不达标、管理不到位情况较严重。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根据当地物种变化数据对物种发展进行预测,难以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1]。

2.2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度不足

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当下,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对物种的保护也越来越关注。虽然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大部分人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管理人员的工作与任务,与自己关系不大。另外,林区周边居民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他们认为森林资源是可以肆意攫取的。这给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由于基层工作人员任务重,很难开展系统性的定期宣传活动,并且宣传工作开展没有深入群众,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未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

2.3 森林采伐不合理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眼前利益,忽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对林地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例如,由于工程建设而无节制地开垦林地、占用林地,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甚至部分人公然违反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大面积破坏森林,给森林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部分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总之,过度、盲目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会使森林面积锐减、森林资源消耗严重、生物的栖息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

2.4 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难度大

当前,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下:①任务重,短时间难以摸清地区森林生物多样性发展情况;②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导致科研创新工作停滞不前,进而导致监测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3]。

3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对策及利用建议

3.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对策

3.1.1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各地森林保护区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一是基于现有人才,定期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培训活动,强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逐步建立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强化人才招聘工作,适当引进专业人才,并基于核心人才队伍对当地居民进行培训,招募一些志愿者作为队伍的储备人才;三是提升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确保能留住人才[4]。

3.1.2 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群众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管理人员和周围居民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第一,将森林保护区范围及周边的居民纳入宣传范围,通过普及有关知识,使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第二,加强宣传标语设置和法律政策的宣讲,提高人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第三,管理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身作则,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学习,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力军[5]。

3.1.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法律法规是保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鉴于我国森林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法不同,所以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详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保证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地方政府要根据生态环保要求,控制林地开发的审批权限,严禁审批超过生态红线的开发项目,避免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并且项目占用林地前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评估和论证。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6]。

3.1.4 加强调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必须要清楚了解当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所以要加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工作,再结合调查结果制订保护方案。

首先,要根据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需求,引进先进信息技术,重点打造空天一体、上下协同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保证森林重点区域全覆盖。同时,加强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如对环境监测站点进行升级改造,拓展站点功能,使其具有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能力。与此同时,要根据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合理增加生态监测样地,形成完整的监测管理网络。

其次,加强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及核心生态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建设,收集整理生物多样性数据,全面分析生物多样性发展趋势。例如,可以在保护区开展生态基本状况遥感调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高地区生物多样性发展质量[7]。

再次,管理部门要制订实地调查巡护方案,对重点保护物种、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政策,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并且建立当地森林生物多样性种类数据库,加强生物多样性发展趋势评估。

最后,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破坏行为的执法力度。管理人员要与当地治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行联合监管,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察。例如,对林地、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脆弱的区域,要加强监督巡护,一旦发现问题,执法人员迅速出动进行控制处理。同时,鼓励全员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制止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的人员给予奖励[8]。

3.2 我国森林资源利用建议

3.2.1 适当发展野生经济植物人工栽培。当前,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遵循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原则,以实现森林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现有野生植物资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以林区可以适当发展野生经济植物人工栽培,以确保这些资源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这不仅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9]。

3.2.2 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立足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方式。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能更好地将生物多样性知识展现给游客,对游客发挥环保教育作用,使其自觉、主动参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此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减少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需求,并且能将部分经济效益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基础。鉴于此,各林区应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3.2.3 发展速生丰产林。发展一定规模的速生丰产林能为社会提供充足的木材资源,减少天然林的采伐量,不仅有助于缓解林产品的供需矛盾,而且有助于保护自然植被,从而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科学经营速生丰产林需要坚持以下原则:①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②合理配植林种,营造混交林,并科学地抚育管理林木[10]。

4 结语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保证我国林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所以相关部门要重点做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当前,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林区内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以稳步提高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张杰美.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1(10):96-97.

[2]詹志伟,苏丹华.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20(1):38-39.

[3]卢志华.辽东地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21(1):40-42.

[4]甄晓涛.浅谈森林资源保护措施[J].内蒙古林业,2014(7):24.

[5]周峰.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家参谋,2020(16):135.

[6]学红徐,克平马.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有力支撑生物群落维持机制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4):359-361.

[7]程静君.抓好兰坪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措施[J].云南林业,2021(8):68-77.

[8]吴明慧.浅谈药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21(11):60-61.

[9]和茂珍,和文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病虫害的综合管理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0):181-182.

[10]徐学红,马克平.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有力支撑生物群落维持机制研究[J].中国科学,2020(4):359-36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