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 宋松伟 李忠红 陈勇 陈月玲
摘 要:为预测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池塘养殖收益和风险,以便做出最优决策,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了土池大棚和土池精养两种主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土池大棚模式年均投入成本为土池精养模式的1.90倍,但在成本构成上与后者差异不大,可变成本均是主要支出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9.55%和71.66%;两种模式净利润对于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都是最高的,盈亏平衡产量均不足0.5 kg/m2,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也都不足40%;土池大棚模式的产量、产值、净利润分别比土池精养模式高0.55 kg/m2、29.95元/m2、14.19元/m2,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入产出比也不同程度高于后者的44.17%、30.63%和1∶1.44,表明土池大棚模式在成本费用控制、销售盈利能力及单位资金回报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土池精养模式。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池塘;养殖;模式;经济效益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是当前世界上公认的三大优良对虾品种之一[1],是农业农村部推介的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它具有盐度适应范围广、环境耐受能力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市场需求大、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2],根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及相关行业报告,2022年我国凡纳滨对虾总产量达2.1×106 t,稳居世界第一[3]。
国内外关于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已有不少研究,如Wyban等[4]对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夏威夷地区的对虾养殖进行了成本构成方面的研究分析,Leung等[5]针对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两种模式开展了成本收益比对研究,国内康保超等[6]比较分析了两广典型养殖地区的土池生态养殖和高位池精养模式的经济效益情况,王静等[7]根据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敏感分析法,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净利润敏感因素,孙松等[8]调查了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的养殖数据,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了净收益主要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但有关辽宁地区低盐池塘凡纳滨对虾主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及比对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
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养殖主要集中在营口、盘锦一带,经多年不断努力探索,目前形成了以土池大棚和土池精养为主的养殖模式。近年由于苗种质量、气候异常、市场低迷等原因,虾农和企业的养殖经济效益并不稳定,因此,对低盐池塘两种主要养殖模式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成本结构、净利润、销售利润率、投入产出比、盈亏平衡产量、敏感系数等经济指标,有助于虾农和企业预测收益和风险,合理规划资金投入,有效控制养殖成本,增强稳定收入的能力,及时做出最优决策,降低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虾类规模化繁育技术创新团队与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团团队,2023年深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主要养殖产区(营口、盘锦、丹东、鞍山)养殖生产一线实地指导调研,并对26户土池精养单位及14户土池大棚养殖单位调查问询后获取。
1.2 分析方法
1.2.1 成本分析
凡纳滨对虾养殖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总成本指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各种物质、劳动等每m2投入成本的总和。可变成本包括:种苗、饲料、药品、电费。固定成本包括:塘租、人工、设备维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C=CV+CF,
式中:C为总成本,元;CV为可变成本,元;CF为固定成本,元。
1.2.2 效益分析
凡纳滨对虾养殖的效益分析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总收入、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如下:
EN=B-C;
Rcp=ENC×100%;
Rbp=ENB×100%;
ROI=C/B;
式中:EN为净利润,元;B为总收入,元;C为总成本,元;Rcp为成本利润率,%;Rbp为销售利润率,%;ROI为投入产出比。
1.2.3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产量(YBEP)是指每m2盈亏平衡产量,低于此水平,养殖就亏损,高于此水平,养殖就有利可图。盈亏平衡价格(PBEP)是指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时的销售价格,当市场价格高于盈亏平衡价格时,意味着养殖活动能够产生盈利,如果低于盈亏平衡价格,养殖活动则处于亏损状态。计算公式如下:
YBEP=FP-V;
PBEP=V+FSV;
式中:F为总固定成本,元/m2;P为销售价格,元/kg;V为单位可变成本,元/kg;SV为销售量,kg/m2。
1.2.4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是一种用于评估不同因素变化对养殖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方法。本文分别选取价格、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对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净利润进行单因素敏感分析。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反映敏感程度的大小,如果绝对值大于1,则认为该因素为敏感因素,否则为非敏感因素,绝对值越大敏感程度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α=ΔNP/NPΔF/F,
式中:α为敏感系数,ΔNP/NP为净利润变动比率,ΔF/F为因素值变动比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本分析
