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分析

作者: 张锦 王彤 李殊璇 田建中

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分析0

摘 要:渔业作为天津市的特色农业之一,在提升农民收入与拉动农民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天津市渔业年鉴数据,分析出天津渔业产业质量的投入指标中,养殖面积、养殖村、户、渔业人口均呈现下降趋势;产出指标中除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外,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也呈现下降趋势。进而探析了出现上述趋势的原因在于,该区域渔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渔业养殖用地下降,渔业互保的保障力度不足等。最后提出确保渔业用地,优化渔业品种和产值结构,完善渔业互保的保费补贴机制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

渔业作为天津市的特色农业之一,在提升农民收入与拉动农民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天津市渔业的投入产出指标均有所下降,本文通过梳理2013—2022年间渔业年鉴数据,分析了天津渔业产业质量,进而探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概况

1.1 渔业经济总产值减少

2013—2022年间,天津市渔业经济总产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按当年价格计算,全市2022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73.94亿元[1],同比下降了15.10%,较之2013年的总产值89.9亿元[2],跌幅为17.75%。

近10年来,天津市渔业总产值结构以第一产业,渔业生产为主。例如2022年,全市渔业总产值中三次产业产值比为95∶2∶3。其中,第一产业渔业的产值为70.46亿元;第二产业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为1.56亿元;第三产业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为1.92亿元[1-2]。即便在渔业生产的产值最低年份,2020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仍高达96.10%[3]

近两年来,渔业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又有所提升。其原因在于:渔业发展方针由“十三五”期间的减量增效转变为“十四五”规划中的稳产保供;加之天津市水产品产量不多,年度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较大幅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发展渔业加工的原料不足;疫情影响所致休闲渔业客源也受到较大影响。

1.2 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如图2所示,据对天津市万名渔民家庭2013—2022年收支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近10年来全市渔民的人均纯收入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为2.89万元,同比增长了1.40%,较之2013年的2.06万元,增幅达40.29%,低于全国近10年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88.78%[1-2]。原因在于天津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的下降。

1.3 劳动投入下降

2022年全市渔业村仅2个,渔业户6 589个,全市渔业人口22 206人,如图3所示。较之2013年的7个渔业村,13 097个养殖户,55 432个渔业人口,分别下降了71.42%、49.69%、59.94%[1-2]。要素投入下降的原因在于: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大水面网箱养殖方式的取缔;以及伴随着渔业五大行动的实施,推动了渔业集约化和设施化养殖。

1.4 渔业养殖面积大幅下降之后企稳

2022年天津市渔业养殖面积2.34万hm2,同比上升3.08%,较之2013年的4.05万hm2,下降42.22%。其中,淡水养殖面积为2.24万hm2,同比上升2.75%,较之2013年的3.73万hm2,下降39.95%;海水养殖面积0.1万hm2,与上年保持不变,较之2013年的0.32万hm2,下降68.75%[1-2];海淡水养殖面积的比例为4.27∶95.73,如图4所示。2013—2017年间,养殖面积大幅下降,到2019年逐步企稳。

1.5 天津市水产产量整体下降后2021年开始企稳

2013—202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如图5所示。2022年,全市渔业总产量28.12万t,同比增长了2.89%,较之2013年,跌幅29.45%。

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3.74万t,海水养殖产量0.98万t,淡水捕捞产量0.28万t,海洋捕捞产量2.38万t,远洋渔业产量0.75万t[1-2];同比分别增长了4.54%、-10.09%、-3.45%、-10.86%、31.58%;较之2013年,分别减少了22.80%、20.33%、77.24%,55.43%、42.31%。

2 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变动及原因分析

前文分析表明,2013—2022年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有所下降。如表1所示。近10年来,除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0.29%以外,渔业总产值下降17.75%,渔业产量下降29.45%,渔业养殖面积大幅缩减42.22%,渔业人口下降59.94%。近10年来天津市渔业产量质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2022年天津市渔业经济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为95.29∶2.11∶2.60,较之2022年度全国的渔业经济产值结构49.5∶21.4∶29.1而言,天津市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天津市渔业经济总产值中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具有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的特点,亟需提升二三产业发展。原因主要在于:渔业二三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水产品生产者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结松散,没有形成发达的经济联合体,产业链并未得到充分延伸,龙头企业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

