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建议
作者: 李效云 罗松 王继昌 毛媛 刘光跃
[摘 要] 2011—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经过9 a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当地林木种质资源家底。菏泽市现有林木种质74科、162属、352种,在各个县(区)分布不均,牡丹区、东明县分布较多,单县、鄄城县分布较少;从分布区域看,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多分布于县(区)、乡镇主干道两侧及高速公路沿线。近几年,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虽有部分丢失,但是总体呈增加趋势。菏泽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多以古树群形式存在。
[关键词] 种质资源;林木;生物多样性;菏泽市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7--4
0 引言
林木种质资源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核心资源,是维系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战略资源[1-2],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林木种质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遗传基础[3],是保护、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核心。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有重要意义[4-5]。菏泽市是中国第一批、山东省第一个平原绿化达标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多年来,菏泽市一直重视林木良种的选择、引进、繁育和推广,具有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2011—2020年,笔者通过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对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增减变化、利用状况及古树名木保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菏泽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菏泽市自然概况
菏泽市下辖2区7县,共16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全市除巨野县核桃园乡有低山残丘外,其他地区均为黄泛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为潮土类,平均海拔约50 m。
菏泽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 ℃。菏泽市原生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黄河多次淤积和长期砍伐利用,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
2 调查方案
2.1 调查对象
对菏泽市行政区域内2区7县所属的16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国有林场(苗圃)内所有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
2.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和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6-7]。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调查的是菏泽市自然分布的树种,调查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生长情况等。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调查的是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等树种(品种),调查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生长情况等。古树名木主要调查的是菏泽市树龄超过100 a的古树及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调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等。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主要调查的是引进的菏泽市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该树种已经适应菏泽市环境条件,能正常生长发育。调查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种类、生长情况、用途等。
2.3 调查方法
因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广泛,此次调查遍及菏泽市的各个角落,故以各县(区)为基本调查单位组织开展区域内资源调查工作。笔者通过查阅收集到的菏泽市林业各类资料、对当地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林业技术人员)进行询问了解,对菏泽市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主要栽培树种(品种)、引进树种(品种)及古树名木资源,分别开展外业调查、登记和拍照,并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标本采集及制作。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此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共填写主要栽培树种调查表21 786份、古树名木调查表295份、引进树种情况调查表11份、采集标本3 639份。
3.1.1 菏泽市林木种类较为丰富。根据2011—2020年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情况,目前菏泽市共有林木种质资源74科、162属、352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35种,被子植物65科、317种。菏泽市栽培主要用材树种有杨柳科、榆科、豆科、楝科、苦木科、玄参科、木樨科和无患子科等8科、14属、43种、44个品种,栽培主要经济树种有蔷薇科、芍药科、柿科、葡萄科、鼠李科、石榴科和胡桃科等7科、12属、34种、186个品种,栽培主要绿化树种有松科、柏科、银杏科、罗汉松科、南洋杉科、红豆杉科、木兰科、小檗科、悬铃木科、桑科、海桐花科、千屈菜科、山茱萸科、卫矛科、冬青科、黄杨科、槭树科、漆树科、芸香科、五加科、忍冬科、禾本科、百合科和棕榈科等树种。
3.1.2 野生种质资源数量较少。菏泽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基本为耕地,致使当地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数量较少。经调查统计,菏泽市常见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有枸杞、构树、柽柳3种,主要分布于东明县、鄄城县、郓城县、曹县、单县和牡丹区等沿黄县(区),其他地区分布较少。3种树种均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不属于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
3.1.3 牡丹种质资源丰富。菏泽市牡丹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牡丹文化底蕴深厚。目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超过3.07万hm2,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 237个栽培品种。另外,当地还有芍药传统品种约460个,进口品种约170个[8]。
3.2 菏泽市林木种植资源在各县(区)分布现状
由图1可知,菏泽市各县(区)林木种质资源均有丰富分布,其原因可能是得益于黄泛冲积平原深厚的土壤与温带季风性气候,使得大部分树种在菏泽市都能够很好生长。
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牡丹区、东明县、曹县分布种数多,分别为218、216、20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1.93%、61.36%、58.81%;牡丹区、东明县分布属数多,分别为113、108属,占总属数的69.75%、66.67%;东明县、牡丹区科数分布多,分别为67、59科,占总科数的90.54%、79.73%。单县科数分布最少,为42科,占总科数的56.76%;郓城属数分布最少,为62属,占总数的38.27%;鄄城县种数分布最少,仅有130种,占总种数的36.93%。
