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对策
作者: 宋有义
[摘 要]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林业生态资源容易受到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破坏,因此,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例,探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对策,并对松材线虫病、思茅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进行简要总结,为林农提供技术支持,以有效保护林业生态资源。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松材线虫病;枣疯病;思茅松毛虫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1--4
0 引言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地处皖、苏、浙3省交界处,居皖江东南岸,东向苏浙沪、北依长江、南望黄山、西眺九华。宣州区为宣城市政府驻地和唯一市辖区,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渡带。全区辖17个乡镇9个街道,总面积2 585 km2。全区林地面积9.69万hm2,森林覆盖率35.01%,公益林面积26 809 hm2,天然林面积11 657.326 hm2。境内有脊椎动物共362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305种,水生鱼类57种。水阳江贯穿宣城区南北达90 km,域内南漪湖面积160 km2。宣州区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木瓜之乡、蜜枣之乡、香菇之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县,还是安徽省首批林长制试点县区。
近年来,宣州区委、区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两山”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坚决守好绿色发展底色,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紧紧围绕省、市部署,以林长制工作为总牵引,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强化检疫执法,建立健全监测网格化,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宣州区在安徽省首创松材线虫病三年防治一次性招标模式。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防治时间,提高了防治成效和管理绩效。2019年以来,宣州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 106.67 hm2,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城镇10个、省级森林村庄46个、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20处。另外,宣州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结合水东镇“甜蜜小镇”、黄渡乡“花海小镇”、朱桥乡“摇橹小镇”等特色小镇和皖南川藏线宣州段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1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对策
1.1 合理设置监测员,完善三级监测网络
为做好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宣州区林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区(1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8名专职监测员)、乡(18个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办公室、23名兼职监测员)、村(25名村级监测信息员)三级监测网络。其中,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定了25名兼职村级监测信息员,监测120个固定监测点,并设置了监测标牌。25名兼职村级监测信息员人员确定方式为区林检站制订提供信息人员录取方案,经各自然资源规划所(林业站)推荐,最终由林检站审核确定人员。每名基层(村级)监测员负责辖区内5处监测样地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调查工作,并按照管理规定按时上报调查报表及相应图片采集资料,同时负责区域内所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上报工作[1];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负责区域所有林木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工作,每月11—15日上报调查报告和相关表格;突发性、暴发性及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时实施不定期紧急报告;每一工作年度书面报告负责区域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治情况总结。
1.2 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监测水平
为提高三级监测网络工作人员预警业务工作能力和实际调查监测水平,宣州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集中培训和分片现场技术指导培训,根据监测对象思茅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等的生物学特性和调查测报方法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包括25名村级监测信息员和23名兼职监测员。2020年,宣州区林检站组织各基层测报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保证监测的准确度,提高监测准确率[2]。同时,宣州区林检站安排专人对各种原始记录、图表、预报、通报、警报及防治意见、总结报告等及时分类整理归档。在日常工作期间,宣州区林检站带领所有专职测报人员分片联系指导各兼职监测员和村级监测信息员开展监测调查业务工作,并结合专项普查等工作项目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同时发放《松材线虫病调查监测技术》《美国白蛾防治指南》相关业务类学习材料。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1.3 提升专业监测设备,认真开展测报工作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宣州区林业主管部门近年来组织购买了无人机、高倍望远镜、太阳能杀虫灯、液晶大屏及实时传输设备等先进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专业设备,有效提高了测报水平。2021年,宣州区林检站组织开展了思茅松毛虫虫情调查(3月、6月各开展了1次调查),结合宣州区近3 a思茅松毛虫发生发展趋势,重点对国外松重点林区设标准地详查,适时发布了生产性预报,有效指导生产实际。同年,根据枣疯病在宣州区的发生发展趋势,在5月、9月各组织开展1次调查,重点对水东镇枣树主栽区设标准地进行详查。2021年,宣州区枣疯病实际发生面积8 hm2,以轻、中度发生为主。专职监测员对主要监测对象定期认真调查,将数据及时汇总,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生产性预报,为林区各林业经营单位提供防治依据[3]。针对松材线虫病,宣州区林检站于9月组织兼职监测员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集中普查,重点发生区、自然保护区由专职和兼职监测员一起深入山场地头查清查实疫情。此外,结合25名村级监测员通过测报微信工作群适时补充填报新发生枯死松树情况,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
1.4 积极争取测报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为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测报防治资金到位,林业主管部门积极主动向区政府请示、汇报,宣传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争取测报防治资金。近3 a宣州区每年安排资金2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25名兼职村级监测信息员,并配备测报工具;安排除治经费230万元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工作,并且将测报防治经费纳入宣州区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测报防治经费充足[4]。
1.5 积极总结测报经验,全面完成测报任务