天津市水产品产量主要集中于淡水养殖,产量占比达到84.42%,淡水养殖品种主要为大宗淡水鱼,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68%;甲壳类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海淡水养殖产量占比达17.55%[1] 。产品的结构不合理,品种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未来发展前景不足。

2.3 养殖用地下降

随着京津冀协同进程中部分渔用资源改变土地性质,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涉海工程、工业开发等用海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滩涂可使用面积日渐减少;大部分湖库中投饵养殖方式退出,饮用水源地网箱养殖彻底取缔,宜渔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养殖空间日趋萎缩。尤其是天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出台和实施,水源地彻底禁养,全市渔业养殖面积也将进一步缩减。水产品市场需求与养殖用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拓展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业态。

2.4 灾情损失及渔业互助保险不足

水产养殖对天津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的贡献率约为95%,是全市渔业经济的支柱,因此渔业风险主要集中于养殖产业。以2022年为例,渔业灾情使全市水产品产量损失为0.19万t,渔业养殖的受灾面积为0.18万hm2,由于病害造成的水产品损失0.24亿元[1-2],同比增加了200%。在灾情发生后,受灾严重的养殖户面临着自救和恢复生产能力低下的困境。为了帮助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分散和化解风险,发展渔业保险势在必行。

然而天津市的渔业互助保险投保率低,原因主要在于:渔业互保的保费较高,抑制了渔民的投保积极性;而且尚未形成渔业互保的保费由财政补贴的完善机制。近20年来,中央财政对渔业最主要的支持是2006年设立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各地渔业发展支持资金主要依靠这部分资金。特别是在农业保险领域,农林牧渔四个行业中,农业、林业、牧业已有16个品种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直接支持范围,渔业尚未纳入。目前,有部分省市统筹资金,对渔业保险给予了一定的保费补贴,但深度、密度远未达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3 提升天津市渔业产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3.1 确保渔业养殖用地

严格执行《天津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养殖用地红线。在功能区内优化调整水产养殖业生产布局,形成渔业发展用地相对集中、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养殖和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

3.2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由于天津市渔业二三产业占比过低,休闲渔业总体水平不高等产业短板,建议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渔业和电子商务等体系建设,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明确渔业三产融合的主线,转型升级休闲渔业,科学化管理和运营,延长休闲渔业经济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培育优势水产品种,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根据市场供给需求指导渔民调整优化养殖品种,水产养殖品种以高值、高效、高抗为主,增加特种水产品的养殖量,比如引入可入药典的海马养殖、增加底播贝类的养殖,减少大宗淡水鱼、南美白对虾等常规品种养殖,减少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增强水产种业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3.3 增加财政补贴并发展渔业互助保险

渔业养殖用地受限,建立生态集约化养殖模式势在必行。当前本市生态养殖的产量和面积均占比过低,要改善本市的渔业基础设施,引领渔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态化、集约化转变,建议逐步提高渔业设施化改造的补贴额度,并且在渔业基础设施改造环节,实施普惠补助。增强渔业的竞争,加强渔业设施化、生态化、信息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加大渔业互保的补贴力度,将渔业互助保险的补贴逐步纳入财政补贴范畴,力争在现有财政能力下,逐步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补贴渔业互保费用达80%,增强养殖户灾后复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4-83.

[2]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4-89.

[3]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4-82.

[4] 张锦,曹巍,孙绍永,等.2021年河北省渔业经济情况分析[J].河北渔业,2022(10):13-16.

[5]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5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89.

[6]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6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4-89.

[7]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4-83.

[8]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18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4-83.

[9]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4-82.

[10]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4-83.

[11]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4-83.

Analysis of fishery industry quality in Tianjin

ZHANG Jin1, WANG Tong1, LI Shuxuan2, TIAN Jianzhong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