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作者: 李利平 胡新华 田雨 张普 王晓敏

水溶肥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0

[摘 要] 为了培育健壮的小白菜以及循环利用资源、节水节肥,以“寿光四季”小白菜为试验材料,以纯椰糠作为栽培基质,使用NH4Cl 0.81 g/L+P2O5 0.21 g/L+KCl 0.19 g/L+CaCO3 0.10 g/L配制的大量元素水溶肥,采用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1 min,1 d/次;3 min,2 d/次;5 min,3 d/次;

7 min,4 d/次;以清水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小白菜株高、冠幅、叶片数、干鲜质量、叶绿素、净光合速率等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周期来看,灌溉时间3 min、灌溉频率2 d/次

为最佳处理,最后一次测量时株高为19.69 cm,冠幅为28.8 cm,叶片数为9片/株,鲜质量为53.3 g/株,干质量为4.86 g/株;灌溉时间5 min、灌溉频率3 d/次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达到19.96 mg/g,与其他3个处理(除CK)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为3.5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

[关键词] 小白菜;水溶肥;灌溉时间;灌溉频率

[中图分类号] S634.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3--3

0 引言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属于十字花科叶菜类蔬菜作物。其叶片表面积大,含水量高,组织较脆,易黄化和腐烂,不适合远距离运输[1]。大量元素水溶肥的节水、省肥、高效特点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理念相吻合[2]。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水溶肥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加速[3]。与普通肥料相比,其具有溶解性高、养分全面、配方灵活、养分被作物吸收率高等优点[4]。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白菜种植中利用大量元素水溶肥,不仅能够改善植株的生长特性,而且能够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5-9]。但目前,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棉花和黄瓜等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较多[10-12],而在小白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在小白菜栽培试验中使用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基质具有价格高、不可再生、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等缺点[13-15]。而椰糠是植物性材料,可以自行降解,而且椰糠透气性与保水性都比较好[16]。但是,利用椰糠栽培小白菜,迄今还局限于和其他基质混合使用,对于纯椰糠的使用少有研究。另外,有研究表明,灌溉方式、灌溉频率和灌溉时间3个因素对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净光合速率均影响较大[17]。

鉴于此,笔者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以纯椰糠作为栽培基质,施用水溶肥,测定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下小白菜的株高、冠幅、叶片数、叶绿素、净光合速率和干鲜质量等7个指标,筛选出适宜的水溶肥灌溉时间和频率,以期能够在水溶肥栽培条件下培育出健壮的小白菜,并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用“寿光四季”小白菜作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银川能源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设施科学实验实训创新及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的二代节能日光温室中进行。采用实验室前期筛选的营养液配方NH4Cl 0.81 g/L+P2O5 0.21 g/L+KCl 0.19 g/L+CaCO3 0.10 g/L配制大量元素水溶肥。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所有处理和对照都在面积2 m2、厚度5 cm的椰糠上进行栽培。在小白菜生长至两叶一心(即10月28日)时,每隔5 d分别测定小白菜的株高、冠幅、叶片数、鲜质量、干质量,最后一次测量生长指标时测定其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其他管理按照常规进行。

1.3 测试指标与方法

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株幼苗,用直尺测量株高(基部到茎端生长点的自然高度,单位为cm)、冠幅(植株顶端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单位为cm),并数出可食用的叶片数量(单位为片)。用便携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叶绿素,使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051D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每个处理选取3株小白菜,每株选取3片叶片测量其光合数据并记录。用百分之一天平测定植株鲜质量,再将植株分别放入烘箱105 ℃杀青30 min后在80 ℃下烘干至恒重,用万分之一天平测定植株干质量,单位均为g。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处理与制图表,采用SPSS 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株高的影响

由图1可知,从10月28日至11月19日,各处理小白菜株高均呈增长趋势。11月19日,T2处理小白菜株高最高(19.69 cm),CK处理小白菜株高最低(9.20 cm),T4处理小白菜株高15.50 cm,T1和T3处理小白菜株高分别为18.69 cm和16.63 cm,差别不大。总体来看,T2处理小白菜株高高于其他4个处理,株高排序为T2>T1>T3>T4>CK。

