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病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作者: 巴合提·叶斯木汗

[摘 要] 羊肉作为餐桌上常见的肉食,其口感和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受到感染羊脑多头蚴病的困扰,经济损失较大。为此,总结羊脑多头蚴病发生原因、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防治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措施,以供羊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羊脑多头蚴病;发病原因;常见症状;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3--3

0 引言

羊脑多头蚴病又名转圈病,是一种因为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的脑脊髓内,引发脑炎、脑膜炎等较为严重症状的寄生虫病。羊一旦发病,会出现身体逐渐消瘦,原地转圈,或者是没有目的地乱窜、走路不稳等症状。这种病在羊群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农村、春季气温回暖时,羊多头蚴的感染率总体偏高。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造成犬、牛、马等动物感染,甚至危害人类。因此,养殖户需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羊脑多头蚴病发生趋势

羊脑多头蚴病在羊类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寄生虫病,对羊的危害极大,死亡率极高(超过90%),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羊养殖业发展极为不利[1]。

2 羊脑多头蚴病发生原因

羊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丢失,养殖户常把羊和犬类放在一起混养,却没有为犬类进行定期驱虫。而犬类是羊脑多头蚴病的主要传播者,犬类活动频繁的地方羊脑多头蚴病发生率更高。加之部分养殖户缺乏安全卫生意识,未做到对病死羊的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也为寄生虫提供了可乘之机。1~2岁的绵羊和山羊特别容易受到该病感染[2]。甚至部分养殖户会把羊的内脏直接投喂给犬类当食物,导致犬类成了多头蚴的最终宿主。多头蚴虫卵在羊小肠内孵化,并吸附于肠黏膜上,随着血流进入脑组织后发育成为多头蚴虫。这种寄生虫在羊的其他身体部位很难存活,却适合成活于脑和脊髓里,危害极大。一旦发现羊感染了羊脑多头蚴病,养殖户就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造成死亡,减少经济损失[3]。

3 羊脑多头蚴病常见症状

羊感染后10~14 d,会出现脑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病羊开始出现行动迟缓、磨牙、流口水、缺乏食欲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没有目的地乱窜、倒地或者原地转圈的症状,3~5 d后就会死亡。通常情况下,前期症状为急性型,后期转为慢性型,因虫体寄生部位不同,导致羊在受到感染后的表现也不尽相同[4]。

3.1 急性型表现

羔羊受到感染后,虫体在羊的脑膜和脑组织中不断运动,使羊脑部神经因为受损而发炎,导致羊体温逐渐升高,脉搏急速加快,产生较为强烈的兴奋情绪。此时,羊会进行回旋运动,快速向前冲去或者飞快后退,身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抽搐症状。患病羊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不愿意动,行动迟缓,跟不上羊群而逐渐脱离群体。有些病羊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会死亡,也有一部分可以转为慢性型表现。

3.2 慢性型表现

患羊脑多头蚴病的羊在度过急性期后,神经症状会逐渐消失,一段时间后又会再次出现明显症状。多头蚴如果寄生在大脑后部,羊就会把头高高抬起,或者连续出现后退现象,严重的会倒地不起,伴有抽搐现象。虫体如果寄生在大脑一侧,会对羊一侧的视力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失明[5]。虫体如果寄生在大脑正前部,羊的头部会明显下垂,遇到障碍物,羊会用头部抵住物体,一动不动。虫体如果寄生在小脑部分,羊会失去平衡,动作极不协调,走路不稳容易跌倒,胆小紧张,对外界声音极度惊恐。虫体如果寄生在脑脊髓,会造成羊后肢麻痹、步伐不稳,也会有小便失禁的现象。因为羊的神经系统受损,食欲减退,体质量减少,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多次发病后就会出现死亡现象[6]。

