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自贡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分析
作者: 刘珞忆 胡玉 曾德志 杨华伟
[摘 要]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品种在我国市场推广应用前需要在多个试验点进行多年区域试验。为综合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的栽培适应性,以德油6号为对照,测定并分析各育种单位参试的共24个油菜品种在四川省自贡市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川农油1845、*9101、*贡油6201和贡油202在自贡市试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为油菜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理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4--4
0 引言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每年菜籽油产量占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的35%~40%[1]。近10 a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稳步增长趋势[2]。油菜籽(甘蓝型油菜)是食用油、动物饲料、蔬菜、调味品和生物柴油的重要来源[3]。
品种区域试验是指通过统一规范的要求进行试验,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根据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结合抗逆性鉴定和品质结果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4]。油菜是四川省自贡市重要的小春粮油作物。为保证自贡市油菜生产成效,需开展品种区域试验科学评价油菜品种,为当地农户提供引种、栽培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彭家村,海拔330 m,地处东经104°33′36″、北纬29°17′24″,年平均气温为18.6 ℃,年平均降水量为1 191.7 mm,总日照时间为1 162.5 h。试验地属于旱地,土壤质地为黏壤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四川科乐油菜联合体试验的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计24个,以德油6号作为对照品种,详见表1。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于2020年9月24日播种,2021年4月22日收获。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12.5 m,宽4.8 m,面积60 m2;每小区种植12行,行距0.4 m,株距0. 3 m,每667 m2种植5 555株,田间种植排列如表2所示。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夏大豆,收获后于2020年9月24日整地做苗床,每667 m2撒施尿素10 kg作为基肥;9月26日用杀虫单拌糠粉、玉米粉,撒施苗床防虫;10月25日喷高效氯氟氰菊酯防虫;11月1—2日,采用小型旋耕机及人工整地;11月3日移栽,移栽前每667 m2撒施油菜专用复合肥25 kg;11月18日人工抽水、浇水1次;12月12日人工中耕除草。于2021年4月12日从各试验小区随机取样5株,进行室内考种;全试验于4月21日收获,各小区分别脱粒计产。试验期间,调查并记录各油菜品种生育期及抗病性,采用FOSS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测定油菜籽的基本理化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如下。①株高。24个参试油菜品种株高为153.8~205.8 cm,最高的是*FP902,最矮的是*FH004。对照组的平均株高为184.6 cm,除确良-03、*9101、贡油202、*衡油111、绵邦1301、KS01和*FH004等7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平均值矮以外,其余参试品种株高均高于对照平均值。②有效分枝高。24个参试油菜品种有效分枝高为44.6~81.4 cm,最高的是乐油1629,最低的是*FH004。对照组的平均有效分枝高为55.225 cm,除贡油202、*佳油2号、*FH004等3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均值低外,其余参试品种有效分枝高均比对照平均值高。③一次有效分枝数。24个参试油菜品种一次有效分枝数为5.6~9.6个,最多的是*川农油1845,最少的是确良-03。对照组的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数为7.1个,除DS401、*福乐油1号、*衡油111、绵邦1301、*贡油6201、贡油202、*FH004和确良-03等8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平均值少外,其余参试品种一次有效分枝数均多于对照平均值。
不同油菜品种产量性状如下。①单株有效角果数。24个参试油菜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为449.0~824.7个,最多的是*佳油2号,最少的是*FH004。对照组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为644.9个,共有8个参试油菜品种的单株有效角果数比对照平均值多,分别是*佳油2号、*国豪油12号、*内油19-C7、HM103、*川农油1845、*川农油1911、*SF1911和确良-03,其余参试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少于对照平均值。