2.2 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冠幅的影响

由图2可知,T2处理小白菜冠幅增加较快,CK处理小白菜冠幅增加比较缓慢。11月19日,T2处理小白菜冠幅最大,CK最低;T2处理小白菜冠幅明显大于T3、T4处理,分别大出8.3、9.4 cm。总体来看,小白菜冠幅排序为T2>T1>T3>T4>CK。

2.3 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叶片数的影响

由图3可知,小白菜叶片数随着培育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其中T1、T3处理小白菜整个生育期的叶片数长势相似,CK处理叶片数明显低于其他处理。11月19日,T2处理小白菜叶片数为9片,CK为4片。总体来看,各处理小白菜叶片数排序为T2>T1>T3>T4>CK。

2.4 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干、鲜质量的影响

如图4所示,T2处理小白菜的鲜质量与干质量最高,分别为53.30 g与4.86 g;CK处理小白菜的鲜质量与干质量最低,分别为17.60 g与0.92 g。T1、T3和T4 3个处理小白菜的鲜质量与干质量明显低于T2处理,T4处理小白菜的鲜质量与干质量比T2处理分别减少31.79 g与2.19 g,T1处理小白菜的鲜质量与干质量比T3处理分别增加15.42 g与1.87 g。因此,小白菜鲜质量、干质量排序均为T2>T1>T3>T4>CK。

2.5 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T3处理小白菜叶绿素含量最高(19.96 mg/g),CK处理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最低(14.38 mg/g),各处理小白菜叶绿素含量与CK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小白菜叶绿素含量排序为T3>T4>T2>T1>CK。T3处理小白菜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为3.5 μmol/(m2·s),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体来看,小白菜净光合速率排序为T3>CK>T4>T1>T2。

3 结论与讨论

在小白菜种植中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能够改善植株的生长特性[2-3]。在灌溉方式、灌溉频率和灌溉时间3个因素中,对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均是灌溉频率[17]。鉴于此,笔者研究了大量元素水溶肥不同灌溉时间和频率对小白菜生长特性、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小白菜整个生长周期来看,T2处理(大量元素水溶肥灌溉时间3 min、灌溉频率2 d/次)为最佳处理,小白菜株高、叶片数、鲜质量、干质量均最高。该研究结果与刘宏久、高艳明等[17-18]的研究结果一致。T3处理下(大量元素水溶肥灌溉时间5 min、灌溉频率3 d/次)小白菜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含量最高。综上所述,T2处理有利于小白菜的生长发育,T3处理有利于小白菜叶片中叶绿素的生成与积累。

参考文献:

[1]王爽,李晓晓,于成志,等.盐胁迫对三种叶用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20):13-16.

[2]周鹂,鲁剑巍,李小坤,等.我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产业发展现状[J].现代化工,2013(4):9-14.

[3]陈清,张强,常瑞雪,等.我国水溶性肥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6):1642-1650.

[4]吴传胜.大量元素水溶肥在夏季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35-38.

[5]庄海,王会斌.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5(12):29-31.

[6]潘冬平,邱晓华.大量元素水溶肥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2-54.

[7]刘顺国.大量元素水溶肥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3):14-16.

[8]秦干全,秦凤香.不同类型水溶肥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农学报,2018(2):1-3.

[9]罗东万.大量元素水溶肥在辣椒上的肥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2(10):18-19.

[10]王西和,刘骅,孙雪晴,等.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5(10):1836-1842.

[11]苏学亮.沃达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棉花上的试验效果[J].新疆农垦科技,2013(12):31-32.

[12]姚虞,李智强,刘军,等.大量元素水溶肥与常规施肥棉花增产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7):19-20.

[13]李天来.设施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8-5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6-17.

[16]刘湘伟,谢沅沛,杜莉雯.椰糠与岩棉作为栽培基质的对比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9(34):77-79.

[17]刘宏久,高艳明,沈富,等.番茄穴盘育苗潮汐灌溉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4):549-554.

[18]高艳明,刘宏久,郑佳琦,等.黄瓜穴盘育苗潮汐灌溉技术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6(1):79-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