3.3 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增减变化
调查发现,20世纪80年代菏泽市栽培的新疆杨、钻天杨、箭杆杨、214杨、大青杨、白花泡桐、鄄优1号、鄄优2号、抗虫榆和蜂窝瘤皮榆等优良林木品种,以及80年代随处可见的柽柳,现在少有发现;20世纪80年代栽培的苹果品种小国光、元帅、印度青等现已不常见。虽然这些品种因市场变化、病虫危害、生境改变等原因被淘汰,但也造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种质资源丢失。
根据1982年种质资源调查情况,菏泽市当时有林木种质51科、106属、228种,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属、205种,裸子植物5科、14属、23种。40年间,仅菏泽市林业系统记载,当地就引进用材树优良无性系和果树新品种共1 888个,其中黑杨321个、毛白杨129个、柳树246个、泡桐134个、刺槐401个、白榆142个、臭椿64个、国槐119个、苦楝17个、川楝5个和杞柳20个,果树新品种290个。
菏泽市园林绿化的观赏树种(品种)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原因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公园、道路、水系造林绿化要求不断提高和用种需求不断加大,菏泽市引进的绿化树、观赏树种类急剧增加,极大地丰富了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虽然一些树种随着城市建设、林业发展被淘汰,但是林木种质资源依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
3.4 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地点情况
调查发现,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各县(区)的城镇主干道及高速路两侧,以杨柳科、银杏科、松科、柏科、杉科、玄参科、卫矛科、冬青科、黄杨科和蔷薇科为主。此外,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单县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万福河湿地公园等几大湿地公园林木种质资源分布丰富且保护良好。农田林网、河堤绿化林木以杨柳科为主,树种相对单一,以黑杨居多,较少部分使用毛白杨、柳树、紫穗槐;农林间作大部分是桐、粮间作,以泡桐为主,枣、粮间作较少。
苹果、梨、桃、葡萄、杏等经济树种以片状分布为主,多以果园、采摘园形式呈现,在村庄内地有零星分布;枣树、石榴、山楂、无花果等以在村庄零星分布为主;柿树、木瓜树少有片状分布,在菏泽市农村、城镇居民院内栽培较多。
3.5 菏泽市古树名木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菏泽市古树有23科、37、属47种共2 371株,均为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树种或常绿针叶树种,以侧柏、柿树、白梨、国槐居多。菏泽市古树以古树群为主要保存形式,有古树群43个(2 071株),其余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地点有公园、陵园墓地、老果园、景区等。菏泽市古树名木以三级古树为主,其中的侧柏、国槐等长寿树种现仍保持良好的生长势,牡丹、枣树、胡桃、砀山梨等树种易受病虫害侵害,生长势较弱。
4 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保护林木种质资源是实现林业资源长期利用的基础和根本保障,但部分机构和工作人员对种质资源的认知度偏低,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地区未真正落实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政策,未给予物资、资金、专业人员等支持。由于相关部门对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公众缺乏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基本认知,对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一些种质资源流失。
4.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菏泽市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只停留在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结束后,收集保存的资源就会自然丢失,即使保留下来的资源,管理比较粗放,技术手段落后,未将种质资源保存与良种选育紧密结合起来,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失去了种质保存的意义。
4.3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菏泽市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已无专门的林业机构,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基层各方面条件较为艰苦,工资待遇较差,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才,致使现阶段基层单位林业技术人才紧缺。市县级林业部门无专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机构,造成资源管理人员不固定,进而导致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工作脱节、无序。
4.4 种质资源保护缺乏物质保障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性、高投入、低产出甚至短时间内无产出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给予资金支持。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相关部门无法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已收集的种质资源也面临着流失的危险,更无法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工作。
5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建议
5.1 加大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争取市县政府的支持,将种质资源保护纳入市县政府财政预算,同时争取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为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在收集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引种适宜当地的优良林木。另一方面,林业相关部门要通过报纸、微信、短视频等媒介进行宣传,同时开展线下科普和相关法律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林木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知度,增强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和体系。
5.2 加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一方面,基层部门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各地应成立专门的种质资源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邀请专家授课、举办技术培训班,同时选派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进修,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5.3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
菏泽市为平原地区,林木以用材、经济树种为主,不易就地保存。在菏泽市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是保存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9]。截至2021年底,菏泽市已建立2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资源库保存面积共830 hm2,保存菏泽市主要林木种质资源(品种)1 3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