加强总结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经验,有助于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确保全面完成测报任务。通过分析近年来宣州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情况,可得出如下可借鉴的经验。一是主管部门要重视测报预警工作,确保测报资金到位。二是完善监测三级网络,做到监测全覆盖,及时更新监测设备。三是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常发地的监测,测报时间要精准,防治要及时。对于未发生地,可重点加强杂木市场周边、新建绿地、县乡交通要道两侧等地方的监测,及时测报有害生物的入侵。四是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地争取当地人的理解和支持,减少除治难度和阻力。
2 宣州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2.1 松材线虫病
2.1.1 松材线虫病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宣州区是松材线虫病重型疫区,其发病特点如下。一是死亡速度快。健康松树感染材线虫病最快15 d即可出现针叶枯萎变色的外部症状,外部症状出现后30~45 d即可造成全株死亡。二是传播途径多。松材线虫主要由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进行自然传播,也可随病木及其制品的人为调运而传播。三是寄主范围广。综合国内外接种试验和野外发病调查结果,共有30多种松科植物可遭受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其中黑松、马尾松等高度感病。
每年5—8月,松褐天牛成虫从病木中羽化,飞到健康松树上补充营养、产卵,在取食、产卵过程中将松材线虫传染到健康的松树上并大量繁殖,导致健康松树的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被破坏,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直至停止,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最后整株枯死,死亡松树针叶当年不脱落,直立下垂。该病害多在7—9月流行,多数病株当年死亡,少数次年死亡。
2.1.2 防治措施。其一,清除疫源。根据年度除治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的专业防治公司对枯死松树进行彻底清理、就地除害处理,做到山场清理彻底干净,未经除害的疫木不出山、不外运,并采用政府购买防治服务和实行第三方监理(监管),确保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5]。宣州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组织除治责任单位、防治公司、监理公司等相关人员对除治山场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遗漏的、新发生的枯死松树得到及时清理。2021年清除枯(病)死树实施范围包括宣州区有枯死松树分布的15个乡镇、宛陵林场,清理松林面积多达
2 607.06 hm2,清理小班259个,清理枯死松树株数约27 300株。在规定时间(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集中择伐清理。采伐的树干及直径1 cm以上枝丫就地粉碎;伐桩高度须低于5 cm,并采用钢丝网罩覆盖处理。钢丝网罩伐桩处理及疫木粉碎除害处理如图1和图2所示。
其二,网罩法除害处理。实施范围包括水东镇、溪口镇、周王镇、宛陵林场,清理死树约6 000株。使用钢丝直径大于0.12 mm、网孔直径大于0.90 mm的锻压钢丝网罩严密包裹采伐清理的疫木,对直径超过1 cm的枝丫进行除害处理,如图3所示。实施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
其三,打孔注药预防。实施范围包括水东镇、溪口镇、敬亭山风景区、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2021年1月,在水东镇、溪口镇、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对景观性好、有特殊意义的1 100株松树实施注射5%阿维菌素乳油+助剂。在树液流动之前,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按每10 cm注射1支标准注射用量,在树干基部斜向下45°打孔注射,如图4所示。
其四,全面加强检疫执法。严格执行检疫程序,严格执行疫木就地除害处理技术要求,严格疫木源头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及使用疫木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防疫木流失造成疫情人为传播。加强检疫巡查,不放过任何疫木制品非法调运。整合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开展集中执法行动,重点检查市场、企业和工程建设工地等违规使用疫木的行为,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例。
其五,做好行政保障措施,林长推动督查指导。松材线虫病除治过程中会有很多难点和问题,需要各级林长依据《宣城市县乡村三级林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履职尽责十条规定(试行)实施细则》及时点对点限时解决,加强督查指导,加快推进松材线虫病除治。
其六,积极探索疫木采伐损失政府补偿机制。宣州区对所清理采伐、粉碎的疫木碎片运至疫木定点加工企业销售后所得收入(除去运费后按300元/t)全额返还林农,对不锈钢丝网罩法除害清理采伐的疫木按10元/株给予补偿,有效解决了林农疫木采伐补偿问题。
2.2 思茅松毛虫
2.2.1 思茅松毛虫发生与危害。思茅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是松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取食松针,发生严重时,将成片松林的松针取食殆尽,形同火烧。其主要寄主包括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黄山松(台湾松)、雪松、金钱松、黑松及落叶松等。在宣州区主要危害国外松。思茅松毛虫在宣州区1 a发生一二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出现第1代卵,6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8月下旬结茧,9月中下旬羽化,9月下旬开始产卵,10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至11月下旬开始越冬。老熟幼虫多在叶丛中结茧化蛹,成虫有一定的趋光性,卵成堆产于寄主叶上。
2.2.2 防治措施。及时合理修枝间伐,对现有人工纯林进行改造,逐渐形成混交林,利用混交林环境复杂、天敌繁多等特点,减少虫害发生。对幼龄虫采用灭幼脲等背负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虫口密度较高的林区采用1.2%苦参碱喷烟防治。在低虫口林区,可采用白僵菌高孢粉进行生物防治。在成虫期,按3.33 hm2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3 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具有普惠性。宣州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认真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政领导负责制,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宣州区将病虫普查、监测预报、疫情除治等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不断加大有害生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防治工作重心前移,强化重点地区监测预警,做到及时监测、准确预报、有效防治。同时,当地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经营权主体是防治主体,把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责任落实到经营权人,从而有效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赵永华,肖正种.远安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调研和思考[J].绿色科技,2012(11):92-93.
[2]董士恒,李玉荣,王绍林.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在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和措施[J].山东林业科技,2006(2):93-94.
[3]邓婉,喻锦秀,孙凯,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模式初探: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J].中国森林病虫,2020,39(3):40-43.
[4]黄晓薇.芜湖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5):62-63.
[5]陈可,简睐明.会理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的主要经验及做法[J].绿色科技,2019(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