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MP理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 张婕 杨婷

基于E-RMP理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研究0

摘要 引入教育相关理论及昂普分析模式,基于E-RMP(教育、资源、市场、产品)理论对贵州姑挂村水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进行探讨。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收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姑挂村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进一步分析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建构姑挂村人为保护和旅游发展体系。

关键词 姑挂村;E-RMP理论;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3-012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3.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Based on E RMP Theory—Taking Gugua Village as an Example

ZHANG Jie, YANG T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Abstract Introduces education related theories and Anpu analysis model, and based on E RMP (education, resources, market, product) theory, discusse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Shui nationality in Gugua Village,Guizho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interviews,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comprehensively used to classify and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Gugue Village, and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market,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the human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 of Gugua Village.

Key words Gugua Village;E RMP theory;Tourism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202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民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2014RW192);2024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09/732201026-2);2021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贵州平塘平腊寨农文旅融合发展教学案例研究(2021xjg043)。

作者简介 张婕(1982—),女,贵州瓮安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乡村旅游及研学旅游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5-03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从各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数据来看,旅游业持续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借助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并反哺当地特色文化。国外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主要以推动村落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并且注重当地居民的权利。而国内关于少数民族村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注重在保护文化的同时发展旅游业。国内外学界针对某一村寨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将进一步基于教育、资源、市场与产品4个方面探讨了解决部分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问题。

1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1.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概念

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聚落特点,体现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与特色。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1-3。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带动少数民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延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5

1.2 E-RMP理论

昂普(RMP)分析理论由吴必虎教授6提出,主要针对旅游开发中的区域旅游开发提出。该理论通过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与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7-8。参考RMP分析模式,同时引入教育学相关理论,兼顾E性分析(education analysis),对RMP分析理论进行优化改进。

2 基于E-RMP理论的姑挂村旅游发展情况分析

三都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水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姑挂村位于三都县三合镇东南面,东靠水龙乡祥寨村,西靠行偿村,南接中乐村,北靠牛场村。全村共有8个自然组,主体民族为水族,占姑挂村人口比例的3/4以上。姑挂村于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目前在水族历史文化的挖掘、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基于E-RMP理论,对姑挂村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以实现姑挂村旅游业整合发展,同时促进当地旅游在教育、资源、市场、产品4个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加快建设姑挂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2.1 姑挂村特色水族村寨旅游E性分析

2.1.1 旅游教育资源。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中规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9。教育资源是指具有一定导向、育人和教化功能的事物与因素。综上所述,旅游教育资源是指对旅游者有一定吸引力兼具教育价值,能产生一定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结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结构,将旅游教育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建筑与设施类、人文历史类6类10。根据当地旅游教育资源的特性,将姑挂村旅游教育资源分为4类(表1)。从教育价值(教育科普价值和教育体验价值)和旅游价值(旅游资源丰度与规模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共4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表2)。

表2中的评分根据国家资源评价表中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规模、丰度与概率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教育科普价值包括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与珍稀奇特程度。咕噜产蛋崖具有地质意义且较为罕见,教育科普价值高;风流草跳舞以及入药的特点使其科普价值提高;当地民居包含水族文化和建筑特色,可通过科普水族民居文化,提高教育知识水平;七大作坊技艺中介绍了7种水族传统技艺,对中小学生而言是一大教育科普方向。教育体验价值包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以及游客互动价值,产蛋崖与风流草体验感不及游客体验民居文化特色与水族传统技艺。其中,风流草与水族民居遍布当地,资源规模大。在资源开发条件上,产蛋崖的产蛋秘密极具开发价值与开发条件,而七大作坊中的传统技艺也更能吸引游客的到来。

2.1.2 旅游教育市场。

旅游教育市场与其他旅游市场有所不同,一般是指中小学生市场。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2012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48 275,2013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34 371,2014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25 416,2015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21 348,2016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23 907,2017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31 874,2018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47 683,2019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64 175;2020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77 279;2021年黔南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83 266(表3)。

因此,中小学生市场极为庞大,教育旅游热度上涨。新冠疫情来临,姑挂村旅游教育市场面临着教育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旅游路线不明确,教育旅游的教育性不鲜明等问题。考虑到开发姑挂村旅游教育市场,首先瞄准中小学生这一目标群体,对当地旅游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大力开发,合理探索出适宜当地的教育旅游路线。其中,开发旅游教育产品要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便于达到教育辅助旅游、旅游助力教育的目的。

53卷3期    张 婕等 基于E-RMP理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2.1.3 旅游教育产品。

姑挂村的旅游教育产品数量不多。村寨内咕噜产蛋崖是地质运动小型科普地,科普产蛋崖的由来以及产蛋的原理,但对于当地的技艺并未进行大力宣传,同时七大技艺均为观光游览活动,未开展相关的游客体验。新冠疫情的到来,使姑挂村旅游业衰落,七大作坊由此被废弃。

通过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心理偏好的把握,中小学生游客对教育旅游的偏好大致为观光游览类与体验类。针对姑挂村的基本情况,对其旅游教育产品提出以下开发建议:一是建立咕噜博物馆,制作产蛋崖产蛋原理的动画并打造模拟实验室,同时在博物馆中介绍风流草,根据其跳舞的特性仿制玩具,积极打造游娱购一体的博物馆;二是带领中小学生进入当地民居参观,划拨土地进入模拟民居建造;三是合理利用当地七大作坊的技艺坊进行翻修与改造,介绍技艺的同时融入手工体验,增强游客体验感与参与感。让中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发展当地教育旅游。

2.2 姑挂村特色水族村寨旅游R性分析

2.2.1 旅游资源概况。

敬霞节和端节是姑挂村最具有特色的节庆之一。敬霞节之中的“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是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祈祷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动。端节,亦称为“借端”,水族一般会庆祝七七四十九天。根据每个地方庆祝的日期不一致,分为7个端,当地的节庆活动基本上全民参与。水族的纺染织绣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主要的就是马尾绣。马尾绣是以马尾为原材料的特殊技艺。水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水族骑马不放马鞍,这证明了水族人民马术的高超。在姑挂村,有跑马场,每年还会举办赛马比赛。姑挂村内部坐落着国家级省重点AAA级名胜景区——咕噜景区,拥有世界之谜——石头下蛋。即“每30年为一个周期产蛋”的地质奇观。景区有水族打造的大型篝火晚会《咕噜之夜》,位于水家大院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场集艺术性、民族性与视觉性为一体的大型篝火晚会。2012年的《姑鲁之恋》电影也拍摄于咕噜景区,围绕着核心景区产蛋崖讲述了一段曲折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