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乡建研究的主题•热点与趋势展望
作者: 周晨光 胡春 周星宇
摘要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振兴方式引起了社会学界和艺术学界的广泛关注。自2018年起,艺术乡建成为研究热点。聚焦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中2012—2023年关于艺术乡建领域的近300篇文献,通过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模式,揭示了艺术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目前,艺术乡村建设研究的主题可分为10个类别,高频关键词包括公共艺术、人类学、乡村主体性、介入策略、在地性、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公共空间等。战略坐标图表明,“艺术乡村建设与文化复兴”和“艺术乡村建设的空间重构及地域性研究”将是未来艺术乡建研究的重点。最后,提出了对未来艺术乡建研究的建议,包括共同体与社会关系的再平衡、利益相关诉求的再探讨、艺术乡建实践成果的再评价、艺术乡建实践方法的微观求证、数字化赋能艺术乡建研究。
关键词 艺术乡建;乡村振兴;知识图谱;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3-0208-08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3.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spects for the Themes,Hotspots,and Trends in the Study of Artistic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Data Analysis from 2012 to 2023 from CNKI
ZHOU Chen guang1,HU Chun1,ZHOU Xing yu2
(1.Modern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Wen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Wenzhou,Zhejiang 325006;2.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207)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rt rural construction as an innovative wa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d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sociological and artistic circles.Since 2018,art rural construction had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We focused on nearly 300 papers on art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academic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from 2012 to 2023,and revealed the key role of art rur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mode of co occurrenc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Currently,the themes of art rur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en categories,and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included public art,anthropology,rural subjectivity,intervention strategy,locality,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public space.The strategic coordinate chart indicated that ‘artistic r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patial re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research’ would b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on artistic rural construction.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highlighte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rural art construction,including the rebalancing of community and social relations,revisiting stakeholder demands,re evaluating the outcomes of rural art construction practices,verifying rural art construction methods on a micro level,and empowering rural art construction research through dig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art and construction;Rural revitalization;Knowledge graph;Visualization
基金项目 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一般项目“介入与融入:温州‘艺术乡建’个案比较研究”(23WSK081YB)。
作者简介 周晨光(1996—),男,安徽合肥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乡村规划设计、农业产业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 硕士,从事“三农”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2-22;修回日期 2024-03-27
早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我国便已经实施了类似于“艺术介入”的实践活动,其中“文字下乡”便是一个典型案例[1]。而严格意义上的当代艺术乡建活动则始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并在之后逐步引发学界关注,于2010年之后变得尤为活跃[2]。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三农”及其相关问题的长期有效关注和相关专业人员的不断论证实践。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启动了“千万工程”,为浙江艺术介入乡建行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2007年,广东工业大学的渠岩教授及其团队在山西省和顺县启动了“许村计划”,标志着中国艺术乡村建设的开端。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议,得到了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众多艺术家、建筑师以及文化艺术爱好者汇聚至莫干山,以公共艺术作为突破口,从公共艺术展示、文化市集组织、景观设计到公共空间的改造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艺术乡村建设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成果丰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随后,浙江省内的宁波、绍兴、衢州、金华、温州等多个乡村相继“取经”,开展了一系列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项目。至此,艺术乡村建设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例如,“莫干山经验”“乌镇模式”“松阳模式”等一系列成功案例相继涌现,均为艺术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3]。到2022年,为贯彻执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和省文联联合发布了文件《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旨在到2025年末,在浙江省内打造出50个省级“艺术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同时建立100个具有省级艺术特色的示范村落和1 000个市级艺术特色示范村落[4],这一决策将在近几年燃起又一波艺术乡建的热潮。
整体来看,我国艺术乡建运动经过20多年的演进,从最初的个体实践,扩展到社会组织的参与,最终得到政府支持和推广。因此,探索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利用艺术激发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并创造一系列可持续复制的乡村建设典范,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在铆准艺术乡村建设基本视点的同时,对该话题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的把握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鉴于此,该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近10年以艺术乡建为核心主题的学术文献,分析了这一时期内中国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及其增长趋势,通过探讨其发展规律和未来潜在发展方向,旨在为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使用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对国内学者在艺术乡建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将文献统计的时间范围限定在2012—2023年,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布尔逻辑”算法,在有效排除非相关性文献(剔除了与相关资讯、会议通报和选题通知无关的文献)的基础上,使用“艺术介入”AND“乡建”、“艺术乡建”、“艺术参与”AND“乡建”等主题词进行检索并严格归类,最终得到298篇有效文献,这些文献将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
1.2 研究方法
基于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并借助Co-Occurrence 12.8(COOC 12.8)[5]、Ucinet 6.0软件,通过数据筛选、图表绘制等方法,对中国2012—2023年关于艺术乡建的研究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可视化展示。首先,对样本数据的文献进行发文量、发文机构等方面的描述性分析;其次,对样本数据执行数据清洗,消除同义词汇,同时对高频词汇进行统计分析;接着,利用COOC 12.8软件构建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和相异矩阵;随后,计算关键词的密度和中心度,并依此绘制战略坐标图;最终,结合文献综述,对数据和图表进行深度解读。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更加客观地识别并揭示当前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研究可能,以期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性的见解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描述性分析
利用COOC 12.8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选取的298篇学术论文的发表时间、主要作者及其所属研究机构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图1可知,有关艺术乡建研究论文在2018年之前数量较少,总共仅有6篇。2017年在大连召开“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艺术乡建也成为艺术人类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话题[6]。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因此,2018年后,国内艺术乡建的发文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增幅很大,艺术乡建领域越来越受关注,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到2018年逐渐增多,高达18篇,随后2019年有27篇,2020年36篇,2021年56篇,2022年61篇,2023年89篇。
发文量排名前8位的作者如下:渠岩7篇,唐琳、唐衡璇、冯凤举、陈建国都为5篇,刘姝曼、向丽、方李莉都为4篇。此外,“艺术介入乡建”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前5位的是广东工业大学12篇、云南大学10篇、合肥工业大学8篇、东南大学6篇、四川美术学院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