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数据分析2023年度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成本构成结果可知,土池大棚模式与土池精养模式相比成本明显较高,前者年均投入成本为后者的1.91倍,达33.17元/m2,但在成本构成上两者相差不大,可变成本均是主要支出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1.66%和79.55%。其中饲料成本投入最高,占总成本的比例为38.44%和43.77%,年均成本达12.75元/m2和7.62元/m2;其次是种苗费用,两种养殖模式年均成本为5.39元/m2和2.69元/m2,各占总成本的16.25%和15.45%;再次是电费,两种养殖模式年均成本投入分别占总成本的9.95%和11.83%,年均成本为3.30元/m2和2.06元/m2;两种养殖模式的药品年均成本占比都是最少的,年均成本投入分别为2.33元/m2和1.48元/m2,占总成本的比例为7.02%和8.50%,均不足10%。
土池大棚模式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为28.34%,略高于土池精养模式的20.45%,其中设备维修费用占比均为最低,仅占总成本投入的1.27%和0.75%,年均投入不足0.50元/m2,但其余各项成本占比差异较大。土池大棚模式固定资产折旧年均成本为6.24元/m2,占总成本比例最高,达18.81%;其次是人工费用,年均成本为1.58元/m2,总成本占比为4.76%;再次是塘租成本,年均投入和总成本占比分别为1.16元/m2和3.50%。土池精养模式塘租占比最高,达10.22%,年均投入为1.78元/m2;其次是人工费用,总成本占比为6.61%,年均投入为1.15元/m2;再次是固定资产折旧年均投入0.50元/m2,占总成本比例为2.87%。
2.2 收益分析
表2显示了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两种主要养殖模式的收益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可知,2023年辽宁地区土池精养模式和土池大棚模式总体上都是盈利的,总收入分别为25.11、55.06元/m2,均显著高于总成本的17.41元/m2和33.17元/m2,净利润分别达7.69元/m2和21.88元/m2。此外,土池大棚模式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投入产出比分别为65.96%、39.74%和1∶1.66,均不同程度高于土池精养模式的44.17%、30.63%和1∶1.44,表明土池大棚模式在成本费用控制、销售盈利能力及单位资金回报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土池精养模式。
2.3 盈亏平衡分析
根据表3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盈亏平衡情况可见,2023年土池大棚模式和精养模式的实际产量和盈亏平衡产量分别达到1.25、0.70 kg/m2和0.38、0.21 kg/m2,两种模式差异明显,前者实际产量和盈亏平衡产量分别为后者的1.79倍和1.81倍,但在盈亏平衡产量对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方面二者差异不大,均不足40%,仅为30.40%和30.00%,表明两种模式都未能达到其潜在或应有的生产能力。此外两种模式实际销售价格44.00元/kg和37.00元/kg,均不同程度高于盈亏平衡价格26.54元/kg和24.88元/kg,差价达17.46元/kg和12.12元/kg,说明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两种养殖模式在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都具备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2.4 敏感性分析
如表4所示,通过计算分析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两种养殖模式净利润对价格、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敏感系数可知,土池大棚养殖模式和土池精养模式净利润对价格的敏感系数绝对值都最高,其次是可变成本,再次是固定成本。二者净利润对固定成本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0.43、0.46,差异不大且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对于两种养殖模式而言固定成本都是不敏感因素,注意固定成本的优化、实时关注价格走势、合理控制可变成本都是增加实际收益的有效方法。二者净利润对价格和可变成本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分别达到2.52、3.05和1.09、1.80,绝对值都大于1,表明价格和可变成本都是敏感因素,其微小的变动均会引起净利润较大幅度的变动,此外前者净利润对价格和可变成本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均不同程度低于后者,也表明土池大棚模式相较于土池精养模式在风险抵抗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3 讨论与小结
3.1 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饲料和苗种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经济效益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决定养虾成效、产量髙低的重要因素[9]。Wyban等[4]分析得知饲料、苗种、人工费用在对虾养殖的主要成本中位列前三,Leung等[5]发现在土池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中饲料成本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最大,康保超等[6]证明饲料和苗种成本是高位池精养和土池生态养殖养殖总成本的第一和第二大支出。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辽宁地区凡纳滨虾低盐池塘养殖总成本中饲料和苗种成本占比近60%,这与Wyban、Leung、康保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目前对虾饲料主要以豆粕、鱼粉为主要成分,长期依赖进口,苗种方面,国内种虾市场认可度低,也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受全球通胀影响,二者价格势必成上升趋势,因此养殖企业及个体应从降低放养密度、提高苗种成活率、提升养殖规格和精细化投喂等方面入手,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0]。
3.2 产量和净利润的差异
王静等[7]采用敏感分析法得出净利润对于价格都是最为敏感的,孙松等[8]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证实对虾的销售价格是影响对虾净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得知,辽宁地区土池大棚模式虽然在固定资产及设备维修投入上高于土池精养模式,但仍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净利润,一方面得益于土池大棚模式利用塑料薄膜的保温性打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提前放苗,错峰上市[11],从而提高了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前者营造了相对封闭的独立生态环境,人为可控性更强,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高的生长温度,也有助于提高规格和产量,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