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作者: 张劲松 马梦如 杨单
摘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合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促进产业兴旺。通过知识图谱分析WOS和CNKI学术资料,深入探讨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根据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国外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通过起步期-蓬勃期-稳定期3个阶段的探索,全球范围内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未来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将以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和结构调整为导向,提出关于农村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需要进行本土化调试等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产业结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2-0232-09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Hot Spots and Tren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earch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Jin-song MA Meng-ru YANG Dan 2
(1.School of Management,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Hubei 430074; 2.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in Minority Area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Hubei 430074)
Abstract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can promote industrial prosperity.We analyzed WOS and CNKI academic data through knowledge mapping,drawed visualized knowledge mapping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discussed the current hot topics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ath of foreign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It was found out that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phases of start-up period-prosperous period-stable period,the development mode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undergoing a great change globally.In the future,China’s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be guided by leisure agriculture,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the need for localized debugging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related to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prosperity;Knowledge graph
我国的农耕历史悠久,乡土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2021年,国务院颁布《“十四五”推进农村现代化规划》,以达到十九大明确提出的生产兴旺、环境适居、乡风文明、管理高效、人民日常生活富足[1]的目标,为实施农村现代化提供重大支撑,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水平,推进农村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农村产业将继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大力扶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推动数字乡村的重大意义,以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全面变革[2]。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无论是巩固脱贫成果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农村产业的支撑[3]。在新时期下,国家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越来越重视,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强调了农业必须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主,增加农民收入。唯有产业兴旺,才能为各农村产业领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必须加快产业内容多样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学术界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尤其是从1985年开始,相关论文的数量急剧增加,为农村产业结构的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实现农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目前,鲜见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演化路径研究的文献。鉴于此,笔者从国内外2个视角出发,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的特点及趋势,旨在梳理和呈现相关知识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外文文献的分析,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提供方向。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该研究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大样本进行全方位的客观性研究,为其发展方向和演化路径提供参考。展示和总结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的整体格局和脉络,以加深对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结构、产业兴旺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1.1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常用的技术之一。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组成部分,其强大的语义处理和互联组织能力,为智能化信息应用提供了基础。本质上,知识图谱旨在描述真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实体或概念及其关系,其构成一张巨大的语义网络图,节点表示实体或概念,边则由属性或关系构成。采用CiteSpace作为数据分析工具按照规定格式导入WOS和CNKI数据库论文,运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分别将网络节点设置为“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使用知识图谱比较作者合作、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对国内外乡村产业结构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分析。
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对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发文国家进行纵向比较,对国内外关于农村产业结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横向比较,旨在为国内农村产业结构后续研究提供更为精准的建议。
1.2 数据来源
中文文献部分,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检索源,在高级检索模式下设置截止时间2023年3月2日,以农村产业结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最终筛选出7 840篇。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间为分界点,将其分为2个部分进行比较。第1部分涵盖198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计7 244条数据,第2部分涵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计596条数据结果。
外文文献部分,于2023年3月2日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以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出422条SSCI外文文献。
2 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研究国内外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通常可以通过3个指标进行评价,即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发文国家。在分析国内研究现状时,设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为分界点,分别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和提出后的研究趋势并进行比较。
2.1 发文作者相关分析
2.1.1 中文文献。
使用CiteSpace软件,将功能区设置为“作者”,可以生成中文文献中有关农村产业结构的发文作者分布图和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图1)。筛选出论文数量超过4篇的节点进行分析。
由图1可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李鸿铎、耿富欣、杨满沧等人组成了强弱不一的合作网络,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政策等主题上,而其他作者则因为关注的是不同的研究视角而没有形成合作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冯红英、冉启波、冯俊等人形成强弱不一的合作网络。由图1A、B可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作者之间的合作减少,这与该战略的提出有密切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这使得研究者之间的认识和观点趋于一致,减少了合作时的分歧和冲突。
艾云航[4]在农村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一直处在前列,学术探索范围也极为宽阔,尤其是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他强调,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可采用引领市场、实现农业及其相关的社会发展等方法。王志谦[5]发文数量居第 主要聚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错误倾向,从土地承包费的视角出发,总结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常犯的几个错误。其他高发文作者的研究各有侧重,如杨满沧、耿富欣、李鸿铎提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自然动力论、需求动力论、科技动力论和政策动力论;陈柳钦[6]提出了我国调整农村工业结构的观点,该观点强调了调整和发展农村服务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由此可见,学者们在研究中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问题,为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带来不同的视角与思考。
2.1.2 外文文献。
导出外文文献关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文作者分布图和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图2),筛选出发文数量超过2篇的节点数据。结合图2和发文时间可知,农村产业结构的发文作者主要集中在2011年之后,这可能与2010年以来的规划政策有关,该政策将城乡一体化目标融入地方政府发展计划,进一步提高了地方政府在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合作网络中Li、Brown、Cardoso、Alhajji、Sovacool、Barbati、Carlucci、Ferrara等形成强弱不等的合作网络,他们分别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缅因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这与该研究的结论一致。
2.2 发文来源和机构相关分析
2.2.1 中文文献。
根据文献来源数据,筛选出发表文献量最多的前15个期刊以及发表文献数量前10位作者所属的研究机构,结果见表1、2。由表1可知,2个时间段内存在2个重叠,即《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与技术》在1984—2017年时段排名分别为3和15位,2018—2022年时段的排名分别为3和1位,说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的文献来源期刊更倾向于党政及群众组织。此外,除前述2个重叠来源外,还有更多类似的期刊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如《农家参谋》《南方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