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现状的探析
作者: 李富宁 陈萍萍 张洁玉 罗湘尹
摘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其生产过程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围绕广西靖西市黄金百香果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研,分析该群体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主体智慧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采用受农民职业素养、农民风险意识、土地碎化程度、产业扶持程度、主体组织结构5个方面因素影响。并针对现状初步提出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建立示范基地带动推广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赋能;智慧农业技术;靖西市
中图分类号 F 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2-022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by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Taking the Golden Passion Fruit Industry in Jingxi City, Gu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Fu-ning,CHEN Ping-ping,ZHANG Jie-yu et al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7)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By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surrounding the golden passion fruit industry in Jingxi City, Guangxi,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mong this group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doption of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y these ent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option of smart agricultcrral technology by new agricultural mangagement entities is affected by five factors:farmers’s professional guality,farmers’ risk awareness,land fragmentation degree,industrial support degree,and main organization strucrure.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enhancing the cultivation of farmers’ digital literacy, diversi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ntities, and establishing demonstration bases to drive promotion have been proposed.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Digital empowerment;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Jingxi City
发展智慧农业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智慧农业技术推广与全面运用可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经营,可有效实现增产增收,还可有效解决现阶段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现实问题[1]。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或企业生产链条中,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利润提升,还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为我国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与示范作用。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智慧农业技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个体推广应用普及度不高,不利于整体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阻力。笔者选取广西靖西市涉及黄金百香果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样本,对其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初步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智慧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智慧农业技术全面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谋略制定提供前期参考依据。
1 基本概念梳理
1.1 智慧农业技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元宇宙技术等相继产生,并延伸应用至农业生产各环节中,使农业正式迈入更为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的农业4.0时代。“智慧农业”的概念最早在2014年提出,随着数字技术充分落地在农业生产实际中运用,“智慧农业”一词才从模糊概念形成具体定义,学界将智慧农业定义为:以实现农业的数据化决策、精准化运行、智能化控制、无人化作业等为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2];智慧农业不是静止状态,其随着技术迭代也在不断更新与升级中,升级表现之一是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并带动产业链延伸与变革[3]。
1.2 农业生产智能化
随着新阶段市场需求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农业生产机械化要向农业生产智能化转型,特别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感知、精准化作业、智能化决策和智慧化管理等进行升级[4]。农业智能化生产技术可充分运用于农业生产整个环节,如在生产前后端的信息互联互通,帮助生产者获取市场信息,以实现供需平衡及目标市场的选择;在生产中端以综合管理系统为中枢,解决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等田间管理问题,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智能化的推广运用,可极大缓解劳动负担,特别是对我国农村空心化现状下,弥补劳动力不足等问题[5]。
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激活了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6]。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形式,在乡村产业不断壮大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上不仅承担集约化的生产与经营,还承担着先进农业技术在实地运用与示范推广等作用。虽在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地方积极响应给予相关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但由于其自身体量、发展定位等现实问题,导致“空壳”农业合作社现象、抗市场风险力不足[7]。
2 调研对象特征分析
靖西市隶属于广西百色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级市。随着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推进,围绕“三种一养”产业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9月在册涉及农、林、牧、渔业的市场主体约2 350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约660家。该课题组于2023年9—12月对广西靖西市区域内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情况等实施调研。根据靖西市重点发展黄金百香果特色产业分布情况,选取新靖镇、禄峒镇、岳圩镇、地州镇等乡镇涉及该产业的经营主体管理者及参与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特征及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情况等关键问题。调研组共向经营主体管理者及参与者共发放调查问卷97份,获取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93.8%。同时,对部分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掌握该研究的相关关键信息。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受访者群体呈现3个显著特点:一是以中年男性群体为主。经营主体管理者及参与者男性占比81.32%,受访者以41岁中年为主,其中年龄51~60岁占比最高,且经营主体管理者男性偏多。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访者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56.04%,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人群较少。三是技术水平掌握程度低。因靖西市黄金百香果产业起步较晚,2016年才引入种植,2019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种植经验相对不足,82.4%的受访者种植经验年限在3~4年;同时单户个体种植面积较小,49.45%的农户种植面积在0.3~0.6 hm2,63.74%的农户年均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次数1~2次(表1)。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为全面考察靖西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智能化生产技术应用情况,结合黄金百香果种植栽培技术及生产过程等实际情况,从整地、搭架、定植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护、采收分选等生产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全面调研,形成调研基础数据(表2)。通过调研数据发现有以下4个主要现状表现。
3.1 智能化生产技术采纳应用偏低
通过调研分析及对比发现,调研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种植散户的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率高,但对照东部发达地区和广西中东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种植户,所调研群体总体上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率偏低。调研群体的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值仅为1.37次,40.66%的受访群体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从未采用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延续传统的半人力半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生产。
3.2 田间管理环节技术采纳率较高
田间管理环节过程中,经营主体应用智慧农业技术比其他生产阶段要高,特别是病虫害防治环节、水肥管理环节。主要是因为黄金百香果在种植过程易受病虫害影响,且对水肥管理上具有一定要求,如对田间管理疏忽会导致产量与质量下降甚至绝收;所以种植户对田间管理环节投入资金与采纳率高,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等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3.3 生产前后端技术应用率较低
在整地及采摘等生产环节中,绝大部分种植户以半机械化半人力的生产模式为主,未采用无人拖拉机翻耕、智慧大棚、智能化定植设备、智能化采摘等先进技术进行作业生。究其根本原因,靖西市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且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条件受限,导致大型智能化耕种设备较难在该区域发挥作用。同时,也表明围绕百香果产业前后端相关智能化装备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