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肤霉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 马光 曾海红 孟改青摘 要:肤霉病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过程中常见病之一,为提高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实例和病害防治经验,从发病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和治疗几个方面对中华鳖肤霉病做了介绍。
关键词:中华鳖;肤霉病;综合防治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潜伏期长、并发症和继发性感染普遍。诱发中华鳖发病的因素较多,鳖病主要是由鳖自身、环境和病原菌三者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1]。 肤霉病也称水霉病、白毛病,其致病菌水霉、绵霉为真菌,繁殖适温为13~18 ℃,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尤其是在水温较低、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很好,因而多在秋末到早春季节流行。中华鳖冻伤、咬伤、擦伤、碰伤、寄生虫寄生等都可引发中华鳖肤霉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抓好中华鳖生产管理,预防肤霉病发生,是关系全年中华鳖养殖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
1 肤霉病病因及危害
1.1 致病原因
肤霉病致病原因是中华鳖皮肤损伤后,伤处感染寄生水霉、绵霉而得病。造成中华鳖皮肤损伤情况有冻伤、互相咬伤、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寄生等几种。特别是人工养殖鳖的集约化、密集化,又因其贪食好斗的习性,其体表的创伤给致病菌带来了可乘之机,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1]。
1.2 主要危害
水霉、绵霉是腐生性生物,只侵害受伤的机体,主要感染中华鳖的背部、颈部和四肢,感染后菌丝生长很快,3~7 d即可形成菌丝体附着伤口处,吸取中华鳖体内的营养物质,菌丝生长越快,吸取中华鳖体内的营养物质越多,中华鳖体质越弱,当水霉在中华鳖体表发展到2/3以上时,患病中华鳖行动缓慢,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亡。水霉病对稚幼鳖危害最大,死亡率高。种鳖和成鳖患病后又被其他病菌感染发病后死亡率也会提高。
2 肤霉病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
2.1 症状与病理变化
霉菌开始寄生时,肉眼观察不到鳖体任何变化,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鳖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 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向体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白毛病”[2]。病鳖在水中肉眼可见背部、颈部表面长有灰白色,捞起病鳖手摸发白部位,有黏糊感觉。病鳖食欲下降、身体消瘦无力,漂浮水面,行动缓慢,难于沉底,严重时有部分病灶、伤口充血或腐烂,最后衰竭死亡。
2.2 诊断
水中肉眼观察水霉生长情况和病鳖受伤症状即可诊断,必要时可镜检确诊。
3 肤霉病预防与治疗
3.1 预防措施
3.1.1 加强饲养管理
精准投喂,可用添加VC、VE的高质量饲料进行喂养,以保证中华鳖的营养全面均衡,提高抗病力。
3.1.2 合理放养
一般稚鳖放养密度30只/m2,幼鳖饲养阶段10~15只/m2,成鳖5~7只/m2 ,亲鳖1只/m2,雌雄比例控制在4∶1,在饲养期间要适时分塘,一般每月分一次塘,将其大小分开,以免互相残杀[3]。
3.1.3 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补水、换水,保证水质肥活嫩爽。定期泼洒生石灰、水质改良剂等消毒剂,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加强水质监测,及时调控。
3.1.4 消灭寄生虫
放养前和饲养过程中,及时彻底清除水虱等体表寄生虫,避免鳖体体表受伤,霉菌也就无机可乘。
3.1.5 严格操作规程
生产操作中要轻拿轻放,操作工具要润滑,避免粗糙,尽量避免鳖体受伤。及时处理伤口,加快伤口愈合。鳖体受伤后,立即进行抗菌消炎处理。
3.2 治疗方法
3.2.1 药物浸泡或投喂药饵
40 mg/L土霉素浸泡病鳖30 min,1次即可。每公斤饲料加氟苯尼考5 g拌料饲喂,每天一次,连喂5 d。
3.2.2 药膏涂抹
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伤口处,1~2 min后放入清水中冲去多余药物,放入原池中继续饲养,3~4 d再重复用药一次。
3.2.3 全池泼洒药物
药物可选用腐皮赛霉净、戊二醛苯甲溴铵溶液。使用腐皮赛霉净0.15~0.3 mL/m3,用300倍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用1周。腐皮赛霉净和戊二醛苯甲溴铵溶液合并使用,效果较好,连用3 d。先泼洒腐皮赛霉净0.15~0.3 mL/m3,用300倍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然后用戊二醛苯甲溴铵溶液,1.5 g/m3,全池泼洒,连用3 d,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苯甲溴铵为双长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季铵阳离子能吸收带负电荷的细菌和病毒并覆盖其表面,阻碍细菌代谢,导致膜的通透性改变。与腐皮赛霉净合用,具有增效作用,效果很好,一般发现此病,用药一个疗程,可痊愈。
4 病例
4.1 病例1
2022年10月2日之后,阜平县立岩养鱼场3号和5号池塘的中华鳖陆续出现肤霉病,规格100~200 g/只,发病面积450 m2,存塘9 000只,水温17 ℃,使用腐皮赛霉净全池泼洒,连用7 d,20 d左右病鳖逐步痊愈。
4.2 病例2
2023年4月初,阜平县富盛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养殖户中华鳖发病,发病面积360 m2,3户共投放规格20~50 g/只的中华鳖10 000只,水温14 ℃,发病率31%,经现场肉眼查看,初步判定为肤霉病。使用腐皮赛霉净、戊二醛苯甲溴铵溶液7 d后,病鳖逐步痊愈。
5 小结
肤霉病是中华鳖养殖的常见病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抓好肤霉病预防与治疗是提高中华鳖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对于中华鳖肤霉病的药物防治主要是用抗生素等进行预防和治疗。但大量使用抗生素,养殖动物抗药性增强,对环境产生危害,进而危及人体健康。而中草药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效果好、残留小,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的特点,另外,中草药药物残留小、不易产生耐药性, 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人们已将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中草药[4]。我们必须采取综合防控的手段来进行疾病的预防:通过科学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鳖体体质增强其免疫力;及时换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环境,保证适宜的生长环境;及时消灭寄生虫,杜绝鳖体被寄生感染;生产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创伤后继发性感染;科学使用药物,对症下药,严格剂量与用药时间。通过一系列科学防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积极的综合防控,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中华鳖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彩凤.中华鳖常见疾病及其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89.
[2] 毛盼,胡毅,罗方.中华鳖生物学特性及其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研究[J].湖南饲料,2013(5):17-19.
[3] 曹杰英.中华鳖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J].河北渔业,2001(6):30-31,39.
[4] 张耀红,袁春营,杨方辉,等.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华鳖机体免疫力的影响[J].河北渔业,2008(1):20-22.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prolegniasis in Pelodiscus sinensis
MA Guang1, ZENG Haihong2, MENG Gaiqing1
(1.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Fuping County, Fuping 073200, China;2.Aquatic Technology Station of Jingxing County, Jingxing 050300, China)
Abstract:Saprolegniasis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culture of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ermatomycosis of P. sinensis, the etiology, symptoms, harmne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prolegniasis were introduced based on some cases and the experience 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Pelodiscus sinensis; saprolegniasi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收稿日期:2023-11-10)
作者简介:马光(1965-),男,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与服务。E-mail: fpxsc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