②每角粒数。24个参试油菜品种每角粒数为21~31个,最多的是KS01,最少的是确良-03。对照组的平均每角粒数为24个,仅有*德选油925、内油20-1、*佳油2号和确良-03等4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平均值少,其余参试品种每角粒数均多于对照平均值。③千粒质量。24个参试油菜品种千粒质量为2.99~4.71 g,最高的是贡油202,最低的是*川农油1845。对照组的平均千粒质量为3.29 g,仅有*川农油1911、*国豪油12号和*川农油1845等3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均值低,其余参试品种千粒质量比对照平均值高。④单株产量。24个参试油菜品种单株产量为24.9~32.7 g,最高的是*绵邦油253,最低的是*FH004。对照组的平均单株产量为26.2 g,只有*FH004比对照平均值低,其余参试品种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平均值。⑤小区(60 m2)产量。24个参试油菜品种小区产量为13.453~17.634 g,与单株产量的表现一致,最高的是*绵邦油253,最低的是*FH004,只有*FH004比对照平均值14.130 g低,其余参试品种小区产量均高于对照平均值。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4个参试油菜品种667 m2产量为149.6~196.0 kg,与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表现一致,最高的是*绵邦油253,比对照平均值高24.78%,最低的是*FH004,比对照平均值低4.76%,其余参试品种667 m2产量均高于对照平均值。667 m2产量排名前8的参试品种为*绵邦油253、*内油19-C7、*川农油1845、*乐油16113、*贡油6201、乐油1629、贡油202和内油20-1,与对照德油6号667 m2产量平均值相比分别增产13.01%、11.34%、10.36%、9.43%、9.15%、8.40%、8.40%及7.42%。
2.2 不同油菜品种基本理化指标分析
参试油菜品种的基本理化指标如表4所示。油脂是油菜生产和收获的最终产物,油脂含量是决定产油量的最主要指标。24个参试油菜品种油脂含量范围在42.67%~52.03%,最高的是*FH004,最低的是乐油1629,除*川农油1845、*乐油16113、*佳油2号、*川农油1911、乐油1629、SF2018和DS401等7个参试品种的油脂含量比对照平均值低外,其余参试品种油脂含量均高于对照平均值。
硫苷含量是指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以下简称硫苷)。油菜籽中所含的硫苷类物质是其主要的抗营养物质。当种子破碎后,细胞中所含的完整硫苷与存在于不同细胞结构中的内源芥子酶相遇,会产生对单胃动物有毒害作用的降解产物,还会影响菜籽饼粕的适口性,制约菜籽饼的利用[5]。24个参试油菜品种的硫苷含量范围在14.10~77.23 μmol/g,有9个参试品种的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值43.91 μmol/g,分别是*绵邦油253、*SF1911、*内油19-C7、绵邦1301、*衡油111、确良-03、*德选油925、SF2018、内油20-1,其余15个参试品种硫苷含量均比对照平均值低24%以上。
一般而言,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与含油量呈负相关关系,24个参试油菜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19.33%~25.23%,最高的是贡油202,最低的是*福乐油1号。油菜籽安全贮存的含水量在8%以下[6],24个参试油菜品种的油菜籽含水量为4.75%~6.74%,表明所检测的油菜籽均达到了安全贮存标准。
3 结论与讨论
油菜的整体品质与农艺性状、基本理化指标及产量等指标相关,其整体品质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种植条件、育种方式和品种差异等。作为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油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收籽榨油。因此,笔者主要从产量、基本理化指标等层面综合评估各参试油菜品种的栽培适应性,为油菜品种栽培适应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在2020—2021年自贡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通过小区产量和油脂含量分析可得,24个参试油菜品种产油量排名前8的是*内油19-C7>*贡油6201>*绵邦油253>绵邦1301>内油20-1>*川农油1845>贡油202>*9101。这8个油菜参试品种硫苷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川农油1845<*9101<*贡油6201<贡油202<内油20-1<绵邦1301<*内油19-C7<*绵邦油253,其中前4个品种的硫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平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农油1845、*9101、*贡油6201和贡油202在自贡市试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ZHAO Y G,ZHAO S Y,CHENG Y,et al.Rapeseed yield comparision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in national trials of main producing areas[J].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2017(3):420-426.
[2]QIONG H,WEI H,YIN Y,et al.Rapeseed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China[J].Crop Journal,2017(2):127-135.
[3]DONG H F,JIANG L Y,MASON A S,et al.Research progress and strategies for multifunctional rapeseed:a case study of 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6(8):1673-1684.
[4]傅岳峰,陈慕文,戴肇,等.浅析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7):4-7.
[5]姚琳,咸栓狮,范建春,等.硫苷在甘蓝型油菜中的作用及合成代谢研究[J].生物技术,2018(4):397-4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油菜籽:GB/T 11762—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