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南京江宁大生农业园为例

作者: 刘莉倩 王晨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南京江宁大生农业园为例0

摘要 农业园区是农产业转型的新增长点,在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的驱动机制下,促进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以园区为物质基础,立足农业资源,借助产业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以农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江宁大生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实践案例,从如何激发农业地区产业活力、如何组织片区内在空间模块、如何塑造特色农业生态景观三大规划难点入手,综合农产业园区的外部条件与内在需求,开展三产融合视角下基于规划实践的设计思路剖析与总结。归纳并提出与新型多功能农业综合体相适应的规划设计策略,理顺农业园区产业、空间、景观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农业园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景观风貌;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TU 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2-021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al Pa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Nanjing Jiangning Dasheng Agricultural Park as an Example

LIU Li-qian, WANG Chen

(Nanjing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Co.,Ltd., Nanjing, Jiangsu 210009)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park is a new growth poi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intensive production and large-scale operation, it has promoted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rural economy. Taking the park as a material foundation, based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help of industrial infiltration, crossing and reorganization, it has achieved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has become a new engin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agricultural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case of Nanjing Jiangning Das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from how to stimulate the industrial vitality of agricultural areas, how to organize the space module in the area, how to shape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needs of the park,the design idea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ased on planning practi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t summarizes and proposes a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new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complex, rational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factors of the agricultural park industry, space, and landscape, and puts forward reference opin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a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ark;Industrial development;Spatial pattern;Landscape scene;Rural revitaliz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2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乡村和农业的发展思路逐渐从强调“城市对乡村反哺、工业对农业扶持”的被动接收反哺,转向“主动作为、实现振兴”的积极内涵式发展。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变塑造了全新的城乡关系:将乡村置于和城市平等的地位,充分立足其优势产业、生态价值、文化底蕴等资源禀赋,更注重发挥乡村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长效可持续发展动能机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农业的发展与演变在本质上运用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适应性调整[1。发展农村现代农业,拓展农产业链条,培育多方经营主体共同建设开发,最终与村庄、村民协同发展,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条思路。南京江宁大生农业园是南京市首个混合所有制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该研究以该园区为例,通过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景观风貌三方面的阐述,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功能农业综合体规划方法与策略。

1 研究区域概况

大生农业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东南部,属谷里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板块,毗邻牛首—云台山生态廊道(图1),总面积约3 193 hm2,涉及1个街道、7个社区,包含65个村庄。

1.1 周边项目百花齐放,发展基础良好

园区面域较广,对外交通便捷,其东南部地处牛首—云台山山林生态廊道,沿此廊道路线展开有牛首山景区、吉山工矿遗址公园、白鹭湖度假区、银杏湖景区、黄龙岘茶文化景区等特色景点;北部以现代观光农业为主,现已打造谷里现代农业园、琵琶井特色旅游村、金牛河湿地公园;西南部区域沿西部绿道设有西湖王家、红楼村、吉山文化创意园、百鸟园等旅游节点。

1.2 平原地貌典型,农业生产适宜

园区具有江宁地区典型的丘陵平原地貌特征,地形变化起伏舒缓,适宜规模化农业种植。内部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水系遍布。

1.3 人文底蕴浓厚,旅游资源成熟

基地历史遗存丰富,现存村庄包括琵琶井、梧桐树、汉林桥、西湖村、王家村5处特色村。各村特色鲜明,一村一品,呈现特色多样的乡土文化。

2 基于项目实践的农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

农业园区的规划由其产业、空间、景观共同调节形成,三者互相影响、彼此关联。产业的选择对园区各功能空间的大小及分布相对位置具有指导性,空间尺度与类别也影响产业的规模与配比;空间格局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种类与各产业间的紧密程度,需要根据园区发展目标和园内自然资源进行评估,选择确定与园区自身相符合的产业种类与规模,进一步指导农业空间拆解。在这个过程中,空间格局特别是道路结构对景观进行了切割,产业聚集程度与景观破碎程度成正比,所以景观的打造会受到产业选择与空间格局的控制,产业与空间也影响景观的修复与提升,这是一种可预见性的景观塑造过程。反之,过于破碎的景观也不利于园内产业提升与空间格局生成。

2.1 产业引导

2.1.1 整资源、活链条,重构农产业生态圈。

农业资源可以分为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文化等,开发需依托上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革命潮流,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让信息、技术、物流等先进要素渗透到农资流通、农产品交易、农技服务、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各个环节。密切关注并响应市场需求,结合“产前、产中、产后”,挖掘各阶段产业链价值,对乡村产业生态进行全方位重构,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生态圈(图2)。

大生农业园区内农地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均衡,水域资源充沛,土壤基质较好,适宜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可根据现有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情况进行筛选,规模化种植土地适宜生长的高效经济作物。基地内部村庄众多,人文资源与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可考虑进行多样化的产业拓展与复合。

2.1.2 跨产业、嵌文化,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农、文、旅是乡村振兴的三大系统,三者之间呈动态变化关系,即“文农促旅,以旅兴农,凭农载文”,是乡村振兴中环环相扣的关系链[2。通过农旅复合、文化赋能,挖掘农业农村地区深层价值,以生态环保的农业资源为依托,使游客在自然生态环境内进行学习、体验与放松,充分感受在地文化,丰富农业园区发展多样性,实现区域层面的共同开发与永续发展。

农文旅融合开发主要有三大模式:第一种是农事参与型,包含以花卉苗木观赏为主的园林式、以水果采摘为主的果园式、以景区住宿为主的农舍式。第二种是民俗观光型,以地区内各种文化为切入点,包含有地域特色、建筑风貌、民族文化、养生休闲、餐饮特色等,游客还可进行地区特有的民俗体验。第三种是农业科普型,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习,进行农业科普与生物知识熏陶[3

基于“农业+”模式,规划实践结合现状空间分布、产业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将大生农业园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呼应产业板块分布,分别为:“农业+旅游”的现代农业养生休闲区、“农业+文化”的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区、“农业+科技”的未来农园科技研发区,以实现“田园健康养生为特色,融合农业生产、生态产品创意拓展、旅游服务,同类产业相互动”的产业发展目标。

2.2 空间重构

2.2.1 根植地域特色,统筹布局。

农业园区是以自身资源为依托,在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发挥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的一类农业生产区域。空间结构体系要做到结构清晰、功能互补、层次分明,不刻意割裂园内功能

组织,营造良好空间环境氛围,产生整体性,促进人们日常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