4 羊脑多头蚴病诊断方法

羊患多头蚴病后行动迟缓,跟不上羊群的活动,食欲下降、精神恍惚,有时走路偏向一侧,有时原地转圈等。通过对死亡羊只的解剖,会发现急性死亡的羊脑部明显有脑膜炎、脑炎的病变痕迹,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六钩蚴留下的印记。对慢性死亡的羊进行解剖,会发现其脑脊髓内有许多多头蚴虫聚集在一起,呈凸出囊状;按压羊的病变颅骨,感觉骨质明显松软、变薄,严重的还会有穿孔,患病部位的皮肤明显凸起;病灶周围脑组织红肿发炎,感染时间长的发病处会出现钙化痕迹[7]。

5 羊脑多头蚴病预防措施

5.1 做好羊舍的清洁卫生工作

及时打扫羊舍,每天做好羊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及时对羊舍进行有效的消毒,可使用生石灰等进行消毒,从而有效杀死虫体。特别是春季属于多头蚴虫的高发季节,养殖户要加大消毒液浓度,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及时进行消杀处理,有效起到净化清洁作用[8]。

5.2 做好羊、犬的驱虫工作

寄生虫危害极大。为保障羊养殖业健康发展,养殖户需定期做好驱虫工作,降低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生概率。因此,养殖户要提高认识,做好犬类的定期驱虫工作,可在春秋两个季节分别驱虫一次,切断感染源。此外,养殖户还需看管好犬类,使其不得随意进出羊圈。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地方搭建好犬舍,把犬拴住,不能随意放开。为保证驱虫效果,养殖户可使用吡喹酮咀嚼片进行驱虫,驱虫效果很好,可明显降低羊脑多头蚴病的发生率[9]。

5.3 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因羊脑多头蚴病而死亡的羊不能随意掩埋处理,更不能把脏器喂给犬类,为避免疾病扩散,须立即科学处理羊脑和所有脏器。倘若养殖户将病羊的羊脑和脏器作为狗粮,将会导致犬类感染寄生虫,并排出带有虫卵的粪便,污染羊圈内的饲草,而羊群吃了被污染的草料就会再次被传染,导致患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为及时切断传染途径,养殖户须科学有效地处理病死羊[10]。养殖户可选择以下4种方式对病死羊进行无公害化处理。①焚烧法:在焚烧容器内进行焚烧,通过富含氧或无氧的环境进行热熔解的无公害处理。②化制法: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通过干燥、压力或高温进行无公害处理。③掩埋法:按照无公害化处理规定,将病羊投入化尸窑或掩埋坑中进行覆盖、消毒、发酵、分解。④发酵法:使用稻糠、木屑等辅料,按要求对病死羊只尸体进行覆盖,加入特定生物制剂,对其进行发酵、分解。

5.4 及时处理实验室采样的病料

实验室要及时严格管控采样的病料,手术切除的蚴虫病原体必须采用专用的垃圾袋进行密封处理,由专业人员进行收集、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6 羊脑多头蚴病治疗方法

6.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法对于早期发现的病羊治愈效果更明显。如果多头蚴虫寄生在羊后脑部位,则手术治疗十分危险,实施难度极大,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他脑病可以用磺胺嘧啶及相应的药物治疗,但这类药物对于羊脑多头蚴病却没有效果。也有人采用往羊的脑部注射酒精的方式杀死蚴虫,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杀死的虫体容易钙化,压迫羊神经造成其他脑部疾病的发生。目前,该病一般通过吡喹酮口服治疗,按照病羊体质量确定剂量,一般连续用药3 d,用药量为50~70 mg/kg,会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11]。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简单,而且经济实惠,容易被养殖户接受。如果结合春秋季预防驱虫同时进行口服,会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6.2 手术治疗

6.2.1 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之前要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和物品,包括碘酒棉球、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手术刀、止血钳、麻醉药、剪毛的剪子、圆锯、缝合针、手术台和红霉素软膏等。

