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研究
作者: 张俊强 龚酉摘要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聚焦乡村红色资源、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群众需求,构建红色教育课堂、田野思政课堂、专业实践课堂,打造了“三聚焦”构建“三课堂”实践育人模式。“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职教学生自身专业特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用责任和担当展现青春风采。综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实践,以期为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模式;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3-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3.05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nhancing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 of “Three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 Jun qiang,GONG You
(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de,Hunan 41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cus on rural red resources,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and the needs of rural residents,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constructed red education classrooms,fiel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classrooms,creating a “three focuses”and “three classrooms”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The “three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social practice activity fully utilizes the professional experti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improves their own quality,promot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nd showcases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spirit of young students in the new era,demonstrating their youthful charm with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in 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nhance the “three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Three down to the countryside”;Social practice;Educational model;Vocational colleges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题(23YBJ28);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4A126);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4C0689)。
作者简介 张俊强(1991—),男,河南扶沟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农村社会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5-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技能技术型人才,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让其安心谋发展。高校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提质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当代学生政治认同的共同需要,对有效落实高校实践课的教学目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提到: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开展经常性、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1]。《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把实践育人作为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的特色优势,紧紧围绕青少年进行社会观察、体验社会参与的内在需求,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主题社会实践[2]。《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也指出:经常性地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社会观察和实践,帮助他们了解国情、见识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生活百态,培养家国情怀,增长社会化能力[3]。社会实践活动是行走的“实践思政”,连接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融合在社会这堂“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能深切感悟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方位、新矛盾、新挑战。系列文件政策强调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校如何引导教育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使青年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出青春的力量,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提供了行动遵循。
近年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聚焦乡村红色资源、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群众需求,构建红色教育课堂、田野思政课堂、专业实践课堂,打造了“三聚焦”构建“三课堂”实践育人模式。“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职教学生自身专业特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用责任和担当展现青春风采。在学院高度重视下,强化实践育人活动的机制建设,丰富实践育人活动的内容形式,加强实践育人活动的队伍建设,“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硕果盈枝,反响好声不断。基于此,该研究综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育人机制建设实践,以期为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研究提供借鉴。
1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1.1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为更加深入有效对接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校园、社区、乡村为阵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每逢暑期基于“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些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该院重要的实践育人平台。2017年暑期组建一支20人的志愿服务实践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暑期组建医疗爱心队和青春筑梦服务队,分赴石门县太平镇竹儿岭村和汉寿县岩旺湖镇木子树村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暑期36名师生志愿者组成3支服务队赴澧县如东乡永镇村、石门县新铺镇黄木岗村、石门县太平镇竹儿岭村开展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组建13名师生志愿者组成的医疗爱心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暑期30余名师生志愿者前往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又组织37名师生前往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庆祝建团100周年。2023年组织7支院级重点服务队67名师生分别前往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西湖管理区鼎兴村和临澧县修梅镇,集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深入基层,磨炼意志、开阔视野,展现学院青年学子昂扬的锐气和风采,让青年学生融入基层增长才干,用脚步丈量青春,用汗水浇灌梦想,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并引领教育青年学生勇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2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硕果盈枝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共青团育人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和基层实践常态化。2023年度学院“金领工匠”小型家电义务维修项目获湖南省“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护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红色轻骑”服务队、“绿禾创新”实践团获评2023年湖南省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学院获评优秀单位,“红色轻骑”服务队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优秀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成员将服务过程与体会拍摄成视频——《乡村“墩墩苗” 振兴“排头兵”》,在湖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态化的“三下乡”“返家乡”、社区实践、研学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实践育人载体,又使青年学生走到群众生活中,情暖百姓心窝,还深化引导青少年感知社会、了解国情,磨炼本领、服务群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1.3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反响好评不断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广泛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4]。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群众民免费体检,开展科普宣教、急救知识宣传、赠送常用药物、免费维修小型家电、农技进村、环境保护、爱心公益、公益小课堂、中医药健康养生宣传、陪伴孤寡老人、美化社区环境等服务,受到会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如医学系医疗爱心志愿服务队已经连续十年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前来诊疗的村民对症进行温针、艾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理疗,改善村民身体健康,传播并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村民们纷纷夸赞志愿者们技术好、服务好。同时,该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湖南、红网、学习强国、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转载报道,已连续8年受到团中央和团省委的表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常职”力量。
2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职业教育办学优势、根植地方发展,暑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载体,组建社会实践队伍,基于“三聚焦”构建“三课堂”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2.1 聚焦乡村红色资源,构建红色教育课堂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和开门办学的基本方针,立足常德地方特色,挖掘常德本土红色资源,先后与翦伯赞生平业绩陈列馆、林伯渠故居、帅孟奇故居和红烨红色文化园4个场馆签订共同育人协议,带领学生在行走中研学,延伸思政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在“王悦贞哺乳牺牲地”、抗洪抢险纪念碑等地开展现场学习与宣讲,在寻访中赓续红色血脉,追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学习与实践中把握红色文化的丰富时代内涵,实现社会实践教育的接“地气”,课堂教学更添“活力”。单珣等[5]指出,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砥砺自主自立品格、培养独立创新思维、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效方式,在高校优化育人环境、明确育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还通过开展“党建+文化寻访”系列活动,探寻桃源木雕非遗文化,走访“最美乡村医生”,吾溪河追寻红色足迹等挖掘育人新形式,构建红色教育课堂。同时组建了“红色轻骑服务队”暑期“三下乡”队伍,在寻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引导青年学生走入广阔的社会天地,使其成长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