6.2.2 确定实施手术的具体部位。实施手术前,兽医需要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准确无误地确定实施手术的部位,并按要求对实施手术的部位进行剪毛,再用生理盐水把皮肤上的沙土洗净,然后用碘酒从里到外转圈式进行消毒,最后用酒精棉球进行脱碘处理。完成消毒等一系列工作后,对病羊做好全身麻醉,将羊的头部与地面垂直固定好。

6.2.3 手术具体过程。先用手术刀在确定好的部位切开一个大约2 cm长的切口,要一次切开皮肤,透过骨膜,及时用消毒纱布或者酒精棉球进行止血,用手术刀把皮肤、骨膜推向一侧,使颅骨完全暴露出来。再钻开颅骨,露出脑膜。用手术刀轻轻切开脑膜约0.3 cm;将羊的头部轻轻转动,与地面水平;把止血钳沿着切口插入羊脑约2 cm处;在发现蚴虫囊包后,把止血钳慢慢张开,这时候囊泡就会顺着止血钳的开口鼓起,暴露在脑膜外面。这时候要将止血钳轻轻撤出,转动羊的头部与地面垂直,囊泡内的透明液体就会自然流出。如果囊泡没有鼓出,兽医就需把止血钳合拢后继续向羊脑深部插入;如果有液体流出,代表囊泡已经破裂。这时兽医就需要把止血钳稍微张开一条缝隙,然后闭合,轻轻向外面拉出,会看见白灰色的条状物,这就是泡衣。向外拉的速度一定要慢,可以一边捻转,一边进行拉出,直至完整取出。

囊泡取出后,及时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几次;再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慢慢缝合,再用碘酒进行消毒,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切口,进行包扎。整个手术过程必须严格做到无菌化操作;伤口处一定要用碘酒多次进行彻底消毒;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防止感染;囊液流出时,一定要避免二次感染;手术过程中要做到慢、轻、稳。手术动作要规范,损伤尽量要小,避免损伤其他脑组织和血管,以免留下后遗症。不同季节对于包扎的要求不一样:夏季天气炎热时要薄而松,避免感染伤口;冬季包扎则要厚而紧。

6.2.4 术后护理。脑部手术难度很大,实施起来非常复杂,对羊造成的损伤也很大。术后护理得当可以使切口加速愈合,缩短恢复时间。在术后护理中,兽医可以给病羊静脉注射10%葡萄糖、甘露醇,配合生理盐水、抗生素,连用5 d,就可以有效避免颅内感染。同时,应加强营养管理,以增强羊只体质,促进病羊早日恢复健康。

7 结语

多头蚴虫感染力较强,且由其引发的羊脑多头蚴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危害极大。而羊是感染这种寄生虫的高发群体。因此,养殖户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杜绝此种疾病的传染。养殖户应做好环境卫生,规范饲养管理方式,一旦发现患病羊,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脑部手术是目前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需要兽医做好充分准备,高水平完成,并且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参考文献:

[1]聂贞燕.羊脑多头蚴病流行调查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5):13-14.

[2]王雪祯.羊脑多头蚴病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1):115-116.

[3]许素梅,吴帆.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断与治疗[J].农业工程技术,2021(5):85-87.

[4]王进,李祥林,孙孟凌,等.羊脑多头蚴病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9(1):140.

[5]薛文新.羊脑多头蚴病流行调查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5):81-82.

[6]王永刚,孙燕,李冬,等.羊脑多头蚴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4):204-205.

[7]朱广琴,康从伟,李凯斌,等.一例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断与治疗[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20(4):66-68.

[8]莫海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20(5):134-135.

[9]张秋,胡勇.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7(29):37-38.

[10]张壮志,石保新,由弘,等.多头绦虫膜蛋白(45M)对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保护效果[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4):336-339.

[11]马昊杰,张建明.高寒地区肉羊脑多头蚴病与棘球蚴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甘肃畜牧兽医,2018(2):53-5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